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甘薯属重要的粮食作物,适应性强,可在难以耕作的山丘或干旱瘠薄的土地上生长并实现高产,其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甚至高于全国粮食作物。当前,我国农业亟待从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型,因此,必须重视甘薯栽培,认真研究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3.010
  甘薯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末年经海路辗转传入中国。由于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生长力强、营养价值高,立刻获得人们的欢迎,全国各地纷纷展开甘薯种植。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亟待从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型,在此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种植作物的多元化。因此,在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甘薯的营养价值
  甘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化验分析,在100 g甘薯薯块中,含有29 g糖、2.3 g蛋白质、0.2 g脂肪、0.5 g
  粗纤维、0.9 g无机盐、18 mg钙、20 mg磷、0.4 mg铁、1.3l mg胡萝卜素、0.12 mg硫胺素、0.04 mg核黄素、
  30 mg抗坏血酸。甘薯中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维生素C)、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和钙的含量甚至比大米更高[1]。
  甘薯茎蔓同样营养丰富,甘薯茎顶端的鲜茎叶一般只有15 cm长,但分析表明,茎叶中蛋白质含量占比达2.74%,胡萝卜素含量为5 580国际单位/100 g,维生素B2含量为3.5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1.07 mg·kg-1,铁含量为3.94 mg·kg-1,钙含量为74.4 mg·kg-1。据计算,甘薯茎顶端的鲜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B2含量比绿苋菜、蕹菜,莴苣、芥菜叶等更高。因此,甘薯不仅是粮食作物,还是重要的蔬菜。
  2 甘薯的生长过程
  2.1 发根还苗期
  这一时期,甘薯栽苗后地上部恢复生长,并发出新根,最后基本形成整个根系,一般需要30~35 d。在正常情况下,甘薯栽植3~5 d后便开始发根,根系每天增长1.0~1.5 cm,在30 d以内整个根系便可发育成熟。但在这一时期,甘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2.2 分枝结薯期
  这一时期,甘薯从分枝到封垄,并基本形成块根,甘薯腋芽发展成分枝并达到分枝高峰,正常情况下茎叶可覆盖地面,故又称为封垄期。在这一时期,甘薯块根大量积累养分,开始增粗。甘薯的种类不同,其分枝结薯期时间也各有不同:春薯分枝结薯期一般在栽后35~70 d,夏薯分枝结薯期一般在栽后20~40 d。
  2.3 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
  春薯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一般在栽后70~100 d,夏薯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一般在栽后40~65 d。这个时期,甘薯块根迅速增粗膨大,甘薯新、老叶更换较多,开始出现死分枝[2-3]。
  2.4 茎叶衰退块根充实期
  这一时期是创甘薯高产的关键期,甘薯生长逐渐减慢,继而停止生长。茎叶衰退块根充实期一般持续60 d左右,块根在这一时期继续膨大。
  3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掌握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为推进甘薯高产栽培,首先要掌握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
  我国北方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15 ℃,属季风性气候,每年无霜期有150~250 d,年降雨量450~1 100 mm,日照百分率为45%~70%。在北方地区,适宜种植春薯、夏薯[4]。该地区适宜推广地膜覆盖、丘陵薄地“一改两增”轻简化栽培等技术。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均气温为16.6 ℃,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每年无霜期225~310 d,年降水量超过1 000 mm。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种植夏薯。该地区适宜推广地膜覆盖育苗、脱毒种薯繁育等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年均气温在18~25 ℃,每年无霜期达290~350 d(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年无霜期甚至达到365 d),年降水量达960~2 060 mm。但南方地区土壤普遍缺乏有机质,因此,南方地区适宜种植夏薯、秋薯。该地区适宜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甘薯周年生产技术。
  有专家指出:在北方地区,适宜种植淀粉加工用甘薯与鲜薯;在南方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种植鲜薯,不适宜种植淀粉加工用甘薯[5]。
  3.2 育苗技术
  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在该地区生长、高产的甘薯品種。品种选择后,就要选择壮苗。壮苗的一般标准为:叶片肥厚、色深、节间短、茎粗壮、根系粗大白嫩、苗长20~25 cm、单株重量在100~120 g[6]。育苗时,将温度控制在16~35 ℃;在萌芽期,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在炼苗期,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为缩短育苗时间,可采用电热温床、冷床双膜进行育苗。育苗时,各个薯块之间保持3~5 cm的间距。
  若种植菜用甘薯,则苗床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温度控制在15~18 ℃。
  3.3 密植技术
