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汉语修辞造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敏

  摘  要:修辞造词现象在汉语中是广泛存在的,有关研究虽未尽完善,但是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着积极的意义。结合初、中、高级汉语教学具体实践,提出“比较—系联”、“步步深入”、“归纳—实践”和“情景—任务”等四种教学策略,希望汉语修辞造词研究和对外汉语词汇研究能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修辞造词;修辞教学;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汉语的教学。如何将汉语本体研究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使汉语研究和教学研究相互促进,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遵循汉语词汇本体特点、引进汉语词汇研究成果,是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的一条必由之路。其中,将汉语造词理论引入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对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生成途径和内在理据,进而更好地把握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在汉语造词系统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应该首推修辞造词。所谓“修辞造词”,就是运用汉语修辞手段组合语素的造词方法,如“蚕食、鼠窜”之类选取某种动物的行为特点形容人类活动的比拟造词,“美眉、粉丝”之类选取近似语音对应原有表达式的谐音造词等。这里就以汉语修辞、修辞造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来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具体策略及运用。
  一、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
  近些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如陈汝东的《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1]、徐国珍、施麟麒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述评》[2]、侯颖的《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修辞教学》[3]、郭伏良、张虹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回顾与思考》[4]等综论性研究;冯晓鸿的《浅谈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导入》[5]、秦惠兰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理念与实践》[6]、陈夏萌的《略论对外汉语比喻教学》[7]、田苗的《试论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8]等注重实践性的研究。
  了解汉语修辞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汉语的词句含义、篇章表达,对于学习中国文化及文学作品,对于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确实有必要关注修辞教学。
  至于汉语修辞知识如何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是开设专门的修辞学课程,还是有机地融入语言要素教学;是针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展开,还是对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就及时导入。诸如此类的问题,应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提出指导原则,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各层级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的专业背景等,经过科学细致的论证和实践,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论断。
  二、汉语修辞造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如前所述,修辞是汉语造詞的重要机制。运用一种或多种汉语修辞手段,选择语素组合成词的汉语修辞造词法,往往集中反映出汉民族所特有的修辞观念和认知思维方式。它源远流长,应用广泛,在汉语造词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纵观整个汉语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修辞的造词之功,从古代的“骨肉(比喻造词)、丝竹(借代造词)、暖屋(移就造词)”等,到近现代的“驴打滚(比拟造词)、百褶裙(夸张造词)、后进(仿词造词)”等,再到当下的新词、网红词“黑粉(谐音造词)、葛优躺(借代造词)、柠檬精(比拟造词)”等,可谓是不胜枚举。
  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修辞造词现象在目的语——汉语环境中广泛地、高频次地存在、使用着,学习、理解、运用,从而真正地掌握这一语言现象是必然的和必须的。对于汉语教师来说,认识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较之其他汉语修辞知识,汉语修辞造词早已融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中,并在各层级的词汇教学中都有所体现;而且它又是汉语词汇知识、修辞基础知识、社会文化观念等诸要素的整合和体现。就此来说,重视汉语修辞造词研究理念及成果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既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其中词汇教学所必需的重要内容。
  不过,将汉语修辞造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的论述,还比较少见,主要有刘艳平的《借代词语与留学生的词汇教学》[9]、于振霞的《〈HSK词汇大纲〉中修辞造词考察及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0]、杨阳的《仿拟语言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利用》[11]、胡君乔的《〈HSK词汇大纲〉中的修辞词研究》[12]、莫莉的《从仿拟造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3]等,这些论文分别就汉语修辞造词现象或某一专项修辞造词问题展开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建议,如归纳、扩展、比较以及利用语素、语境等。
