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职教观”视域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以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衍生出来的“大职教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大职教观”的思想内涵包括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职业教育的终身性、能力形成的复合性、受教育者发展的全面性。从“大职教观”视角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蕴含着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目标、深化书证融通是主线、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是方向、促进终身学习是要点四个层面的内在逻辑。因此,现阶段我国实施推进1+X证书制度宜采取如下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健全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重构教学体系,以育训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建立学分银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大职教观;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余彬(1971- ),女,江苏南京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贵州  贵阳 55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青年项目“标准化视角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EJA17044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1-0020-08
  当前,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重新回归职业教育界的视野。学术界同仁汲取了“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精髓,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想和理念,发展出注重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维有机一体的“大职教观”。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考察《试点方案》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实施的目标、原则乃至任务措施都与“大职教观”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以“大职教观”审视《试点方案》的内容,阐明1+X证书制度实施的内在逻辑,并基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意义,以有效落实和助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一、“大职教观”的思想要义
  1926年,黄炎培先生总结了自己的职业教育主张,将其概括为“大职业教育主义”,这也是“大职教观”的起源。理解新时代“大职教观”的内涵,有必要追根溯源,系统回顾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大职教观”的来龙去脉,全面地认知“大职教观”的思想内涵。
  (一)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是“大职教观”的核心,也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主旨。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突出表现在:
  第一,职业教育是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黄炎培先生认为“办理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和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①“教育本以需要为主,职业教育亦不能离开此原则。我国四十年的新教育,最大吃亏的方面,就是和社会生活脱离关系”②。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不论任何时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都是职业教育办学的第一原则。职业教育社会化,首先要避免“关起门来办学”,应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产业发生联系,切实了解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何种类型、何种规格的人才,这是“大职教观”的根本落脚点。第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化要求其走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育人道路。黄炎培先生曾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到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他反复强调:“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③黄炎培先生不仅在理念上强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做学合一”,在教育实践中也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他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的教学制度明文规定:“学生修业期满仅发修业证书,必须到工作单位实习一年,证明能胜任工作后,再发给毕业证书。”④所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走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育人道路是“大职教观”的重要理念,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性
  终身学习是“大职教观”的重要内涵。如果说走社会化的办学和育人道路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横向拓展,那么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公民终身学习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纵向延伸,两者共同构成“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立体“坐标系”。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连贯性、发展性的过程,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与职业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说:“不要说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等都是广义的职业教育,就是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何尝没有一部分关系?”⑤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贯穿于受教育者人生的各个阶段,是黄炎培先生的一贯主张。在他看来,完整的职业教育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小学阶段,应陶冶培养孩童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促进其生成职业兴趣、实践能力;第二是中学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確的职业观,帮助其获得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是职业阶段,应通过对就业个体进行职业补习,使其能够根据岗位、社会的需要进行知识、技能、品格等方面的训练和发展。尽管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阶段的理解与今天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提出的贯穿于小学、中学、就业各个阶段的终身性职业教育主张,却显示出跨越时空的深刻性,与我国今天的终身教育理念殊途同归。
  如今,终身学习已经不仅是一个职业者安身立命的必备技能,也是一个职业者获得职业满足感和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大职教”视域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应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的基本理念,把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制度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始终。   (三)能力形成的复合性
  黄炎培先生很早就认识到人才能力的复合性,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只重知识教育而忽视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1913年,他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中写道:“乃观今之学子……在家庭社会间,所谓道德身体技能知识、所得于学校教育堪以实地运用处,亦殊碌碌无以自见。即以知识论,惯作论说文字,而于通常之存问书函,意或弗能达也,能举拿破仑、华盛顿之名,而亲友间之互相称谓,弗能笔诸书也;习算术及诸等矣,权度在前弗能用也;习理科略知植物科名矣,而庭除之草不辨其为何草也,家具之材不辨其为何木也。此共著之现状,固职教育者所莫能为讳者。然则所学果何所用?”⑥通过对传统教育弊端的深刻反思和总结,黄炎培先生提出了著名的“知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惟着重在‘知’,又着重在‘能’”⑦。可以说,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最先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教育家。
