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人初显期跨文化差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处于青春期与成人期之间的成人初显期是青年研究的重要方向。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结合生命历程理论和毕生发展观将该研究扩展至对整体人生境遇的考察,研究青年角色的转化和顺序安排对于成人期的影响。但研究对象大多数是某一文化背景下的青年群体,很少有对跨文化成人初显期表现差异及原因的研究,本文就这一比较新型的领域展开探讨。通过成人初显期概念理论、差异表现形式、差异原因和局限性的讨论,旨在对成人初显期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成人初显期;跨文化差异;阶段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1成人初显期概念和相关理论
  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阿奈特发表了“成人初显期——18至20多岁一种新的发展理论”一文,成人初显期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指青少年晚期到二十几岁这一个时期,个体没有进入完全承担责任的成人世界。这一时期年轻的成年人的核心任务主要是探索恋爱、职业与世界观的各种可能性。莱文森也提出过人生四季理论,提出了成人初期的概念。他通过访谈法将成人早期界定在17-40岁,其中17-22岁为成人转折期,忙于为自己的成人生活打下基础,通常努力将自己从父母的资助和权威中分离出来。
  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一概念和阶段做了理论分析,黄志坚(2003)从制度层面讨论青年的年龄界定,认为十八岁的年轻人还在学校接受教育,他们已达到生理和法律意义的成年阶段,却尚未承担起成年人应该担负的责任。李春玲(2018)从90后的价值观念转变探讨年轻人的先行性,90后引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变迁的潮流,其生活价值观正从生存价值观转向幸福价值观,看重个体的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
  2跨文化群体中成人初显期差异的表现形式
  对于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成人初显期的跨文化差异有四种表现形式。
  第一,所处阶段的行为表现不同。现代社会,个体的成长呈现多维度与复杂性,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人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环境与复杂的任务,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日渐突出。所以,当青少年来到成人初显期后,文化传统带来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
  第二,对于成人世界认知评判标准不同。贝得简对中美大学生成人初显期转折的自我知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认为成人第一个标志是承担义务,而美国学生认为独立是第一位的。
  第三,心理差距相差较大。东西方文化中正在经历成人初显期这一阶段的青年拥有不同的心理境遇和想法,研究表明外在的行为表现可以通过观察法和行为实验进行研究,但心理落差无法通过简易的方式进行评估。
  第四,阶段目标和人生经历不同。在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成人初显期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正在经历的事也是跨文化成人初显期差异的一个重点内容。
  3成人初显期差异原因
  通过总结,成长环境、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造成不同文化背景下成人初显期差异。成长环境使得不同的青年,在到达成人初显期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认知有较大差距,在轻松自由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所表现出的局促紧张不适,会少于在较为传统环境下成长中的青年;而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这也是形成成人初显期差异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及受教育程度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在经济发达和受教育程度高的社会背景下,成人初期的青年更少的面对社会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家庭责任。
  4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第一,对其他文化背景的成人初显期研究空白,导致无法对比差异存在。与、各种文化社会相比,成人转折的概念分别是什么?这会为成人初显期跨文化研究差异的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人类学家已经发现在很多文化中将结婚作为成人的重要标志从现实状况。从青春期到成人通过成人转折需要更长的时间,在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人会更加考虑社会与群体的利益。然而在东方国家,传统文化让更多的青年考虑家庭的建立。
  第三,缺乏普适性工具的问题。零散的研究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因此,简单地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借用西方的研究工具对中国人进行测查,其研究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第四,社会阶层对于不同文化下成人初显期有差异,这可能比种族更为重要。处于中产阶层或以上阶层的人比起工人阶层或以社会阶层较低的年轻人有更多探索成人初显期的机会。
  因此,雖然在国内和多国间成人初显期在时间长度和内容上存有不同,希望学界通过努力使成人初显期对于全世界范围的年轻人来说将成为一个标准化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黄体明.走向成年:初显期成人自我认知的社会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2]王宁.“准成人期”:青年研究的新范式[J].青年探索,2018(01):51-61.
  [3]邓燕飞.基于成人初显期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大学生赏识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3-4.
  [4]段鑫星,程嘉.成人初显期理论及其评述[J].当代青年研究,2007(02):20-27.
  [5]Arnett,J.J.Adolescent storm and stress,reconsidered.Washington: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9(54):3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9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