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加強校园安全,是保障教育事业持久发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出现的校园安全问题也不断增多。本文先对当下中小学校园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再指出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中的不足,最后再从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两个角度就加强安全教育,保障中小学校园安全的具体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安全教育
  近些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这些安全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予以重视并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在本文中,笔者立足实际,就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以及安全教育阐述几点思考和看法。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
  (一)重大安全事故
  这类安全问题在中小学校最为常见,对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庭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危及学校财产安全、师生生命安全,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安全事故、传染病事故、教育教学事故、溺水事故、食物安全事故、踩踏事故、火灾事故、交通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1]。其中,交通事故最为普遍,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无论是骑行、乘车、步行,都存在很大的风险。随车老师责任心不强、司机综合素质偏低、校车超载严重等,这些是校车事故中最常见的原因。踩踏事故也比较常见。此外,教育教学事故也不可忽视,常见于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体育课,比如实验器具爆炸、运动损伤等。
  (二)违法犯罪行为
  这类安全问题直接侵害教师和学生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对学校教学生活秩序、家长和师生安全感会造成严重影响。在校园安全防范中,这是一项重点工作。一般来说,违法犯罪行为有两类,一类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违法犯罪行为。以校园欺凌最为常见,必须要引起重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类是社会人员对教师和学生的侵害,如社会人员对中小学生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
  (三)学生自身心理问题
  这类安全问题在校园安全教育中经常被忽视,但实际上,这也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近些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家庭、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心理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继而出现安全问题[3]。如一些中小学生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会做出内罚性反应,也就是向自己发泄不良情绪。
  二、当下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下,当下很多中小学校将几乎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对其他与升学率无关的事情漠不关心。学校领导、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会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考试成绩受到影响,所以很少甚至从未开展过安全教育活动。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中小学安全教育普遍呈现随意性强、监管不力、实施不利等特点。
  (二)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
  虽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提出,要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纳入安全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技能以及安全防范意识,使学生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但是很多中小学校并未落实这一点。具体表现为安全教育课程的缺失。通过对现下中小学校的课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很难看到安全教育的影子,而且教材、教学内容、教育方式、考核形式等缺少明确的标准,课程体系不完善,随意性强。
  (三)安全教育侧重理论且形式单一
  当下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多是讲述一些与安全有关的理论知识,比如遇到踩踏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遇到地震、火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等,但却很少开展诸如此类安全事故的实际演习活动[4]。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安全教育,很难真正达到教育效果。而且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领导讲话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效果往往不理想。
  (四)安全教育内容单薄且流于形式
  安全教育内容应当囊括中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安全事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实用性。但就目前中小学安全教育情况来看,安全教育的内容通常只是局限于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如溺水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踩踏事故、火灾事故等,却忽视了法律常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除此之外,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仅仅在节假日、特殊事件纪念日、安全教育日时才会开展安全教育。
  三、针对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安全教育策略
  (一)社会层面的措施
  1.针对中小学校园安全进行专门立法
  虽然目前很多法律涉及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但是这些法律比较零散,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只能在需要的时候再去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合适的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有关部门应当针对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和预防制定一部具有统领性、科学性、专门性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法》,内容囊括中小学校园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并且每一项安全问题对应的法律要足够详细、具体。作为一部用于保障师生权益的法律,《中小学校园安全法》必须要具备法律的基本作用,即强制、预测、教育、评价和指引。这部法律要通过教育、评价、指引等方式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使师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义务和权利。同时,根据这部法律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为的,知道衡量行为对错、是非的准则,在这个基础上遵纪守法[5]。对于有违法乱纪行为的犯罪分子,要通过强制的手段进行制裁,使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由于校园安全涉及多方关系,包括学校、家长、学生、主管部门等。作为一个具有统领性、专门性的法律,要从多个维度对各方关系进行平衡。与此同时,内容上要借鉴教育法、行政法、民法等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法律。
