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脑梗死恢复期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脑梗死恢复期运用中医针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符合临床要求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54±4.54)分低于对照组(12.72±4.86)分;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85.43±10.87)分高于对照组(78.50±1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83.23±14.01)分高于对照组(75.52±1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对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针灸;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WHR202006289
  脑梗死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若是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等,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随着祖国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脑梗死治疗中实施针灸且取得不错的效果。故本次研究脑梗死恢复期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符合临床要求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内科学》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精神障碍疾病;伴有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如心、肝、肾等功能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7~75岁,平均(53.54±5.18)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脑梗死10例、脑叶梗死8例、小脑梗死8例、脑干梗死4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54.11±5.20)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脑梗死10例、脑叶梗死10例、小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积极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给予钙离子拮抗剂,采用降糖、降压,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上开展中医治疗,采用针刺法,面部穴位选地仓、太冲、颊车等穴位;上肢部位选取合谷、外光等穴位;下肢部位选取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使用华佗牌毫针直刺,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与此同时,接受艾灸法治疗,选取曲池、合谷等穴,将穴位暴露出来,使用医用胶布在穴位固定处自制艾灸盒,将艾条点燃后放入,15~20min,合理控制温度,确保患者感觉温热,及时处理艾灰,避免烫伤皮肤,每次艾灸1次,连续艾灸8周。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采取卒中量表NIHSS[2]展开评估,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2)经运动功能量表(FMA)[3]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总评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功功能恢复情况越佳;3)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评价,总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較两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神功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状况
  治疗8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临床实践,梗死发病后会对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等全身性的并发症,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梗死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因此,医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对该疾病的研究,寻找有效方式进行治疗,积极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脑梗死恢复期是十分关键的时期,本次研究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中医认为,脑梗死是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气血不畅、痰瘀阻塞、情感过度等所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处于血瘀、气虚状态[4],应以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作为主要的治疗原则。针刺有助于阴阳平衡,起到活血行气的作用。接受针灸、艾叶油可舒张汗腺毛孔、皮肤,通过中枢传导,渐渐投射到大脑皮层,刺激人体各方面的技能。艾灸在燃烧期间还可以透露深层组织中,从毛细血管网直接作用于机体组织,改善局部组织代谢能力,降低神经异常的兴奋性,促使肢体功能尽早恢复。针灸和艾灸联合应用,滋养筋骨肌肉,确保气血通畅性,促使肢体功能活动早日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中医针灸治疗有效促使患侧肢体静脉回流,对胆碱酯酶活性有所抑制,减少乙酰胆碱的破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肌肉收缩能力,促使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有研究表示,脑梗死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究其原因,人体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大脑皮层再次充足后,加强运动锻炼,可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能力,从而减少其神经缺损[5]。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接受康复训练,首先接受被动训练。指导患者屈伸肢体,定期变换体位,慢慢过渡至主动训练,加强上下肢伸展练习,有效提升其运动能力,获取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祖国医学针灸治疗,极大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维龙.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08(04):34-36.
  [2] 张乐.中医药结合康复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09):170-171,174.
  [3] 沈柏臣,栗芳.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15):177-178.
  [4] 王温辉.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156-157.
  [5] 申斌.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6,14(01):101-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9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