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依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整合的意义、基本策略、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给予探究性解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效率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它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也日渐密切。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并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手段,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探究。
  一、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教师多以填鸭式灌输授课,学生兴趣不高只是不得已被动跟随。教师的基本教学手段也以讲授、说教、板书为主,形式单一,教法单调。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在一个教室的学生,教师不管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现有知识水平的高低,有无疑问,都只能被教师牵着走,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提高以及个性潜能的发展;同时传统教学手段的重复性、单调性、无趣性,也使学生易产生疲劳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必然的趋势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成为素质教育的绊脚石。
  在数学课堂上,如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那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人也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材也仅仅是承载知识的方舟。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是一种认知的工具,引领学生驶向知识的汪洋大海。
  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方式
  (一)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中的抛锚式教学认为:数学教学一定要创设实际的、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得整个数学教学建立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它通常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问题的确定、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环节,是整个学习环节的基础。情境创设的好坏,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而且也是为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设立了一个绿色通道。
  这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多媒体技术直接参与,使得学习知识的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使得问题情境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动画感、美感等,欣赏情境的同时,学生也不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是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任凭他口若悬河的描绘都无法企及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大多是描述性的,有时候,不管教师的语言讲述如何的精炼新奇,但学生就是不能理解,如把多媒体技术嵌入其中,真的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表情达意的强大工具,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爱学的目标也落到实处。
  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动画、音乐文字于一体,来展示微观以及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一些难于言传物体的运动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是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教授《圆的面积》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个整圆无限的均分下去,再把分得的每一份重新拼组,就会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如若无限的均分下去,再把分得的每一小份拼接,这个图形就会是一个长方形——这一过程的演示动画,学生接受起来会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就应该是长方形的。如没有应用多媒体课件,凭借教师的单一口述,即使我舌如莲花,也很难使得存在诸多思维局限性的小学生,他们很难想象到底要把圆分解再拼接成一个什么物体,怎么会是长方形呢?几乎很难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工具,这一难点和重点很容易就被突破。同时它还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诸多感官,多方位的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下师生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问题情境的设计者、引导着学生探究过程的组织者、信息选择的引领者、评价过程的见证者。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学生是知识问题的发现者、探究活动的参与者、知识问题的主要解决者,知识意义的构建者。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势,不论是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分割为长方形的面积,还是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多媒体技术逼真的动画效果,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位在知识的海洋里,引领学生泛舟的掌舵人。
  三、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模式
  (一)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模式
  在整个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为主导的演示性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分层次演示、模仿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特别是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的这部分数学知识,还有计算公式的推導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以辅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表象,以便更深入的理解新知识,接受新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进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广大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通常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总结,验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等几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多处于主体地位,重要任务是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收集有用信息,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加以引导;虽然学生处于接受的地位,但由于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这一手段,并创设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会更乐意接受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确实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间相互交流为主要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和谐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有创设数学情境、动手实践、提出设想、验证设想等几个环节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加上适当的语言引导,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辅助学生创设丰盛的实验、猜想、实验验证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数学试验,进行探究式数学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组漂亮的生活场景,首先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比长方形教室地面的面积大,具体大多少,就不能利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地去测量,这样就自然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单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趁机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探究热情高涨,他们根据给定的材料,开始设想、动手操作、验证。同时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思考、猜想、做数学试验,培育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有驾驭收放自如的能力,这样学生才不至于信马由缰的我行我素,教师更不会弄巧成拙,从而导致看似热闹的课堂,实际效果却不佳的尴尬局面。
  四、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应主义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是把课本知识信息原封不动的搬到计算机上,放几张幻灯片,听几段故事,制作几份课件的照搬照抄。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而言,最多是一种走马观花的过场,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效果好。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还会形成另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整个课堂成了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很大,学生也仿佛学习了很多知识,可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并不大。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常会因为缺少驾驭收放自如的能力,导致学生信马由缰我行我素,造成课堂出现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的局面。
  结语
  多媒体教学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环境。随着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势必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佚名.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之媒介[OL].行知部落网,2015.
  [2]赵长林.解读行为主义教育思想[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潘瑞荣,女,汉族,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小学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4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