  甘薯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株数,这样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增加薯块在单位面积上的数量,获得高产。但甘薯种植密度过大时,会造成单株营养面积过小,根系发育不良,继而导致减产。因此,甘薯的栽植密度应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包括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植时间和方法,以及种植甘薯的具体种类来确定。肥水条件好的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施肥多的地宜稀,施肥少的地宜密。
  若在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鲜食甘薯,每667 m2可种植 4 000株左右。若在南方地区种植鲜食甘薯,每667 m2可种植3 500~4 000株。种植鲜食甘薯,宜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较高、疏松的沙壤土。   若在北方地区种植淀粉加工用甘薯,每667 m2可种植2 700~3 200株,若在南方地区种植淀粉加工用甘薯,每667 m2可种植3 000株左右。若种植春薯,宜选用20~27 cm长的壮苗,地上留苗高度控制在3 cm左右,入土深度控制在7 cm左右[7]。
  3.4 施肥技术
  实行精细化施肥。在施肥前,精确测定种植区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然后确定是否施肥或具体的施肥量。具体来说,1)速效氮含量为20~
  30 mg·kg-1时,每667 m2可施5~20 kg氮肥;速效氮含量>80 mg·kg-1时,不必再施氮肥。2)速效磷含量<
  20 mg·kg-1时,每667 m2可施5 kg五氧化二磷;速效磷含量>50 mg·kg-1时,不必再施磷肥。3)速效钾含量<
  30 mg·kg-1时,每667 m2可施20 kg氧化钾;速效钾含量在30~100 mg·kg-1时,每667 m2可施10~20 kg氧化钾;速效钾含量>150 mg·kg-1时,不必再施钾肥。
  3.5 田间管理技术
  在甘薯生长前期,必须将种植区5 cm地温控制在15~30 ℃。在种植薯苗后2~3 d查苗,发现弱苗、缺苗,必须及时补栽。适时锄地,通过锄地可以破除土壤板结,并提高5 cm地温。采用滴灌技术,对薯苗进行精细化浇灌。
  在甘薯生长中期,必须做好防旱、排涝、浇灌等工作。必须保护好甘薯的茎叶,严禁翻蔓。若土壤湿度过大,可轻轻提蔓,否则切不可随意提蔓。
  在甘薯生长后期,要合理追肥,并做好排涝,防止甘薯块根腐烂。9月之后,必须停止浇灌。
  3.6 病虫害防治技术
  3.6.1 常见甘薯病害及其防治
  3.6.1.1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是威胁甘薯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薯苗发病,则薯苗地下白色部位出现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使苗基部变成黑色。病苗瘦弱,叶色发黄,严重时,病芽未出土就变黑腐烂死亡;在潮湿条件下,病斑部位可长出黑色刺毛状物。带病薯苗种植后不易成活。薯块发病,最初生成黑褐色凹陷圆形病斑,然后病斑扩展,数个病斑结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轮廓清晰,分界明显,病斑中央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长出黑色刺毛状物。病斑下被害薯肉为青绿色,有苦味,不可食用。
  防治甘薯黑斑病,必须严格实施检疫措施,严禁调运病薯、病苗。若发现病薯、病苗,必须立即加以处理。要主动培育无病壮苗,对种薯进行消毒。可采用温水浸种。用51~54 ℃水浸种10 min(防治效果可达70%~80%)。或使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1 000倍药液浸种10 min。
  3.6.1.2甘薯烂根病
  甘薯感染烂根病后,植株首先根尖发黑,而后向上扩展,使整个须根变黑腐烂,并且病部扩展至地下茎部,产生黑褐色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株变得短小,叶片自上而下脱落,地上部分干枯死亡,造成大片缺苗甚至绝收。
  防治甘薯烂根病,宜选用抗病品种,或采用轮作倒茬、适期早栽,或增施复合肥料,亦可压低病情,提高甘薯产量。
  3.6.2 常见甘薯虫害及其防治
  3.6.2.1甘喜苗期虫害防治
  甘薯苗期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使用5%锌硫磷,按667m2施加2 kg的标准在起垄时撒施5%锌硫磷,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将新鲜嫩草切碎后用1 000倍天达阿维菌素喷洒均匀,在日落后1 h均匀撒入土中,可较为彻底地消灭地老虎幼虫。
  3.6.2.2甘薯茎叶虫害防治
  甘薯茎叶害虫主要有甘薯茎叶卷叶虫、甘薯天蛾和斜纹夜蛾等。防治这些害虫,要注意及早防治,要在害虫的卵孵化盛期和幼虫初期用药。在害虫发生初期,用1000~1500倍天达灭幼脲药液喷洒植株,不但能够杀灭幼虫,而且可以杀灭绝大多数虫卵,把害虫消灭在为害之前。也可以用1 500~2 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2 000~3 000倍2‰天达阿维菌素药液防治。
  4 结语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农业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认真研究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甘薯产量,实现甘薯高产栽培,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了我国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玲玲,李洪梅.甘薯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20(8):40.
  [2] 王中林.甘薯生长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20(4):18-21.
  [3] 丁凡,沈学善,刘丽莎,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甘薯春耕应急生产技术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
  2020(3):10-11.
  [4] 张鸿兴,解红娥,武宗信,解晓红,王凌云,王萌,吴宇浩.甘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经,2020(2):86-90.
  [5] 赵金忠.功能型甘薯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山西农经,2020(1):98-99.
  [6] 李静.甘薯水肥一体化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14):93.
  [7] 卢军波.甘薯高产栽培新技術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8(9):11.
  (责任编辑:刘 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8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