  经过近百年的积累,当代教育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早已有科学系统的定位,专业知识教育与实操技能培训并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们的基本共识。以黄炎培先生的“知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在今天的“大职教观”视域下,我国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形成的复合性又拥有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操能力,更要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领域,成长为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的综合型人才。
  (四)受教育者发展的全面性
  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黄炎培先生曾在文章、书信中反复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办学实践中,他亦将其作为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黄炎培先生提倡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他曾说:“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⑧黄炎培先生在此点明了职业教育与学徒培训的根本区别,即前者不仅要教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意对学生精神的教育。对于“精神陶冶”的方向,黄炎培先生主张“人人须勉为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国民……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⑨,即人要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大职教观”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同样要注重学生健康精神、健全人格的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除此以外,黄炎培先生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他在创办中华职业学校之初,就把“敬业乐群”四个字作为校训。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具有责任心”⑩;所谓“乐群”,就是指“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以及共同协作之精神”11,以及“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奉献精神。今天我国“大职教观”视域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外延显著拓展,包含更多内容,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仍是基本要求。
  二、“大职教觀”视域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内在逻辑
  厘清1+X证书制度实施的内在逻辑,是理解1+X证书制度实施目的的关键,也是采取正确执行策略的前提。在“大职教观”的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并非孤立的人才培养评价系统,其启动与实施有着促进职业教育社会化、拓展职业学校教育边界、构建大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刻动机。具体而言,1+X证书制度实施蕴含着四个层面的逻辑: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目标
  21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都展现出全新的特征:一是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二是产业发展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开放化、集群化的方向迈进,融合与跨界成为行业常态,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我国社会对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能力素质多元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我国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的逻辑起点。《试点方案》也明确指出,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基本原则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理解1+X证书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能简单地把1+X等同于“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而是要站在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的高度上,从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出发,看待“1”与“X”的关系。实际上,“X”所代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根植于“1”所代表的学历证书基础之上的,“X”本质上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尽管两者紧密联系,但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关系。由此挖掘出的1+X证书制度复合型人才培养逻辑,借由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复合”的形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学历教育进行补充、强化和拓展,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维度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我国1+X证书制度实施的根本出发点。
  (二)深化书证融通是主线
  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指导原则。《试点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指出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所具有的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跨界性”特征,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与行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1+X证书制度深化书证融通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实现了对接。将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要求。通过不同等级职业技能培训标准与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一一对应,达到职业技能与专业教学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上的高度统一,由此实现职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深度“捆绑”。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融合。《试点方案》指出,试点院校要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这意味着在1+X证书制度框架下,职业技能培训与日常专业课程教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专业课程内容涵盖证书培训内容,就不用再另行培训;证书培训内容涵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也不必再重复学习,由此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同步进行。《试点方案》明确要求试点院校“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即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要统一组织、同步实施,这也是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的要求。通过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训场所、实习实训、师资配置,能够全面实现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三)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是方向
  “大职教观”视域下,1+X证书制度中的“1”和“X”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反映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两个方向上的教育任务。“1”代表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中文化知识教育的一面,除了专业知识教育以外,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知识教育、体育教育等,它们统统被囊括在学历教育的范畴内,是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X”代表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中实践能力教育的一面,主要包括熟练运用一项职业技能所需的经验和技巧,表征的是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能力规格的需求,彰显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与定位。传统学校教育长于知识教育,但拙于实践训练,这是国内外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因此,基于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育人功能,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道路成为全球职业教育办学的通行做法,这也是我国1+X证书制度实施的逻辑基础。《试点方案》指出,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推动学校建好用好学校自办、学校间联办、与企业合办、政府开办等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参与实施培训”。这说明1+X证书制度实施不只是职业学校一个部门的任务,行业组织、企业也要充分参与进来,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校企“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格局。以1+X证书制度为纽带,逐步搭建起共建、共享、共生、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圈”。