  上述论文在具体论述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汉语修辞造词手段的界定、将修辞引申与修辞造词混同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汉语修辞造词本体研究亟待完善,一些理论问题仍悬而未决或言之不详,这直接制约了相关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即使有所利用,也并未提到常用词汇教学法的高度;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和理论阐释中,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在方法上,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如推进教学实证研究、深化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调查学习者词汇知识系统的构成特点等。
  三、汉语修辞造词教学策略
  赵金铭指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14](P370)对学习者而言,如果能掌握有关汉语词汇的规律性知识,就好比有了一个整理词汇的收纳箱、自学词语的指南针,原本可能难学难懂的语词将不再是“无解”的,逐渐变被动地接受和囫囵地记忆,到主动地类推和有效地运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识词、辨词、选词、用词”能力,增进词汇知识深度和汉语社会化能力。
  下面,我们就根据汉语修辞造词的主要特点和常用模式,将修辞造词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①。在对外汉语修辞造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比较—系联法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由已知到未知、由熟悉到陌生、由课堂到课外,把握内在联系、比较发现差异,是一条常用途径。这是因为它保证了学习者对词汇认知的连续性,能勾联起已有的词汇知识和知识结构。比如,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有关“雪白”一词的教学,就可以采用比较—系联法。
  1.词语导入,把握内在联系
  随堂设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白色,发现其深浅变化。对不同的白色,各语言都有其相应的记录和表达,有时会采用类似的表达方式,如汉语和英语中有基本对应的词语:“雪+白(像雪一样的白色):snow white”。同时,语言是文化的一种体现,由于不同民族在思維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它们也可能会采用的不同方法生成不同的词语,如:“月+白
  (像月光一样的白,指带有浅蓝色调的白色):pale blue”。
  2.总结规律,防止过度类推
  小组讨论:学生整理在汉语学习中或母语表达中表示白色或其他颜色的词语。以此激发学生的词语扩展能力,合理类推同类词语。
  师生整理:汉语中常用的“~白”词,主要有“雪白、米白、乳白、银白、月白”等。用“白”作为核心语素,选取生活中熟悉的、接近白色的不同材料和事物,运用比喻修辞描摹不同色差、质感的白色。比喻修辞讲究贴切、形象,化抽象为具体。非白色的事物,不能入选“~白”结构,如“土白、木白”不成立;非常见事物,一般也不入选,如“激光白”不成立;色彩多变的事物,一般也不采用,如“水白、云白”不成立。
  3.结合生活实例,拓展语词
  课后拓展学习:鼓励学生整理所知道的汉语颜色类词语。
  通过对“~白”“~红”等词语的集中整理,考察学生对“玫瑰红、桃红,金黄、土黄、鹅黄,天蓝、海蓝,鸭蛋绿、橄榄绿”等常见汉语色彩词的理解力,使学生获得增加词汇量的成就感。
  (二)步步深入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可适当增加难度,注入新鲜信息,逐步深入,扎实推进,这样既能保持教学内容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辨能力。比如,在初级汉语教学中,关于“龙”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步步深入法。学生在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时,容易形成单一化的印象,并导致认知偏差,因此,有必要及时引导。
  1.课前准备
  学情了解:学生对中国龙的基本印象较为一致,它代表皇权,表示力量、神秘、吉祥等。在西方语言中,“龙”通常有凶狠、暴戾的形象意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明显差异。
  预习要求:学生收集汉语或母语中有关“龙”的常用词语。
  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学生讨论“龙”在汉语或其他语言中的涵义。
  分类整理练习:按照意义类别,将汉语中关于“龙”的常用语词填入下面的表格:
  3.学习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龙”在汉语中的意义是多元的。
  师生共同小结:在汉语中,传统意义中的“龙”代表着皇权,它既可以用于寄托美好的愿望,也可以用来表示凶猛的意义,乃至用来比喻被贬斥的形象。这无疑是对“龙”的涵义认识的深化。对于其他文化符号或形象的理解,也要基于充分的分析与解读,谨防单一化、片面化、固定化。
  (三)归纳—实践法
  这一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习者及时总结规律性知识,促进汉语词汇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丰富多元的汉语修辞造词现象,学生能了解、把握其规律性表达模式,既可以增加汉语词汇储备,也有助于将相关知识转化为语词分析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词汇理解、使用能力。比如,在高级汉语教学中,对“道喜”和“道恼”的教学,就可以采用归纳—实践法[15](P490-499)。
  (1)“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汪曾祺《胡同文化》)
  1.归纳表达模式
  学生对“道喜”一词比较熟悉,对“道恼”则不甚了解。通过上下文语境可以推知,邻居有喜事则“道喜”,若有丧事则“道恼”,即有人遭遇不幸或意外的事故,向其表示安慰。
  课堂练习:根据课后练习“模仿例子组成新词”,从“道喜”推出其他“道~”类词语,要求保持语义结构的一致性。
  师生共同小结:在汉语中,此类结构有“道喜、道恼、道歉、道别、道谢、道贺、道不是”等,选取特定语境下的典型言辞,构成[“道”+言辞→动词+(礼貌性、评判性)典型言辞]这一表达模式。
  2.进行合理类推
  课堂讨论:“动词+典型言辞”的语义结构,在语言中是否常见,还有哪些常用词语也属于这一模式?