  2.不断加大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法律的执行是实现其价值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发挥法律作用、实现立法目的的前提。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中小学安全问题,多部法律中均有提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这也表明,校园安全问题的处理,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这也要求,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尤其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强化执法意识,并且要不断提高执法技能,严格依据法律对校园管理中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等进行安排。尤其是安保人员,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维护方法,并且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要针对安全宣传教育进行强化,防止出现违反校园治安、校园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以及其他的执法机关,应当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导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校园安全预防活动、安全宣讲活动,以此增强师生的校园安全意识,包括突发性安全事件演习、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校园安全防范讲座等。此外,积极协助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对学校重点要害部位、办公区、公共设施教学区、校园公共场所、学校大门等进行交通秩序、防火、治安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消除安全隐患。还要帮助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对校园应急管理机制、日常安全规章制度等进行完善,确保师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遇到安全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6]。   3.建立完善的法律救濟制度
  立法和执法,共同保护师生合法权益,但是仅仅有这两个方面远远不够。尤其在中小学生受到侵害之后,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补偿,如何惩治违法行为,如何对责任进行界定,这些都是必须要处理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合理的、科学的归责原则作支撑,使受害人的损失通过司法途径得到弥补,所以,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救济制度[7]。首先,各级政府应当针对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设置专门的财政预算,实行国家赔偿,赔偿的对象主要是公办学校受到伤害的教师和学生。与此同时,引入适当的保险,形成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都比较弱,加上安全隐患难以根除,所以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中,潜在的威胁很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故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家长给孩子办理相关保险,如人身伤害保险,同时,学校办理校方责任保险,通过多种保险有效保障学校和学生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和积极预防学生事故。其次,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针对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成立相关的事故责任处理、鉴定和认定机构,主要负责界定家长责任、学校责任以及其他责任主体责任大小、轻重和范围,明确校园事故概念,同时明确学校是有限责任主体,而不是无限责任主体。假如当事人对于裁决表示不服,可以逐级申诉,也可以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有关部门再依据安全事故性质,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事诉讼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补偿或处罚当事人。
  (二)学校层面的措施
  1.加强普法教育
  在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中,学校是主体,所以必须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做好普法教育,尤其要把好学生在校、进校两个关口,对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比如,通过校园广播、网站等进行宣传,还可以结合常见的校园安全问题制作安全手册,让学生人手一本,经常翻看手册,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法律界的有关人士给学生讲解法律,尽可能结合本地中小学校园问题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也懂得用法律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8]。
  2.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安全教育不到位,是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学校必须要重视安全教育,并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教育内容方面,既要包括常见的安全事故,如溺水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踩踏事故、火灾事故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在教育形式上,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还要开展实践活动,如火灾、地震等事故演习等,通过演习活动促进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内化,使其成为一项技能。再则,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校师生都能从思想上重视校园安全问题。
  3.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保障校园安全的措施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依法安全治校制度,包括《××学校学生管理手册》《××学校安全教育规定》《××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学校门卫工作制度》等。其次,学校应当建立法治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统领,各级领导认真抓好法制教育,每一学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分重点、按阶段抓好依法治校工作,为校园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社会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必须要予以重视并进行安全教育。社会层面应针对中小学校园安全进行专门立法,并不断加大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救济制度,学校层面则要加强普法教育、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并建立完善的制度,以此推动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宋轩宇,张超,孙宇冲,黄敬尧.北京市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及事故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S2):221 -224.
  [2]守佳丽,靳高风.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04):74-79.
  [3]李荣誉.中小学校园警务制度建设的思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04):123-128.
  [4]孟明.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62-65.
  [5]方芳.依法治教视域下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标准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5):54-57.
  [6]邵淑珍,邓美娥,周光明.吉安市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7):281-282.
  [7]邱卫东.现代中小学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55-158.
  [8]张英萍.儿童校园安全构建:多学科的视角——校园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4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