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学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首先对农村初中学生问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简要探究了培养的区别,并且针对培养的策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进行了成效的总结与反思。希望本文可以为农村初中学生问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  初中学生  问问题意识  培养  策略
  一、现状与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学生的问题意识极为薄弱,同时并没有针对学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开展大范围、有意识的针对性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农村学生问问意识止步不前,严重影响了学生思考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发展,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消极影响,还会对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根据相关调查可知造成农村初中学生问问题意识薄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初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问问题意识培养的一个主要因素,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农村初中师生的关系难以在课堂中达到平等的教学状态,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与压力,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活动进行中无法维持轻松的学习心态,最终不敢提问。其次农村学生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处于外出打工的状态,这就导致学生在放学后,在家中的时间处于无人监督无人关心的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方式是不利的,容易养成学生自由散漫的个性,进而影响到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状态,一旦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就会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不自信,大幅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最终问问题意愿降低。
  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上也没有针对学生问问题意识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没有为学生的提问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即教师在授课时没有为学生留下提问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总是自问自答,问题都被教师自己提出了,导致学生没有提问的空间,其二:教师授课节奏较快,在一堂课中没有时间用于学生提问,导致学生在心中出现问题时却无法提问。对于前者而言,教师自问自答严重制约了学生自身问问题意识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对于后者来说,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答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后忘记提问,最终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不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学生就问问题意识培养这一问题而言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并且成因较多,如果想要对农村初中生的问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则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而针对性的解决。
  二、培养的区别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问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态度方面,对于学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爱问问题到主动问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自身学习信心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养成,这两方面是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巨大转变,同时这样的转变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内而外表现出不同之处。其次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给予学生学习状态的巨大改变,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幅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成绩必然会实现飞跃式的增长。最后是对学生心理的改变。农村的初中学生往往具有敏感的心理,通过对学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相比过去敏感孤独的他们,通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可以真正走入他们的心中,给他们温暖和关心,帮助他们助力健康的人格与心理状态,而这一点也是对于初中学生最为重要的一点,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极为深远与正面的影响。
  三、培养的策略
  (一)让学生生疑,产生问题
  这一点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注重创设教学的情景,要教学生如何提问以及如何提出有效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表面的板块》时,我将非洲大陆的轮廓和南美大陆的轮廓剪下来,然后拼接在一起,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两块大陆好像能拼在一起。然后继续提问:那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回答:这两块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吗?师:大陆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果原来连在一起,那么使他们分开需要什么呢?生:动力来自于哪里?继而教师介绍地球内部的结构,提出海底扩张说,以及洋中脊的形成,学生又会有疑问:洋中脊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学生看到洋中脊两侧岩石的年龄结构时,学生又会想到:为什么从中间向两侧,岩层的年龄越来越老呢?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层层递进,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問问题
  在培养的初期,我规定学生的提问,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提问手册,在上课前要做好新课预习,并对你预习的内容至少提出两个问题。然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三个环节的处理。
  1.对学
  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和同桌之间可以通过“对学”相互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可以通过相互讨论解决的问题,然后在讨论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交给小组。
  2.群学
  “对学”中肯定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群学”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是讨论,找资料,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3.共学
  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课堂上留给师生“共学”。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遗留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其实上课就是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而他们所学的正是他们期望知道的,在学习了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课后的作业要求每人每天至少一个问题,提问的对象可以是同桌,小组成员,组长或者是老师,要对提问的问题做好解决和登记,每天的提问要进行汇总,按照有效问题2分,一般问题1分,无效问题0分进行考核,纳入每周每月的周评和月评。并针对这块内容设立“学习积极分子”,每周每月从每组中选出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期学生对提问这块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树立学生信心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可以有效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状态以及问问题意识的培养。针对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配合,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受到教师的肯定是校园生活中最值得开心的事,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情绪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教师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们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增加,更会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而如果教师经常性的批评学生则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降低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信心,如果严重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应该进行积极主动的信心建设,通过肯定性的评价树立学生信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才有可能向教师提出问题。
  (四)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
  对于农村初中而言,应该深入落实教育改革工作,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降低学生负担。我校先后开展了洋思和昆铜教育模式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六部三查教育模式,加强了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将教师当成朋友,两者处于同一地位时才具有相同的话语权,此时学生才愿意向教师提出心中的疑问。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两者沟通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的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样一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意愿进而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情感,使后进生爱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学生表现的是肯定的情感:愉快、满意、喜爱等,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表现的是否定的情感:厌烦、嫌恶、憎恨等,学习就变得被动消极。因此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察颜观色积极创造肯定的情感境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要注重关心爱护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对任课教师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正如罗素所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就可能产生感动、兴奋、愉悦等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老师应从认真上好第一节课着手,反复研讨教学方法,在后进生面前表现出一个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踏实不马虎的形象,以身示教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使后进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向“我爱学”转变。
  其次科学归因,勤能补拙。所谓学习归因,就是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某种原因所致。归因理论认为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学生内部可挖因素,易于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反之,若归因于外部或不可挖因素则容易抑制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一般来说,后进生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头脑笨,学校教学水平与环境差、知识难等,从这些学习归因现状不难看出,后进生在分析学习归因时,常把归因指向外部因素或不可挖因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后进生不会因学习的失败而感到内疚;归因于内部不可挖因素的常常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失去信心和希望,因此阻碍了学习动机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不仅不给予正确的归因指导,反而视后进生干什么都不好,把后进生的学习失败归因于笨,就会使后进生逐渐放弃进取。所以,教师应引导后进生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如主观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等,告诉他们比如化学学习成功的根本归因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通过引导后进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归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提供提问空间
  学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主动为学生的提问预留出空间,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土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培养自身问问题的意识,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在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提问空间,在每一个知识点后为学生们留下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并且按时下课,并且利用课下的十分钟对学生上课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
  (七)善待学生心理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问问题的意识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农村学生常常具有敏感的内心,一旦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意识就难以真正做好学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工作,在农村初中的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由于不重视学生心理的原因在面对学生提问时使用了不好或者傲慢的语气,有时学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向教师提问,教师在看了题过后却皱着眉头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广泛存在于农村初中的教学当中,教师的态度无疑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学生身上,导致学生对于问问题的抵触。实际上,为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向教师问问题,无论学生问出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困难,教师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耐心的为学生解答疑惑,而不应该对待学生的虚心求教充满傲慢。只有教师从各个方面让学生们体会到问问题没有负担,学生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向教师提问提,进而促进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幅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四、成效与反思
  通过对初中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与学习状态,并且对其心理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是由此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首先影响农村的初中生的因素真正解决了么,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的搭建,但是很多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仍然是缺失或者不足的。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学生问问题意识培养的主要工作都需要教师来完成,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却远远没有做到学生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工作,是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还是教师没有掌握培养学生问问题意识的方法策略,又或者教师没有精力和意愿开展这项工作。农村初中生的教育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初中教师都有义务完成这项教育工作,希望所有教师都可以肩负起学生的希望负重前行。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初中学生开展问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具有极强的提高作用,更为主要的是对于学生问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心里建设的外在表现,对于家庭背景复杂的农村初中学生而言,这是比学习更重要的建设内容,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农村初中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源可以更號的服务农村的初中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昌明,林诗游.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作用与培养[J].教育进展,2018,8(3):304-325.
  [2]方明水.问题意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培养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1):4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4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