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刺绣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渗透中的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刺绣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渗透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尊重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这样才能有利于萌发儿童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有利于幼儿全脑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刺绣活动;幼儿教育;原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关于艺术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所以刺绣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渗透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审美性原则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所以我们首先创设具有民间刺绣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从视觉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一踏进幼儿园,就会看到一组具有民间刺绣文化艺术特色的图案,最先撲入眼帘的就是通道两边排列整齐的“吊吊花”,顺着这条文化小路再往前走,一朵具有民间刺绣特色的“大团花”跃然于眼前,民族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幼儿便直观地感受到冕宁民间刺绣图案的特点。其次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民间刺绣艺术作品的收集,通过收集使幼儿对美丽的民间刺绣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将收集到的:翁裙、小背心、小手提袋、站裙、肚兜、鞋垫等物品装饰到教室里。这些物品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最后是指导幼儿欣赏优秀的民间刺绣作品,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民间刺绣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促进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2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如果缺乏趣味性,幼儿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以至于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在民间刺绣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为中心,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不断更新刺绣活动材料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刺绣活动中,我们就先采用在十字格中进行填色游戏,感受图案的排列与变化,然后进行鞋垫填色,鼓励幼儿设计鞋垫图案、裙子图案和背心图案,最后过渡到根据刺绣排列规律进行穿线板游戏,不断变化幼儿操作材料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
  3 适宜性原则
  《指南》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开展将民间刺绣渗透到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宜性原则,目标要贴近幼儿,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刺绣技艺是一种较难的手工艺,幼儿是不可能直接掌握的,所以我们运用转换针(软电线)、毛线和塑料穿线板将较难的刺绣方法转换为适合幼儿开展和喜欢的穿线板游戏,即满足了幼儿模仿刺绣的愿望又促进了幼儿手眼协调一致的发展。
  4 创造性原则
  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同时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根本特点。《指南》在艺术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因此,我们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并支持幼儿富有创造性的创作,并不制定统一标准与要求。要突出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真正实现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做,同时还要突出真正使每个孩子能大胆、勇敢地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造欲。幼儿在欣赏民间刺绣作品后,寻找、发现其中的图案变化规律,然后自己遵循一定的规律创作设计。比如在填色游戏中不仅是要求他们进行简单的涂色,而是要求幼儿根据排列规律设计不同图案装饰鞋垫、背心、裙子等。在欣赏了背带刺绣图案后,引导幼儿用排水画、剪纸、树叶印画、拓印等不同形式开展创作。对于幼儿的每一次创作,老师都给予充分肯定,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5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包含丰富的含义,是丰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它即是一个艺术标准,又是幼儿发展上的需要。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我们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在做中学,学中求发展,发展中会创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民间刺绣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总之,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刺绣活动,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运用欣赏、游戏、绘画、手工、交流观察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陶,这样才能有利于萌发儿童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有利于幼儿全脑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20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340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