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朗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诗语言精炼、韵味悠远,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把握古诗鲜明的节奏,体会出蕴藏在语言之下的诗境、诗情。如何通过朗读让学生明明白白地背、有声有色地诵,知其意、感其情?笔者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李白的《静夜思》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朗读策略的运用。
  一、读激趣,有滋有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采取形式多样的读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教学《静夜思》之前,笔者以李白的《古朗月行》导入新课,这首诗是学生刚学的一首诗,学生很容易将两首诗结合起来。回顾旧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就被激发起来了。
  一首诗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诗的题目和诗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开课时从诗题入手,通过对题目的朗读,低年级学生会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师:诗题中有个字告诉了我们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你们能找到吗?
  生1:夜。
  师:真棒!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
  生2:是一个安静的夜晚。
  师:李白就是在这样安静的夜晚写下的这首诗。我们再读诗题。“思”是平舌音,偏旁是心字底,心字底的字与思想、思考有关,你知道题目中的“思”是什么意思吗?
  生3:“思”是思念的意思。
  师:在这个安静的夜晚,诗人李白在思念谁呢?
  “夜”“思”是本课的生字,读诗题时,把识字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通过对生字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更理解了诗题的意思,还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有法,入情入境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朗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帮助学生达成不同阶段的朗读目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读懂诗文。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1.初读,读准字音
  古诗用词凝练、言简意赅,虽短短数语,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因此,初读古诗时,笔者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音、注释将字音读准,特别是对于古诗中的多音字和生僻字应多加关注,力求在课堂上做到“人人能放声朗读,人人能读准字音”,突破朗读第一关。
  2.再读,读出节奏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具有节奏美的特点,节奏之于诗,既是诗的外形,也是诗的生命。教师引导学生从字句停顿和节奏变化上反复朗读,能给学生带来节奏上的美感,进而引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笔者在给学生范读之后,这样引导:读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句间的停顿,只有停顿恰当,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也才能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名学生试读,并相机指出其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笔者再次范读,再次指名学生朗读。就这样,在笔者的多次引领下,学生都能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诗的节奏和音韵,逐步领略古诗的韵律美。
  3.深读,想象画面
  诗的意境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歌教学,与其由教师生硬地讲解、灌输,不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在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月光的记忆:“明月一直是诗人喜欢的话题,在你们的眼里,月光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月光有什么不同呢?”有学生回答“我觉得月光是乳白色的,在诗人的眼里,月光洒在地上就像是铺上了一层白霜”,也有学生回答“我眼中的月光是白的, 在李白的眼里,月光就像秋天早上的霜”,笔者接着追问:“为什么月光在诗人的眼里会像‘霜’呢?‘霜’给人什么感受?”,学生稍加思考,有学生答“冷”,有学生答“凉”,甚至有学生答“寒气”,于是笔者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诗人李白一个人漂泊在外,很孤单,也很凄凉,‘霜’是冷的,也是寒凉的,作者把月光比作霜,表达了他孤寂、凄凉的心情。”
  抓住关键词“月光”展开想象,先引导学生回想关于月光的记忆,再引导他们去感受诗人眼中的月光为什么如霜一般?然后据诗的内容去想象并形成画面,是古诗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4.赏读,感悟意境
  这首《静夜思》是李白独自在他乡的一个旅舍所写。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头看到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這首传诵千年的名诗。可怎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呢?笔者这样引导:“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离开家乡和亲人,如果你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会想到什么?”有学生回答“想到爸爸妈妈”,有学生回答“想到爷爷奶奶”,有学生回答“想到老师同学”,有学生回答“想到我的小狗小猫”。笔者结合学生所答,这样归纳:“李白可能想起了故乡的亲人、朋友,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想起儿时的美好时光,却不能回去,心里多么难过,请你们带上这份思念的感情再来读读吧!”
  这样的引导教学,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显得顺理成章,诗歌的主旨思想也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纳。
  三、创情境,感受诗情
  在教学《静夜思》时,笔者通过创设场景,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孤寂的思念之情,并引发他们感悟生活,抒发诗情。下面是笔者创设的众多场景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像李白这样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漂泊他乡。比如,中秋节的夜晚,驻守在边疆的军人叔叔,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他们或许会吟诵——
  生(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爸爸、妈妈,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工作,望着明月,想家想亲人了,这时我们会深情吟诵——
  生(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创造性想象中,学生更真切地领会了诗的内涵,他们也真正地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
  教学《静夜思》,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吟诵,教师则在适当的地方加以引导,学生的朗读则有了目标,即从朗读中体会诗韵,感受意境,体会诗情。朗读像无形的红线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花桥小学)
  教学内容必须凭借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语文主题学习”既注重主题教学,也注重朗读教学。主题教学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朗读教学是针对教学方法的,“主题”与“朗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一体。本期,刊载两篇朗读教学具体案例的文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2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