  师生小结:在英语中,“say goodbye,say hi,say hello,say-so,say no”等,可以看作是类似的表述结构。在平时汉语交际中,常用的“问好、问安、祝好、叫好、称喜”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课后作业:为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交给学生一组语句,要求对其中的关键语素进行解析:
  (2)我知道自己错了,赶紧跟他赔不是。
  (3)这真是个好消息,家家庆贺,人人称快!
  3.解决疑难问题
  辅助学习新词:在同册另一篇课文《城市票友》中的“满堂彩”一词,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将“满堂彩”与“喝彩”“叫好”联系在一起,进行合理类推,学生很快掌握了关键语素“彩”的意义,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四)情景—任务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汉语交际能力。这一定位就要求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词汇知识、修辞知识为基础,最终则落实在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上。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结合历史、文化、文学等知识,切实抓好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比如,在高级汉语教学中,“蔓延”是学习难度较大的一个词,我们主要采用了情景—   任务法。
  1.直观教学
  对于不易解释的词语,直观的视频、图片教学是最为便捷的辅助手段。因此,可以先借助这些手段,展示校园中经常看到的爬山虎、牵牛花等植物,让学生掌握蔓草蜿蜒延展的情态,也引发学生对这一表达模式的兴趣。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席卷、蛇行”等类似结构,由此可归纳出这一模式的构成特征:[“形容……像蔓草一样延伸”→N.(比喻用法)+V.]。
  2.场景设置
  當学生在词语学习中面临困难时,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交际场景,用分组合作和具体场景的设置消除其畏难心理。
  任务一:播放电影资料片段《Love comes softly》,请把电影名称翻译成合适的中文。
  任务二:根据一组图片,用“蔓延”组织一段话,表述图片上的信息。
  任务三:在给定的词语中,选择适合“蔓延”的主语、补语等不同成分,使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3.任务评判
  根据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评判和讨论:任务一小组,选择中文翻译的最佳答案,并对“爱在蔓延之时”这一常见翻译的优劣进行讨论;任务二小组,对图片信息描述的准确性和所描述对象的特点予以点评;任务三小组,根据所完成的正确语句,初步归纳“蔓延”所适用的对象和语法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蔓延”以蔓草为比喻,以“延伸”为核心动作,除蔓生植物外,多用于描述由中心向四周延伸、变化的事物,如火灾、疾病、战争、危机、气味、势力、影响等。因此,通常会出现“蔓延开去/
  来”“蔓延到”等补语成分,强调这种渐变的过程。“N.(比喻用法)+V.”这一状中结构,可以看作是古代汉语的一种遗留形式,往往在前的N.以比喻修辞的形式表示其后V.的情态、方式等。
  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词汇的学习,与目的语的文化体验密切相联,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可以说,文化课只讲文化,词汇教学只讲语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倡导在词汇教学中适时、适当引入修辞造词理论,而不拘于课程的性质和层级。把词汇、修辞、文化、生活与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践行语言—交际、修辞—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有助于汉语修辞造词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汝东.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2).
  [2]徐国珍,施麟麒.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1).
  [3]侯颖.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修辞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 2012,(1).
  [4]郭伏良,张虹.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回顾与思考[J].汉字文化.2016,(5).
  [5]冯晓鸿.浅谈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导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3).
  [6]秦惠兰.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1).
  [7]陈夏萌.略论对外汉语比喻教学[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田苗.试论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9).
  [9]刘艳平.借代词语与留学生的词汇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10]于振霞.《HSK词汇大纲》中修辞造词考察及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1]杨阳.仿拟语言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利用[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2]胡君乔.《HSK词汇大纲》中的修辞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3]莫莉.从仿拟造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5).
  [1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15]陈敏.从“道喜”说起——汉语借代造词概念转喻分析与对外汉语高级词汇教学[A].何文潮,刘玉屏,靳洪刚主编.全球化的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