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与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光石

  【摘要】  朝气蓬 勃的大学生在我国属于高素质人群,他们是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现代的教育中,仅仅注重知识教育,缺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导致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再加上快节奏的社会带来的巨大就业竞争压力,很多大学生承担了超过常人想象的精神压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自残自杀行为让人触目惊心,着实让人心痛,因此针对此问题,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与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学生 生命观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分析认为,这完全是在知识教育上忽视了对于精神的疏导而导致的恶果,其成因就是大学生在长久的学习中逐渐迷失了价值观,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对于生活失去了兴趣,淡化了生命观,漠视生命,对自己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感到麻木,从而轻易践踏生命的价值,引起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不过所幸的是,政府和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而开展现代大学生生命教学就是重要的抓手点。
  一、生命教育的概述
  生命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68年,美国的唐纳·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总思想,其教育主旨是重视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该理念符合社会的基本平等原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传播。不过,该教育正式进入到学校还是在十年之后的澳大利亚,这时的澳大利亚学校存在严重的药物传播等乱象,导致了很多学生感染了包括艾滋在内的疾病,这时的生命教育理念正是顺应学校现状,从而展开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之后随着日本等国家的相继发展和推广,在大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几乎成了很多学校的共识。
  我国引入生命教育的理念正是在大学生日益漠视生命本身价值的前提下做出的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我国在需求上的不同,对于生命教学的内涵又加入了符合我国国情需求的一些改变,如刘济良、李晗等教育工作者认为,我国的生命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重视生命,不轻易践踏生命,关爱生命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对于生命观的认识提升,让学生融入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本真意义,从人文观的角度实现对于学生的全面教育,因此在我国的生命教育中,其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从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入手实现对于学生的培养。
  我国在具体推行生命教育的进度上开始于21世纪初期,最早涉及到生命教育的文件是1998年黑龙江省提出的《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该意见中提出了在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方针,之后影响了我国的各大高校,它意味着在高校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正式开始,之后随着马加爵事件的发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建设进一步得到了肯定。总的来说,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机构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和大学生的衔接和实际应用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还需要更加努力地进行反思和完善。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当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这有利于我国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宣讲,这可以明显提升生命教育的效率。分析认为,我国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了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三个层次的原因。
  1.社会竞争加强,责任意识加重。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当下阶段,我们感受到了数字化、信息化引领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基础物质建设的巨大变革,然而在这样伟大变革的同时,带来的就是社会节奏加快带来的社会责任的交接。在以前,社会节奏较慢,公众的教育素质普遍较低,当时的大学生在就业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压力。但在当下,大学生群体人数的迅速增加带来了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寒窗苦读的学子发现,自己在进入大学后依然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于是很容易对自身、对前途感到困惑,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时,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发展到后期就会对生命本身的存在感到困惑,而这就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危机。再有,当下我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阶段,整个社会的节奏本身就较快,知识更迭迅速,很多大学生会产生一些落伍的感觉,这更加增添了学生本人的恐惧心理,大学生会感到压力巨大,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这原本可以是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但是当这些压力不能及时排解,影响到学习本身时,就会起到严重的负面效应。
  2.高校心理教育本身的不足。大学生出现漠视生命的心理问题与高校教育机构有着直接的关联,这其中的内在原因与学校意识上的不足和教育本身的功利化有着较大的关联。从整体发展来看,虽然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但真正发展为恶性事件影响到学校发展进度的事件却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学校认为,只要学生在校期间不出现问题,而且学生今后的发展又与学校无关,于是就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太重视,但就是这样的思想反而成为了高效生命教育的一个障碍。另外就是校园功利化的原因,如今,大学校园远不像以前那般接受了大量的国家支援,在经营模式上更像是企业盈利机构的经营模式,在这样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对大学生展开生命教育的性价比就会大大降低,远不如专业课程那般对于大学生有技能知识培养作用。
  3.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说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这也可以归属到社会问题,不过它应当属于上一代人的社会意识问題。众所周知,当下的大学生正是很多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受到了个人中心化的教育,所以在责任意识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当下的大学生本身在心理特点上不如我国上世纪物质资源相对匮乏阶段的大学生那般坚韧,在面对问题时容易出现退缩,在个人信念上也不如早年大学生那般坚定,更加追求物质享受的功利心理,更加淡薄的集体合作意识,这成为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现象,这正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所在。
  三、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究
  详细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后发现,当代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加强生命教育就很有必要。
  首先,学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淡化功利化心理,切实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在保量的同时应当做到保质,注重从精神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然后在课程编排上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生命科学的课程编排,也可以从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生与职业规划、伦理学、美学等相关课程进行生命教育的穿插讲座,另外,在学校内部还可以进行生命教育的相关讲座,达到实现对于学生生命观的培养。
  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中,要坚持解放人、发展人,提升身心品质,发展学生的潜能的本质原则。生命观的培养应当立足于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培养,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就是它可以很好地和其他课程融合的本质原因,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普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湘富,张丽颖.大学生生命教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初磊,车广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2.
  [3]穆圣华.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