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结晶与集中体现,因此语文的学习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学生们为自己今后的终身发展和精神文化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贯彻语文中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教育教学引导,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培养,以及基本语文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政策探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4-0041-02
  【本文著录格式】杨文.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教育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24):41-42.
  引言
  语文的教学过程既是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是传递文化、塑造人格、陶冶性情、唤醒灵魂与促进个体成长完善的重要过程。就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学而言,人文精神的培养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笔者认为,中专语文的教学应该贯彻善的教育、爱的教育与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与实际表达能力。为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精神支柱,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语文,更加重视语文,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本文秉着“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十余年的中专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当下如何提高中专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从目前中职教育中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和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容易忽视的人文精神渗透的现状出发,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为目的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加强中专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旨在提高当下中专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从而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质的社会实用性中专人才。
  一、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观点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现阶段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正处于学生阶段的中职学生有一定影响。他们正是处于自己思想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者引导,他们将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很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长远发展。语文教学课程是经过国家教育部精挑细选出来的,课本中包含着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等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美德,是极具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助于使学生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制定远大的目标,最终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与情商的培养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增加,学生需要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倘若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引导与宣泄,学生的心里很容易出现各种极端的想法,甚至出现偏激的行为,造成违法犯罪,形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名人励志的经历,来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进而改之;可以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增强拼搏与奋斗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勇于拒绝社会上的诱惑,进而使中专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情商。所以加强在中专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因素,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对于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引导其从道德、法律方面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三)对于国家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与知识输入,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他是一个人格与心灵的唤醒与启蒙,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文主义教育观点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来的美国的一种教学风尚。该思想的中心观点为自我实现,其教育重心在于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主张个人的整体培养,重视其创造性与独立性的全方面发展。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对美国乃至全世界教育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现如今最缺乏的就是应用型技术方面的人才,语文素质的提升,对于实施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中专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教育的策略
  (一)改变当下中职语文教育的观念,增强教师人文精神的理念
  当下,我国很多中职教师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较低,学习能力较差,认为中职生进入中专学校的目的就是学习一门就业的技能,从而忽视了他们对文化课的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摒弃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与意识,老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不好,就忽视了对他们人格方面的培养与教导。各位老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抛弃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在下 ”的陈旧观念,要深入到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与他们打成一片,进行学习上的教导与生活中的帮助。此外,中专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观念,为今后在课堂上渗透人文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们语文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上课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专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年纪,也是最容易吸收知识的年龄阶段。中职教师应该在课堂讲课的形式上追求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小说、话剧、古诗文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经典的文章,选出几篇来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们自行扮演小说当中的人物,阅读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与特点,最大程度地还原小说当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写作背景与当时作者写作的情感。同时在进行情景演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能够详细地掌握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状况与态度,并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化的针对性指导。   阅读量的增强也是培养学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促进人文精神内在修养的重要方式。中职学校的学生相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少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在这时,教师可以筛选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或者刊物来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还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观看具有价值意义的影片或者视频,并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或者观看后的思想感悟,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来实现学生们自行组队、自行交流的新模式,加强学生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深刻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
  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制定规则是相当严格的,都是经过了数年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揣摩才发布。在中专院校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都涉及情感教育的课文。例如,《乡愁》《泰山》是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与不舍之情;《我的母亲》表达的是一种至亲挚爱的感情;《登高》一文揭示的是对于民族精神的内在文化含义;《牡丹江的春天》表现的是对于生命以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与定义等,其中具有深刻文学内涵的文章数不胜数,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发觉其蕴含的内在精神与现实主义观点。课文意义不仅仅在教授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体会包含作者心血与精神的文化,因为这种精神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与生活习性,进而影响学生们对于世界的主观感受与意识。
  (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阶段性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因此教育也要回归到学生自身。教学素材和课程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定,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教师也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授学生们课本的知识,也要传授学生们道德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与自然人文现象进行拓展与深化,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学习能力。如在进行古诗文《悯农》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田地里切身感受种庄稼的艰辛与心酸,感受农民的不易,以便于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之中,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此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中专学生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们的知识接受能力与生活见识也不尽相同。例如:在进行低年级教学的时候,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使学生们先初步形成对于知识的体系网络;在进行高年级教学时,要注重以实践为基础,加大对他们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程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分阶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专语文教师在进行人文精神渗透教育的同时,应该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考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也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以及个人修养的发展状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充分体验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乐趣,用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感悟生活。最终将中专院校的学生培养成适应当下新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慧玲.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4).
  [2]李倩.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作者简介:杨文,1974年生,甘肃省华池縣,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2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