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HEL模型的飞行训练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念,查找分析关键要素,从四个阶段建立飞行训练安全管理体系。并使用SHEL模型开展飞行训练全过程分析,从人-软件(L-S)、人-硬件(L-H)、人-环境(L-E)和人-人(L-L)四个界面,利用目标推导法明确各界面核心要素,识别训练过程危险源,从构建训练体系、理论培训机制、强化训练质量、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四方面,提出训练风险管控措施。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  SHEL模型  训练风险
  中图分类号: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c)-0004-03
  1  引言
  随着民航局“放管服”政策的实施,低空领域逐步开放,改革政策陆续出台,通用航空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市场需求日益旺盛。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急需加快通航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飞行人员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对于通航飞行员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初级阶段,政策法规不健全、运行训练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着通航产业安全高效发展[1-3]。据民航局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发生通用航空事故16起,其中训练事故占比较大,飞行学员岗位技能和理论知识不足、驾驶舱资源管理混乱、训练安全管理体系与行业发展不匹配,造成训练事故频发。如何严把入口关,提高飞行训练安全管理水平,塑造高质量的飞行队伍,保证本质安全化是通航公司及培训院校平稳运营面临的重要课题。
  2  飞行训练安全管理体系关键要素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只有通过有效安全控制措施和质量管控,才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通常安全管理体系从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四个方面强化管理[4-6]。为进一步強化飞行训练安全管理,引入PDCA循环管理理念,从四个阶段建立训练安全管理体系,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见图1)。查找分析关键要素,实现安全目标、组织机构、制度管理、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安全信息、隐患排查、质量审核、安全培训、安全文化的全流程训练安全管理。
  训练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是风险管理,通过持续的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防控,从系统的角度实现训练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3  飞行训练过程风险管理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部分事故发生的主导因素[7-9],根据“人-机-环-管”的系统理论,引入SHEL模型,将训练管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软件(L-S)、人-硬件(L-H)、人-环境(L-E)和人-人(L-L)四个界面,利用目标推导法,分析四个界面的不匹配因素,对飞行训练过程风险进行识别(见图2)。
  从SHEL模型的角度开展分析,明确系统内各界面的核心要素,查找要素与核心人员的匹配关系,分析对系统安全目标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见图3)。
  3.1 人与软件(L-S)
  SHEL模型中,软件是指制度因素(局方、行业、公司层面的制度、政策、手册)、组织架构、标准操作程序、训练大纲、工作单卡的设计。从近几年的训练事故总结分析,制度标准缺失,训练大纲及标准操作程序的不完善,训练过程中违章违规行为如未执行检查单违反操作程序、操作或决断错误、低于最低天气标准起飞或着陆等因素的存在,造成这一界面匹配性存在偏差,诱发飞行学员的不安全行为。
  3.2 人与硬件(L-H)
  硬件是指飞行训练过程中与人密切相关的设备设施,如航空器、通讯系统、雷达系统、防护装备等。目前,通航市场航空器型号多,若设备设施的设计存在缺陷,不符合人的生理或心理规律,易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故障、自然损耗等问题也导致航空器质量与能效削弱,此环境下开展训练易导致事故发生。
  3.3 人与环境(L-E)
  人与环境界面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到的界面,此界面的不匹配因素是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常见因素,涉及到对飞行训练产生影响的外部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外部自然环境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因自然环境诱发飞行学员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飞行事故频发。训练过程中遇平流雾、低云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易使机组失去目视参考,造成判断失准,不能有效地收集低空障碍物信息,对于经验欠缺的学员更易产生飞行错觉。冰面、水面的飞行训练,影响机组对高度、速度、下降率的判断,积冰条件下航空器可用功率有限,易造成事故发生。
  3.4 人与人(L-L)
  在飞行训练活动中,此界面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界面,包括飞行教员、飞行学员、空管人员、维修人员、保障人员等内外部的协同配合,人的个体特征、心理生理、教育水平、协作精神的差异性等因素。目前,存在飞行训练的侧重点在于培养飞行员的技术能力方面,对于学员生理心理自我管控意识、机组资源管理能力的培养力度欠缺,易造成机组搭配不当、任务分配不均、情景意识下降或丧失等风险。
  4  强化飞行训练风险管控机制
  根据以上分析,应从构建训练体系、理论培训机制、强化训练质量、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四方面,加强对训练风险管控。
  4.1 以系统思维方式构建训练体系   通用航空飞行训练的科目较多,应统筹分析训练实际,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流程方面,建立标准化训练大纲和科目、教员培训评估、学员考核机制,从粗放式经验型管理,转变为规范性标准化管理。加强局方法规性文件、行业内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力度,梳理完善人员职责界面,加强对工作成果的考核监督问责机制,建立专业性的管理机构,形成多层面管理体系。
  4.2 以层次管理构建理论培训机制
  严格要求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不同层次的理论知识来构建完善的理论培训机制,将理论知识分级明确化、教学严格化,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评估改进机制。定期更新行业规章、安全信息及操作程序,确保及时获取新技术、新运行政策及安全信息。加强飞行学员理论知识学习力度,熟练掌握所飞机型的飞行操纵、特情处置程序,熟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内容。基于理论培训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最终使飞行学员具备规章制度知识、飞行操纵能力、标准操作程序和机组资源管理四要素的核心胜任能力。
  4.3 以流程管控思维强化训练质量
  完善训练管控方式,健全训练考核机制。加强飞行学员学习行业内外规章制度、训练大纲的力度,加大达标考核力度。增强飞行教员业务技能及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对管理岗位人员教育培训考核力度。发挥机组资源管理作用,从教员与学员搭配实施、技术难点汇总、关键要素提示等技术细节切入,精细化的制定和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严格训练标准。推行结果和过程并重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绩效指标,监督训练计划和训練措施的落实,将飞行训练分项化、细致化、专业化,最大限度的减少训练措施偏离,以此来提高飞行训练质量,推动训练管理安全措施的落实。
  4.4 以人为本构建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体系倡导的是全员参与的理念,良好的安全文化能激发飞行学员的能动性,提高安全意识。建立系统性、层次性的安全文化,调动飞行学员参与积极性,深入了解公司安全理念、安全政策等重点工作,实现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强调以责任、公正、学习和沟通为主要特征的安全文化,在安全政策、目标管理、激励机制、安全信息、风险管理、沟通报告等方面发挥安全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学伟,侣庆民,等.通用航空事故共享数据库建设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9,30(6):10-13.
  [2] LI Yuling,GULDENMUND F W.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J].Safety Science,2018,103:94-123.
  [3] 程飞.基于人的因素的民航飞行学员飞行特情处置能力评估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中院,2017.
  [4] 师梦.A通用航空公司生产运行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5] 王瑛,孙贇,李超,等.基于STAMP模型的军机飞行训练安全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28(9):68-73.
  [6] 胥郁.基于关键成功因素的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路径选择[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1):127-132.
  [7] 陈农田,马婷,李瑞.基于SHEL模型的航空维修差错风险指标体系[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42(2):90-94.
  [8] 甘旭升,丁黎颖,刘飞,等.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在飞行训练空域环境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5):1547-1554.
  [9] 张玉虎,樊宇,李庆谊.基于SHEL模型的飞行人为差错研究[J].教练机,2017(3):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4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