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阅读教学应坚持的有效性原则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玉平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激发学生兴趣原则、坚持目标性原则、坚持提纲挈领性原则、坚持语文素养原则、坚持“长文短教”原则、坚持化繁为简原则、激发学生潜能的原则,从这七个方面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应坚持的有效性原则。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性 原则
  一、教师应坚持激发学生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在阅读教学中“抓”学生“入心”的关键所在,这样就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踊跃参与,由此才可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老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以文本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育素材中所蕴含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提问,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老师应坚持目标性原则
  阅读教学中,老师首要考虑的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是目标性原则。阅读教学中老师首要考虑的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是目标性原则。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获得文章中内含的知识,而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就便包含着这些深层的知识点内容。相对于那些比较难理解的课文,关键在于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以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于一般的课文,一样可以从重点难点入手,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知。我们坚持目标性原则,就是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对文章展开分析,并经过深入探究,落实学习目标,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浅出地学习文本,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老师应坚持提纲挈领性原则
  所谓提纲挈领,就是老师抓住文本的关键所在,从小处着手,用以小见大手法,引领学生的阅读。可以是一个标题、一个句子,或是一个段落、一道练习,或仅仅是一个标点,体现一个“小”字,但小中有大,能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集于一身。老师必须开动自身机器,课前做足功课,集中力量突破这一“小”点,从而起到突破全文的作用。老师所选取的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要求有的放矢,能以一当十,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全文的讲解。因此,这样一个合适的“小点”必须遵循提纲挈领性原则,必须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以实现管中窥豹的目的。
  四、老师应坚持语文素养原则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老师针对文本要高屋建瓴,站在人文的高度,来引领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 出,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基本的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也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思想的情感,也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等。只要老师用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就能在合作探究、思考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老师应坚持“长文短教”原则
  过长的文章极容易造成学生阅读疲劳,进一步造成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更无法领悟文章的精髓之所在。而学生在阅读的整体把握上,往往又会迷惑于细枝末节,犹如盲人摸象般只知其部分不知其整体。我们知道,新课程要求老师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更多的阅读教学任务,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来完成这个阅读教学任务。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我们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煩”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让学生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六、老师应坚持化繁为简原则
  对于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老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便是选择难点的突破口,便是给了他们一个原点,让学生能借此举重若轻地把握课文,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而洞悉其中的奥秘。老师的“点穴术”便如同抽丝线剥茧之初的丝头,只要能找到这个丝头,就能有条不紊地、一层层剥去茧的丝线,最后终于得到茧,从而让学生领略文本的精妙。
  七、老师应坚持激发学生潜能的原则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可以说,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教学艺术。因此,老师在语文新课切入点的创设上,更是要用独特的创新思维去精心设计,以实现上课伊始,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渴于求知的学习动机,从而自主地开启思维,情绪高涨地参与课堂活动。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必须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地进行阅读教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老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犹如一枚强心针,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