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寒地水稻早期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论述了旱育壮秧模式化、选择良种、种子处理、适时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内容,旨在有效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关键词]寒地水稻;旱育壮秧;栽培技术;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9-0396-01
  1.旱育壮秧模式化
  以工厂化育秧为主体,以便于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秧苗素质为目标,因地制宜抓好秧苗规范化建设。实施集中大棚、秋作高床、调酸消毒、盐选浸种、严控温度、水肥调控、除草防病、标准操作的育秧技术,培育出叶龄适宜、根系发达、茎叶挺拔、带蘖率高的健壮秧苗。
  1.1 应用旱育壮秧技术。
  1.2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的原理育出标准壮秧。
  1.3选定秧苗类型。
  1.4做好置床,配好床土。
  1.5床土配制。
  2.选择良种
  优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经过广泛地品种引进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稻品种,如镇稻99、徐稻3号等。这些品种一般产量为9.75t/hm2左右,生长势强,抗病性好,穗粒结构协调,成穗率高,抗逆性强。
  3.种子处理技术
  3.1晒种
  在背阴通风处,将种子摊成3~5cm的薄层,晾晒1~2天。不要暴晒,以防稻壳破裂而感染病害。
  3.2清选
  经过先筛选或风选后,进行泥水比重法。即用黄泥溶解成1.07~1.10浓度的泥浆(用新鲜鸡蛋放入泥水中,露出水面五分币厚度),将种子倒入并搅动1分钟,饱满种子便沉降到底部。捞出浮在水面的秕、空粒和杂物,最后捞出沉降在下部的种子,并用清水洗净附着在种子表面的泥浆。
  3.3消毒
  用药剂消灭在种子表面的稻瘟病、胡麻斑病、褐斑病以及潜藏在种子内部的恶苗病病菌。用35%恶苗灵(多森铵),配制成0.4%浓度的药液,或用40%多菌灵配制成千分之五浓度药液浸种消毒。也可以用901种子消毒剂500倍液浸种。药液必须淹没种子,在10℃~15℃水温情况下,需要5昼夜。用编织袋盛种子消毒处理时,每天早、晚将种子袋上下翻动一次。如果散装消毒,要早、晚各搅动一次,以提高处理效果。
  3.4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的目的是使种子在播前吸足水分,使之酶活化,分解胚乳的营养,进而转运到胚部,使胚根和胚芽得以萌动生长。既争得了农时,增加了生育期,又可保证播后出苗迅速整齐。浸种后的种子,吸足自身重25%的水分。
  4.播种时节与方法
  4.1 适期早播
  适期早播秧苗素质好。特别是旱育稀植栽培,主要是以分蘖成穗增产,更应争取有较长的有效分蘖时间。所以必须适期早育早播。播种期要根据种子发芽最低温度、秧龄和查后秧苗成活最低温度三个生物学指标来确定。
  4.2适当稀播
  稀播能育出壮秧。但在实际生产中,秧田播种量普遍较大。播量标准:手插中苗(3.5叶龄),每平方米播90%以上发芽率的湿种280g,干种225g;手插大苗(5.0叶龄),播湿种190g,干种150克;机械插秧,必须加大播量,每盘播湿种120g,干种96g。
  4.3播种方法
  苗床应浇足底水后播种。为准确掌握播量,人工撒播应按床定量播种,按每床面积一床一床地称量。为下种均匀,做到不留空地、不重叠,把每个苗床的种子量分2次播种。第一次播70%,第二次用剩下的30%找均。播种时最好选择晴天。有条件的最好用苗床播种机或播种器播种。
  5.做好合理施肥环节
  施足基肥、分期追肥是旱直播稻栽培中重要的施肥经验。旱直播稻由于播期推迟,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分期追肥是旱直播稻栽培中重要的施肥经验。旱直播稻由于播期推迟,合理施肥,科学管理,能促进早发快长,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一般结合旋耕施入碳酸氢铵37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300kg/hm2作基肥,三叶期追尿素45~60kg/hm2,分蘖肥追尿素150kg/hm2,穗肥追尿素45kg/hm2左右。
  6.确保一播全苗,提高播种质量
  麦收后抢时间、争主动,立即旋耕灭茬,并施足肥料,突击播种。在播种量上适当控制,用种量掌握在60kg/hm2左右,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充分发挥分蘖成穗,提高单株成穗率。整平地面后,进行干撒播种子,用盖种机盖种,然后灌水使土壤水分达饱和,自然落干。为提高播种质量,播前进行种子处理。一是播前晒种,一般选晴天晒1~2d;二是种子消毒和浸种,用浸种灵或使百克进行药剂处理。
  7.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7.1做到及时查苗补苗
  出苗后,对因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缺苗或断垄,必须进行补苗。在二叶一心期时,采用疏密补稀法带土移栽,以利快速缓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7.2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
  7.3加强田间的水浆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田面不积水。出苗后至三叶期,根据天气情况,遇高温、干旱要灌好跑马水。三叶期以后,进行正常的水层管理。在穗分化期和分裂期以水层灌溉为主,其他时间要间歇灌溉。抽穗后20d内,以水层灌溉为主,抽穗20d后,坚持间歇灌溉,以利于更新土壤环境,保证氧气供应,保持根系活力,提高抗倒伏能力。
  7.4防除杂草
  直播稻田一般播后4d出草,播后15~30d为出草高峰,时间可延续到50d以上。因此,除草成为直播稻生产的一大关键。除在播后1~2d及时使用除草剂封閉土壤,防除第一批杂草外,还要在播后10~15d,水稻二至三叶期使用二氯喹啉酸等茎叶处理剂,兼除田间已出杂草和上水后即将萌发的杂草。中后期可根据田间草相,选用针对性的药剂进行化除。对用除草剂难以防除的杂草应及时人工拔除。
  8.节水灌溉环节
  全生育期实行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具体要求如下。
  8.1 分蘖期(前期)
  (1)3~5cm浅水返青。
  (2)3cm以上浅水分蘖。
  (3)分蘖后期够苗适时晒田,过旺田块重晒。晒田的指标是达到预计收获穗数的80%。时间是6月25~30日。
  8.2长穗期(中期)
  浅湿间歇,以浅为主。即灌一次3cm左右浅水,待田面无水,略汪水时再灌下一次水。
  8.3结实期(后期)
  (1)抽穗开花阶段保持3cm以下浅水。
  (2)灌浆阶段干湿交替,以湿为主。
  (3)蜡熟期干湿交替,以干为主。
  (4)收获前10天左右断水。
  9.综合防治病虫害环节
  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统防统治”的防治方法。
  10.结束语
  水稻的种植特点是比旱田种植环节多,技术复杂。所以,应实施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收成,实现农业的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王清绣,王晓英.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5(9).
  [2]石长水,鲍关滨.黑龙江省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20).
  [3]褚伟明,魏合斌.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与水稻产业化发展[J].民营科技,20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3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