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遭遇的困境,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探讨了如何整合网络视频、雨课堂、问卷星等信息教学手段建设学习平台,以期能为今后信息化的《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 信息化 教学改革 经济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推广,不断涌现的信息化技术与手段不断冲击着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科学整合已经成为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革。
  1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学情与教学现状
  1.1当前《经济学基础》课程高职教学对象特点
  自2018 年秋季起,大专院校正式开启了“00 后”时代。“00 后”很多是“独二代”,更是从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长大的的“搜一代”,“00 后”高职学术有视野开阔、心态开放、自信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个性自我、自制力不强、合作意识不足、依赖网络、抗挫能力弱等问题。“00 后”高职生不仅具有“00 后”的特征,还具有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比较务实,善于动手等特征。同时,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的经管类专业高职生普遍缺乏高数基础,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经济学这种理论性较强、数量分析能力要求高的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另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对知识也比较求新求变,追逐热点信息,不喜欢过于严肃学术的内容,喜欢用幽默和搞笑去解构知识。
  1.2网络的普及使得课程教学信息化成为必要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改革决策推动着高职院校不断结合新的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革新,为教和学提供了更先进和更广阔的舞台。信息化的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借助信息化便利调节,能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模拟音像素材、数字音像素材、多媒体教学软件、电子出版物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联合发挥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优势,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变,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8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显示,64.84%受訪大学生认为自己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值得的,63.3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利用手机学习知识和处理工作。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已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无法切割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当前学生普遍持有手机等移动设备,如果还完全按照传统方式去进行《经济学基础》授课,将会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如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手机、电脑和网络,让教学变得更加信息化,把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转换为学习时间。
  1.3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之间存在矛盾
  教育部最新《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地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而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理论体系严密、涉及领域众多、相对复杂难懂的学科,其系统教学和分析方法以数学图形模型分析为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难学,而且容易陷入理论化陷阱,却不会运用理论解释现实,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同时在教学计划中高职经管类专业的《经济学基础》课时多则每周4学时,少则每周2学时,想要完整系统地给学生讲授经济学理论也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高职阶段的《经济学基础》有必要从知识讲授向通识教育转型,应当把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1.4师生间课后交流沟通不足
  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如果按教学要求在30课时完成经济学基础教育,课时本来就不足以讲完经济学完整框架内容,如果教师忙于完成知识点的传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但信息交流是不对称的,教师对学生课堂上单向输出为主,课前和课后的交流机会和空间很少。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知识的巩固,但对学生在课前、课后的知识理解程度把控较弱,使得课堂教学设计、内容的整合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延续性。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手段,使得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通过网络及时与教师交流,能让教师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情况,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及时调整,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
  2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思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2.1教学内容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对于丰富课堂内容而言可谓如虎添翼,信息量大增,内容种类繁多。首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弱化传统经济理论的内容,筛选出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实用的部分,剔除晦涩难懂且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符合互联网 + 时代的经济理论。例如在厂商的生产与成本理论部分,除了传统的“供给方规模经济”之外,加入网络经济中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案例讨论。经济学课程需要用大量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完全可以根据最新的推送、热点社会经济现象来挑选案例素材,不再以传统的数学模型推导、计算为重点,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包含经济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例如在探讨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时,笔者以当时的热点新闻“日本小姐姐缩衣节食15年省出三栋豪宅”为案例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从而投入学习和讨论。这些与社会新闻案例的网页视频都可以在PPT内直接以链接形式点开,更能吸引在互联网世界长大的“搜一代”,明显学生课堂抬头率有所提高。   2.2学生自主学习手段信息化
  一是教师在校内的优质课程网站充分利用起来,每年更新课件和习题资料,制作一些ppt+语音的小微课上传,这部分学习内容与校内课程和教材直接对应,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巩固重点知识点。
  二是可以在课余学习网络课程,例如青年学生中非常热门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就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可以找到完整的清华大学曼昆版《经济学原理》课程,学有余力的、或是想要专升本的同学可以自主课外学习经济学。如果只是作为兴趣拓展,对数学比较畏难的高职同学则可以选择《10分钟经济学速成课》,作为通识教育即可。但是视频网站的资源可能过一段时间会被删而丢失。那么,慕课资源例如可汗学院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同样可以作为预习及复习资源,知识点全面而且很稳定。
  三是可以运用雨课堂在课前推送预习资料,预习资料形式可以是 PPT、视频、语音等内容,同时预习环节还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习题,加深预习的效果。
  2.3信息化教学方法组合运用
  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雨课堂和问卷星。雨课堂非常有利课堂上的实时互动。“雨课堂”软件需在 Office 办公软件上安装插件,打开 PPT就包含了“雨课堂”加载项。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弹幕互动,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传统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随机点名让课堂提问更客观,提高了课堂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随堂测试能快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知识点内化的重要体现;测试结果随堂公开,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教师马上发现可以重点讲解,实现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但是雨课堂”的使用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对电脑操作系统和多媒体设备有要求,同时要连接网络,学生手机端也需安装微信,并连接网络。不过“雨课堂”的使用对软件和硬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如遇到教室信号不好或网络有问题时,会对课上教学产生影响。
  问卷星是集调查问卷、在线考试、在线投票、报名、评估和测评于一体的免费网络平台。如果学校的实时网络设备条件不佳,则利用问卷星进行信息化辅助授课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只要在课前事先根据教学设计好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并导入问卷星平台,则网站自动生成二维码。课堂上打开二维码给学生手机扫描即可在线答题。学习者可在试题提交完成后查看正确答案和解释。相比雨课堂,问卷星对电脑、多媒體设备和网络没有太高要求,只要老师学生有手机就行,建立一个经济学课程讨论群,群里即可发送和扫描二维码,完成习题和互动,如果试卷有问题进行修改和更新也很方便。但缺点是趣味性和互动性不如雨课堂高。此外问卷星也非常便于进行教学问卷调差,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分析数据也都可以自动获得,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分析。
  2.4考核方法信息化
  雨课堂把预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学生预习之后完成题目,平台会把预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例如学习时长、不懂的知识点有哪些等。课后,平台会将课中数据信息及时小结反馈。课后教师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堂教学效果,将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再布置相关的配套习题后进行推送;学生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线完成知识点的复习和习题解答。教师及时在以上流程完成后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就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价。问卷星更是特别适合用来做课后测试,同样平台会提供统计数据,让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
  3结论及展望
  在网络信息化普及的大背景下,将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网络资源、雨课堂与问卷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整合运用,将形成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基础》随身课堂,为高职学生提供日常自主学习的移动学习环境。随着雨课堂和问卷星等平台的不断更新和开发,整合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和服务还会更加完善和丰富。当然,随身课堂移动学习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或者其他在线教育平台,还要注意防止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进一步沉迷手机。微信与问卷星整合移动学习平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只有充分利用其优点和特性,才能在高职教育中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和最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喆.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内涵、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3):22-26.
  [2] 赵奕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442.
  [3] 阳娟.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企业导报,2016(05):60-61.
  [4] 徐桂弘,任旭.基于雨课堂《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47):224-225.
  [5] 董亚洁,裴亚南,王鑫.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1):1-4.
  [6] 杨康.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智库时代,2018(35):289,291.
  [7] 郝倩.探析信息化在经济学教学中运用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464-465.
  [8] 张国林.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9] 林浩亮.试论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82-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