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其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介绍了砀山县2019年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109-02
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确保大豆丰产丰收,做好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砀山县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 2019年砀山县大豆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1.1 病毒病 砀山常发的病毒病主要是花叶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毒发生后,叶片颜色变为黄绿相间,叶脉呈弯曲状,叶肉上有暗绿色的突起,呈紧密的泡状,叶片的边缘往后卷,随病情发展叶脉逐渐坏死,造成减产。2019年,大豆病毒病呈中等偏重发生,8月5日调查,病毒病零星发生,个别发病严重田块时发病株率为10%,8月上中旬雨水偏多,8月12日大雨过后烟粉虱暴发造成病毒病蔓延,8月29日调查,病田率20%,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9.5%,比近3年平均值增加26.7%。
1.2 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从苗期到结荚期均可发生,是大豆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种子上的病菌引起幼苗发病,严重植株各个叶片均出现症状,天气潮湿时叶片背面密生灰色霉层,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最后病叶变黄而枯死。豆荚被害时,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是第2年的初侵染源,使得大豆品质下降。2019年,砀山县大豆霜霉病轻发生,发生盛期为8月中下旬,8月12日调查,病株率1%,病叶率0.1%,8月22日调查病株率1%,病叶率0.2%与近3年平均值持平。
1.3 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成株较抗病,被害部位为主根,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以致使整个主根变成黑褐色溃疡状,皮层腐烂。根部受害后,植株地上部长势很弱,植株矮小,分枝少,叶片黄而瘦小,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提前脱落,使得结荚少,粒小产量低。2019年7月上中旬温度偏高,阴雨天偏少,大豆根腐病较往年偏轻发生,7月8日调查未见病株,7月13始见病株,7月23日调查平均病株率1.5%,较往年偏轻发生,比近3年平均值减少37.5%。
1.4 烟粉虱 烟粉虱是杂食性害虫,高温高湿条件适宜其发生繁殖。以成虫或若虫聚集在大豆叶背面刺吸叶片汁液,虫口密度大时,叶正面出现成片黄斑,大量消耗植株养分,导致植株衰弱,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同時,成虫和若虫分泌的蜜露多时可使叶片污染变黑,影响光合作用。此外还可传播病毒,造成大豆病毒病的发生。在砀山地区,烟粉虱不能露地越冬,但可在温室大棚内越冬,次年大棚蔬菜收获后,是豆田烟粉虱的主要来源。近10年来,大豆烟粉虱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成为危害大豆的重要虫害之一。2019年,砀山县烟粉虱仍属偏重发生年份,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8月5日调查平均单叶虫量8.2头,8月13日调查平均单叶虫量86头,持续到9月16日调查,发生量仍然较多,平均单叶虫量为52头,9月下旬有所下降,最高值与近3年平均值相比增加56.4%。
1.5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主要危害植株嫩叶、幼茎,导致叶片皱缩、扭曲,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延迟生育期,并可传播病毒。田间蚜虫有2种形态,即有翅蚜虫和无翅蚜虫,前者可以迁飞到比较远的地方,后者迁移能力不强,但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靠爬行危害近距离的植株。2019年,砀山县大豆蚜虫轻发生,7月15日调查虫株率6%,百株有虫37头,因7月下旬至8月雨水偏多,蚜虫偏轻发生,8月12日调查虫株率3%,百株虫量12头,与近3年平均值相比增加56.4%。
1.6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中常发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进入到豆荚内危害,咬食大豆籽粒造成缺刻,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在砀山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成虫飞翔能力不强,早期出现的食心虫成虫多数为雄虫,后期多为雌性。2019年,砀山县大豆食心虫偏轻发生,收获前剥查虫食率为1.5%,与近3年平均值相比减少57.1%。。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根据砀山县大豆生产实际和农民种植习惯,选用抗病虫品种种植,如中黄37、临豆10、齐黄34、中黄13等。去除病虫粒、破碎粒、秕粒和杂种粒。适时播种,板茬直播, 6月25日前播种结束。播种量在90~112.5kg/hm2,密度控制在19.5~22.5万株/hm2,肥力强的取下限、肥力差的取上限。播种深度一般在3~5cm。通过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轮作、适时中耕除草等技术措施,培育壮苗,提高大豆植株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简单的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声、光、热等)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覆盖遮阳网、防虫网及塑料薄膜阻隔病虫,按照1盏灯控制3hm2的规模,利用杀虫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虫,利用黄板防治蚜虫、烟粉虱成虫。具体方法为每0.002hm2悬挂1张黄板,悬挂高度高于作物顶部20cm,视虫量大小在粘满虫后不定期更换黄板。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微生物防治、捕食性天敌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等,是一种无害的防治措施。对大豆食心虫进行生物防治,可以选择大豆花期后到结荚期,喷施99%矿物油150~200倍液与苏云金杆菌1000倍液的混合液,或者在老龄幼虫入土前撒施白僵菌粉22.5kg/hm2加细土135kg/hm2,杀灭幼虫。也可在产卵盛期释放1万头赤眼蜂杀灭成虫。
2.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防效速度快,但对环境和天敌会形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做好大豆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化学防治主要抓住7月上旬和7月底至8月中旬2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7月上旬主要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蚜虫和地下害虫等。防治根腐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3000倍液进行喷雾。地下害虫发生重的田块,可用辛硫磷颗粒剂15kg/hm2,兑土600~750kg/hm2进行防治。7月底至8月中旬是大豆病虫害集中发生危害时期,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烟粉虱、造桥虫、豆天蛾、食心虫、甜菜夜蛾、棉铃虫、霜霉病等。对甜菜夜蛾、棉铃虫、大豆造桥虫、豆天蛾等幼虫,可用0.5%甲维盐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大豆蚜虫、烟粉虱等害虫,可用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20%啶虫脒4000倍液进行喷雾,以中上部叶片背部为防治重点部位。防治大豆食心虫,应掌握好用药适期,生产上可以在下午3—5时到田间观察,如果田间蛾量突增,出现成群飞舞的情况,即为最佳防治时期,可采用毒土熏蒸或药棒薰杀法进行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王培,赵振邦,王月英.张培培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7):127-129.
[2]方利.麦茬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9):47-48.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2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