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结果,因参与而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家长对孩子如果过分关爱,恰恰是对他们思维的羁绊。只有让孩子真正参与到过程中来,他们必然会体味出其中的乐趣,效果自然显而易见。我们家长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越俎代庖,为了结果而忽视过程,我们更应当好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鼓励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真情实感。这样得来的结果,因孩子的参与而变得格外精彩。
  关键词:陶艺兴趣小组;关爱;越俎代庖;参与;主观能动性
  曾经在邻居陈奶奶家看到这样一件事:她家养了一条名叫豆豆的小狗,因對其宠爱有加,为了增加豆豆的营养,陈奶奶每天都要亲自拿小汤匙给豆豆喂上一小杯蛋黄羹,而每次喂食,豆豆都要挣扎反抗一番。这一次也毫不例外,豆豆看到伸过来的小汤匙又开始在李奶奶的怀里乱踢乱蹬起来,一不小心把旁边的杯子踹倒了,蛋黄羹洒了一地。陈奶奶很生气,正想大声训斥,却见豆豆噌地跳到地上开始舔舐地上的蛋黄羹,连那只小杯子都被它舔得干干净净了。陈奶奶惊讶不已,她终于明白,其实豆豆是喜欢吃蛋黄羹的,只是,它不喜欢陈奶奶喂食的方法而更愿意按自己的方式来吃罢了。
  通过这件事想起同校老师谈起的一个教学案例。她负责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家长开放课,在一次任教的陶艺美工兴趣小组课上,按学校的安排,她担任了陶艺美工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兴趣小组,本来应该是轻松快乐的代名词,可对于这些既要完成语、数等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甚至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现在又要来参加特长班培训的孩子来说,仿佛没有那么轻松。通过最初的几次辅导她就瞧出了端倪:一部分孩子也算是兴趣使然,很愿意拨弄这些陶泥。而另一部分孩子,从他们心不在焉的眼神,慢条斯理的动作,明显地感觉出他们是被父母“逼迫”来参加特长班的。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艺多不压身啊!而更为难受的是:这些孩子在操作室里“创作”时,旁观的家长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关爱之情,时不时过来“指点”一番,甚至亲自操刀上阵,“这里搓细了,那儿团粗了”,“哎,怎么还是歪的?来,我给你弄”……当有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拿自己刚做好的作品给父母欣赏时,往往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言论:“你这整的啥?歪里吧唧的。看人家做得多好!”这兜头一瓢冷水早让孩子的满心欢喜瞬间化为了泡影。
  当又一个孩子被其家长“指点”得在那委屈落泪,忍无可忍的她只好把所有家长“请”出了操作室。对孩子们说:“从今天开始,所有家长不准进来。大家可以尽情地玩泥巴啦!这些彩色的陶泥,不知道经过你们充满魔力的小手,将会变成什么呢?老师很期待哦……”没想到这一招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没有了父母旁观“指导”,解除了束缚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连那些本不愿意来参加陶艺班的孩子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她和孩子们一起玩陶泥、塑造型……点点彩泥沾染在大家的手上,衣服上,头发上,鼻子上。闲暇时分,他们也一起嬉笑打闹,有的孩子捧起一块蛋糕状的陶泥,做出要放嘴里吃的模样,那样子真是既滑稽又可爱;有的孩子调皮地捏出一团“大便”顶在头上,吐着舌头说这是懒羊羊的发型——便便头,引起笑声一片……
  她淡化结果教育,重视过程教育,着重培养他们搓、捏、团、压等泥塑制作的技能技巧,至于他们想塑造什么,那就完全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随心所欲的创作吧。如果碰到操作难题时,她会在一旁和他共同想办法克服。虽然整个活动期间并没有具体要求每个人必须塑造出什么来,而最终的结果却异彩纷呈。孩子们的表现令家长们刮目相看,当全部兴趣小组活动课结束时,他们一个个硕果累累,创作出的一件件陶艺物件无不展示出作品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孩子们的天真与活泼,也昭示着他们积极的创作本能。那些可爱的造型虽然显得拙朴,却深深地打动了前来参观的家长们的心。大家无不惊叹:原来孩子比自己想象中的要优秀得多啊!
  回想起家长对孩子们的过分关爱,恰恰是对他们思维的羁绊,是对他们创造潜能的抹杀。结果也证明,玩泥巴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玩泥巴,而是要让他们没有羁绊的去玩泥巴。家长不能带有功利思想,强迫他们必须当成一项特长任务去完成。只有让孩子真正参与到过程中来,他们必然会体味出其中的乐趣,效果自然显而易见。家长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越俎代庖,为了结果而忽视过程,更应当好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鼓励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真情实感。这样得来的结果,不正是因孩子的参与而变得格外精彩了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