  (四)促进终身学习是要点
  注重终身学习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一。《试点方案》提出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信息系统,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其中“存储”“积累”“转换”三个关键词充分体现了1+X证书制度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要求。
  一方面,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储存和积累对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终身学习本身就蕴含着积累的基本诉求,若知识、经验和技能不能实现持续积累,终身学习就毫无意义。建立国家学分银行制度,是从制度层面把职业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嵌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使得每一个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公民都拥有学习成果积累的预期和信心,这将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自主学习、持续学习产生显著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学习是需要一系列条件支持的,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动机和能力,外在的工作生活环境、学习渠道和手段等,这些都是影响公民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大职教观”视域下的现代职业教育要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不能只停留在鼓励、提倡等“精神支持”层面,而要从公民个体的实际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出发,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公民自主学习的困难和障碍。建立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实现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的碎片化学习、分阶段学习创造了条件,公民个体从此不用再为无法腾出大段时间进行系统学习而苦恼,只要学习在“进行中”,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形成的学习成果,同样能得国家资历框架的认可,并且只要学习了相关内容并通过考核认定,就不用重复学习,可以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这对于公民终身学习无疑是极大的利好。1+X證书制度试点与探索建立国家学分银行同步进行,正说明了促进终身学习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要点。
  三、“大职教观”视域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有效策略
  目前来看,1+X证书制度主要是在职业学校实施开展,但这并不代表职业学校就是承担1+X证书制度建设的唯一主体。在“大职教观”视域下,纵向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是推动1+X证书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横向上,行业组织、企业、相关科研院所都是1+X证书制度建设的利益相关主体。唯有从教育、产业、行业融合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设计,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主体的合力,才能保障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基于“大职教观”的思想理念指导,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实。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
  1+X证书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联、衔接和融通,职业学历教育涉及数十个专业大类、数百个具体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是涉及上千个职业。实现学历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之间的等值互认,完成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全面融通,可谓是一项宏伟浩大的工程。要保障1+X证书制度建设的平稳、有序推进,首要任务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
  1.要组织开展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研究,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总体模型。教育部应组织职业教育界专家学者、产业界资深人士、行业组织代表联合开展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研究,明确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厘清框架内各级各类证书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职业技能等级设置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划分政府和市场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及证书管理中的权责。在此基础上,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各地已有经验,构建与国际标准对接、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模型,为1+X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进提供规范和指导。   2.加快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标准与通用标准。从过去情况看,我国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走的是并行的发展路线,两者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今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要求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实践中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重新厘定各项职业标准,使之能够与职业学历标准相统一。政府要指导各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结合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梳理并重新开发职业岗位操作规范和能力标准,再将职业标准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标准和通用标准,作为与职业学历水平融合的依据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依据。
  3.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认定体系,保证书证融通质量。职业资格评价认定是国家资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应承担好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专业性工作要由专业机构来执行。同时,职业资格评价认定的流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行业组织、企业都应成为监督主体,共同保证书证融通质量。
  (二)健全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内容。《试点方案》明确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场所、资源,与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重点和难点在于育人机制建设,职业学校要借助1+X证书制度实施的有利时机,通过育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学校建设与行业产业发展有效连接,为书证融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强化“引企入校”,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实施1+X证书制度,职业学校是主体,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不是职业学校的强项。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进一步强化“引企入校”,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来补足自身的实践教育短板。职业学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把校企融合贯穿于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邀请行业资深人士、企业家担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性评估专家,把企业需求和企业家智慧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强化学校价值创造能力,建立“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是关键。职业学校要把内涵建设作为发展重心,着力提高技术攻关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确保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时,学校应尽量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安排学生实训,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减轻企业的负担。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应多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同时还能降低企业培训员工的成本,调动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
