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风师德为教师执教之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道”,其次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传道”指的就是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这也是我们的执教之本。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有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教师作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国家人才的培养者,师风师德显得更为重要。
  前段时间,一位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的女教师阻拦高铁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这位女教师带着自己的孩子,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组织车门关闭,不仅无视列车员的劝阻,还要求列车员放行自己的丈夫,导致该次列车延迟发车,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最近这样败坏师风师德的事件频发,我看到网上很多人表示,现在的教师让人越来越失望,以前对教师都是怀着一种崇敬的态度,现在才知道很多教师都是社会败类。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是很心寒的,自己从业这几年一直告诫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言传身教。但是没想到还是有很多教师连最基本的师风师德都做不好,我个人认为那样的人,无论有多高的学识,都是没有资格做一名人民教师的。
  其实目前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时下出现的种种师德师风缺失的现象也确实不容忽视。我总结了一下,这些不良现象主要有三种表现,第一就是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学生缺乏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责任心,忽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也有些教师不注重更新知识,翻着多年的“老黄历”,致使授课内容陈旧,脱离实际;还有的教师教书不用功,上课敷衍了事,而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第二甚至第三职业上;有的教师则在上课时间乱发牢骚,把课堂变成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场所;也有一些教师不注意仪表,衣冠不整、出口成“脏”、教风不振。第二就是缺少教育公正,以教谋私, 以职谋私。不少教师不能做到公正廉洁,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而是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来评价学生;也有的教师,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与学生家长拉关系、索要财物,甚至巧立名目乱收费或者向学生强行推荐学习用品从中渔利。还有最恶劣的一种就是本身道德素质就偏低,经常做一些毁坏社会风气的事情,只是把教师当作一种谋生的方式在对待。
  俗话说得好:“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的执教之本。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很多人都说从步入校园开始,在学校待的时间比在家的都长,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一个学校的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而教师作为学生班级的主要组织者及教育引导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初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决心要对自己高标准,当上校长后也一直对老师们强调不仅要业务强,更重要的是师德要好,这样我们学校的师风、校风才会好,这对学生的影响比口头来的容易且有效。
  从业这些年来,我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和师风师德的建设工作,我一直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师风师德的建设工作應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我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我要让德育教育深深根植于教师的内心,让师风师德建设影响学校的方方面面。要让我们学校的学生拥有充足的知识和健康的体格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对老师的行为进行定期的监督和监察,对师德缺失的教师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和校长,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事,我要我的实际行动诠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希望我的生命能够因为我始终践行“学高为师,道高为范”这一诺言而精彩。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会始终用我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师生,告诉他们怎样做好一个“人”,告诉教师什么才是执教之本,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教授给学生们的。
  希望我们所有的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都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励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塑造人。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撑起教育的蓝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0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