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此,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而自主学习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学生内心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反之,沉闷、压抑的教学环境会抑制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首先,教师要本着平等、民主、自由的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要坚持采用激励性原则,帮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和信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打好基础。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求知认知的过程,而所有的探究与创新活动都需要问题的引导。疑问是思维与学习的开始,也是探索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有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爷爷明年将要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明年将要过第18个生日,爷爷和孙子今年分别是多少岁?”这一问题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创设了“愤和悱”的思维情境。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探讨:“一般情况下,人几年过一次生日?为什么爷爷过的生日不如孙子的多?人的生日和什么有关?爷爷有些年没有过生日,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地参与观察与讨论活动,采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来拼接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还能用这些三角形拼出怎样的图案?”学生纷纷开始思考与探究,充分發挥自身的想象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问题,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利用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而这一思想重视在学中做,这也正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折纸方式具体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准备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将纸片折叠成原来大小的四分之一,然后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最多。活动难度并不大,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完成任务。但学生的折叠方法大同小异。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换一种思路,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经过思考,学生又发现两种折叠的新方法:第一种是将正方形对折成为长方形,然后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再次对折,最终形成三角形;第二种是将正方形对折成为长方形,然后将长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这种就会呈现出四个梯形。这两种方法虽然最后叠成的图形不同,但面积都是原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深刻理解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
  四、合理利用微课模式,辅助开展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途径。而微课可以将图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教师可以针对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制作微课,通过QQ或微信等手段传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边观看微视频,一边预习新知识,提前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听讲,保证学习的效率。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计算法则,明白为什么分子相加、相减,但分母不变,教师使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则有一个初步认识。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制作微课件,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此外,复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后自主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和技能,保证当天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围绕巩固和拓展知识点这一目的设计微课,引导学生完成课后复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五、加强适时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教师必须加强适时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然后再引入除数和被除数是小数时的除法例题,给学生演示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随后,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尝试计算课后习题。之后,教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带领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加深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理解。最后,教师再列举几道比较典型的小数除法例题,让学生总结计算规律以及注意点,如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后的位数等。只要掌握了这些计算规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师的引导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而且让学生总结了学习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J ].教育革新,2019(09):90-91.
  [2]范立国.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J ].黑河教育,2019(08):56-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