  3.强化校企联动,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实施1+X证书制度,职业学校要具备较强的职业培训能力,切实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校企联动,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能力。职业学校要运用好国家鼓励校企合作的各项政策,适度拨出一部分学校建设经费,与企业共同投资、共同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同步,在降低企业育人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借助企业的资金资源优势,提升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三)重构教学体系,以育训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
  传统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关注的是专业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对实训环节重视不足。“大职教观”视域下实施1+X证书制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职业学校要配合1+X证书制度的实施,重构教学体系,以育训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
  1.职业学校要重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全面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两部分构成,职业学校重构课程体系,也要从这两方面着手。课程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项目、课程学时、考核标准等内容,职业学校要根据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修订现有专业课程标准,引入职业标准,使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要求与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考核标准相统一。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在教材中,职业学校要推进新型教材建设,联合行业组织、企业等主体共同开发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内容,使教材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紧密结合。此外,还应建立教材修订更新机制,缩短同一批次教材使用年限,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和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确保教材编订高要求、高品质。
  2.职业学校要改革专业课程考核制度,促进“课证合一”。专业课程考核体现专业教育的目标和导向,职业学校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那么课程考核制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职业学校要在专业课程考核中体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加大技术技能实操考核的力度和比重,增加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内容考核,实现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的无缝衔接。在考核办法上,职业学校要逐步改变由学校单一主体实施考核的传统做法,探索实施企业导师参与评卷,在生产场地进行技术技能考核的新模式。凡是纳入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在专业课程结业考核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参与对应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综合学生的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鉴定结果,做出最后的结业成绩评定,促进专业课程 “课证合一”。
  (四)建立学分银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
  学分银行是一种弹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有着开放性、公平性、终身性的典型特征。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对于我国建设大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學习型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X证书制度要在全国普及推广,离不开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试点方案》才将“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标。建立学分银行,现阶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加强学分银行制度规划设计。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覆盖全国的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积累的制度体系。在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尚未完成整合的现实条件下,加强学分银行制度规划设计,提高相关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成为决定学分银行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应联合其他部委对学分银行建设进行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明确学分银行建设的总体框架、学分积累形式、兑换标准、认证机构等,出台学分银行法律法规,保证学分银行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化发展。
  2.统一职业学校学分认定标准。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基于不同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上都各自遵循一套独立的原则和方法,造成职业教育内部的专业、课程五花八门,即使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都有不同的名称。在这种局面下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加快统一全国职业教育标准,尤其是要尽快统一职业学校学分认定标准。教育部应汇总统计、系统梳理全国各地现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根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制定统一的专业设置标准和规范,确定各专业类别的核心课程设置标准和规范,明确考核标准和规范,为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学分的无障碍积累和转换奠定基础。对于具有地方特色、应用范围较窄的专业,可在教育部批准的前提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建立相关标准,形成地方性的学分银行。
  3.制定学分认定细则。学分认定是学分银行的基石,是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的核心环节。首先,制定学分认定细则要充分考虑全国各地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按照科学、简易、明晰、时效的原则来确立和完善。其次,细则设置既要符合职业技能学习掌握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又要便于实际操作,还要足够清晰,确保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准确理解。最后,制定学分认定细则要规定学分认定时效,避免“学分”积累与社会生产实践发展脱节。
  [注释]
  ①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J].教育与职业,1926(1):1.
  ②③⑩11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0,25,254,254.
  ④黄炎培.职业教育之礁[J].教育与职业,1923(1):2.
  ⑤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 , 2006:54.
  ⑥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J].教育杂志,1913, 5(7):3.
  ⑦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43.
  ⑧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59.
  ⑨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8.
  [参考文献]
  [1]刘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内涵与现代价值[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6):6.
  [2]吴洪成,许晓明.民初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0(2):15-23.
  [3]张培,夏海鹰.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逻辑特征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35-41.
  [4]覃川.1+X证书制度: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04-108.
  [5]祝珊珊.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建设探索与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9,23(4):38-42.
  [6]林夕寶,余景波,刘美云.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100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