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OBE)的教学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OBE)理念,通过对《贵州省情》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注重学生学习成果导向的预设,系统研发达成学生成果的课内外教学体系,实现课内外无缝对接,促使学生学习模式延展至课外,探索“全过程”的育人。
  关键词 OBE理念 贵州省情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课程改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随着新兴的教学理念被引入,OBE教学理念就是其一。基于此理念,新时代下《贵州省情》课程亟需进行教学改革,重构其课程目标及体系。
  1《贵州省情》课程简介
  1.1《贵州省情》基本情况
  2007年,贵州省教育厅面向贵州省内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并配套统一教材,旨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切实对贵州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家乡的教育。截止2020年,《贵州省情》教材已是第六版了,它是一门极具“地方性知识”的课程,从地理、历史、民族、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向学生全面介绍贵州的基本情况。从对贵州高校的了解看,基本都是设1个学分,16课时,并面向大一年级新生开设。
  1.2《贵州省情》面临的尴尬境遇
  首先,学生对《贵州省情》的感知有所改变。以我校为例,通过近三年对学生的回访来看,以2018年为界,学生之前的贵州省情觉得可有可无,大课不重视。之后,我校实现小班教学,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对该门课从应付到兴趣,对家乡的认识得以重构,有利于对青年学生重构贵州印象,树立文化自信。
  其次,从教师层面分析,就比较悲观。《贵州省情》在顶层设计上只占1学分,从课程竞赛入门要求2学分的要求来看,《貴州省情》被排斥在赛门外;从教师职称评定来看,由于课程权重太低,又被鄙视出门。
  总之,该门课程的开设对青年学生重构贵州印象有较为积极的显著作用。但从教师层面来说,该门课程不受待见,是一门鸡肋课程,边缘化日趋严重,教师失去对该门课程的进取性,“会使教育者对自身职业产生一种无奈感”,“进而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与创造性”,导致其对自身职业产生职业倦怠,丧失对该门课程的研究。
  2基于学习成果导向(OBE)对《贵州省情》进行课改
  2.1基于结果导向(OBE)理念的定义
  OBE理念的全称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最早提出该理念的学者是美国威廉姆·斯帕蒂(William G,Spady),其界定“在一个教育培养体系中,围绕学生在完成所有学习经历后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和组织培养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意味着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教学、评估教学效果,以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达成。”这种理念强调学生在学校学到什么,可以干什么,强调学生获得的主体性。基于此理念,对《贵州省情》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
  2.2对《贵州省情》课程进行重构
  首先,重新审视该门课程的开设意义。该门课程旨在切实加强对贵州大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从2007年至今,通过开设该门课程使部分学生对贵州的认识和印象得以重构。但由于失去教师主观能动的进取心,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课程应以实现双赢,在学分和学时上要有所考虑,切实解决《贵州省情》边缘化问题。
  其次,重构课程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该课程到底要产出什么,以什么作为培养目标?我认为,最终目标是爱祖国、爱家乡;初级目标应以破除青年学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重构关于贵州地区“或居民某些形象特质的符号化”为主。因此课堂应以德育情感目标为主基调。
  最后,重构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培养目标中我们弱化了知识、能力这两维,为使该体系能够良性循环,增强师生互动,就亟需第二课堂对该门课程活动的系统设计,以此来弥补课堂中对知识、能力的弱化,实现课内外的无缝衔接,使教学不再仅限于课堂,使育人行为延展至课堂外,实现“全过程”育人教学。
  总之,思政工作就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不论我们是基于何种理念进行思政课程改革,都应清楚的把握这一宏线。同时要改变《贵州省情》目前这种尴尬境遇,教育主管部门需多些关注,而教师群体也多些主动,使双方都协同共建。
  作者简介:陈雅洁(1982年4月-),女,汉族,贵州赫章县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中国近现代史。参考文献
  [1] 金春寒,叶勇.价值感的矛盾与冲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溯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94-98.
  [2] 张磊.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供给主体建设路径探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96-101+107.
  [3] William G. Spady.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Arlington,V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2.
  [4] 王绮.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及相关数据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176-179.
  [5]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2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