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列宁的农业发展思想及当代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列宁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期间,他的农业发展思想不断成熟,逐渐系统化。其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十月革命前后形成了打破封建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生产的思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通过推行土地国有制,在农业上进行了由旧式的土地占有制向社会主义大生产“直接过渡”的实践;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发展农业商品经济与推进农业合作经济进行理论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列宁的农业发展思想,来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列宁;农业发展;思想;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F043
  [文献标识码]A
  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社会由构想变成现实社会,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当时俄国不仅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也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国家,它仍然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小生产农业国家。列宁在领导广大人民探索适合俄国这一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时,以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思想为基础,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和修正主义者,指出了小农生产被社会主义大生产代替的历史必然。
  1十月革命前后(1895-1917):打破封建农奴制、发展现代大农业生产
  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对俄国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探索。1861年农奴制改革并未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获得土地所需的大量赎金使农民受到的剥削越加沉重,传统的依附关系依旧存在。村社解体后农民阶级分化严重,虽然形成一部分大农,但贫农和雇农仍然占据主体,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没有彻底摆脱专制统治,封建残余的经济关系。严苛的赋税徭役,缺乏自由的权利,这对于底层人民,尤其是农村的无产者,害处巨大。而当时俄国的自由主义民粹派却反对在俄国推行现代化的大生产的生产方式。他们极力美化村社,妄想利用现有的村社,在旧有的经济关系下,以和平形式实现社会主义。列宁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具体实际,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资本主义大农业必然,其优于封建的小农业生产。
  1905-1907年革命提供了大量关于农民争取土地斗争的性质和意义的经验资料。在对于如何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的问题上,列宁对可能的道路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一条道路是斯托雷平推行的普鲁士式,抛弃村社思想,联合“暴发户”采取暴力手段對无产阶级进行盘剥。这条道路试图走容克一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产生行动自由的大农,对农民群众进行无情掠夺。这条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地主服务,拥护土地私有制,这无疑会加重农民所受到的剥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第二条道路采用美国方式。俄国当时内忧外困的国情决定了通过和平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只能是一个妄想,因此第二条道路同样主张采取暴力形式,但与第一条道路有利于一小撮地主不同,它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需求,对广大农民是有利的。列宁指出,为了打破中世纪制度,推翻土地私有制,将“农奴主-地主农场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农场容克经济”。在农村进行土地国有化革命,彻底打破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18-1921):建立土地国有制,走“直接过渡”道路
  废除旧有的土地经济关系,建立土地国有制。1917年,为了早日的推翻沙皇俄国的统治,实现革命的胜利,俄国进入战时状态,组织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成为当务之急。地主土地私有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缺乏自主性,严重阻碍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为了应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要求首先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全部土地实现国有化。他分析了土地国有化的优势,土地由国家统一管理,破除了土地私有下少数人对土地垄断性占有,剥夺了他们对绝对地租的占有;“土地国有化……,使土地买卖有最大的自由,使农业最容易适应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和交易,在农业生产领域发展农业商品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1918年,列宁提倡将分散的个体农户整合起来,建立集体农庄,集体协作进行农业生产。1919年列宁在一次讲话中提到,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逐步推进农业合作各种形式在俄国的发展。“只有用共耕的、劳动组合的经济帮助了农民,才能真正向农民证明自己正确,才能真正可靠地把千百万农民群众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要将这些经济组织与附近农民结合起来,改变经营方式,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向公有的共耕制转变。
  在战时紧急状态下,积极推行大农业生产。列宁指出“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电气化……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因此,为了保障战时的粮食供给,他强调在生产上,必须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和增加产量,进行大农业生产,并探索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列宁关注底层人民的诉求,鼓励全体人民进行劳动,规定只有愿意付出的劳动者才有权使用土地,并且明确指出其使用方式的自由;在农民委员会内部争取将优质的农场土地转为示范农场,由雇农进行监督管理,在各地实行,提高农民对于废除地主土地私有的可信度。在分配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部分都无偿上交国家,农产品之间不再进行交换,改为由国家统一进行分配。这个时期采取的措施是为早日取得革命胜利而被迫采取的,具有应急性、强制性,走“直接过渡”式的道路,客观上快速地摧毁了旧有的小农生产的经济结构。
  3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4):发展农业商品经济与推进农业合作经济
  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农业商品化生产,形成与农民平等的市场交换机制。1920年,俄国结束了三年对敌战争,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稳固下来。此时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会对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损害,增加农民的不满情绪,降低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最终会使俄国农业经济遭受更大损失。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的政策是要用农民所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在他的倡议下,俄国推行了新经济政策,逐步取消了对农民的余粮收集制,在农业税收中实行数量固定的实物税。农民在把自己所需缴纳的税款缴清的前提下,可自由买卖剩余的农产品。政策的推行一方面鼓舞了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生活状况得以改善。赋予农民交完粮食税之后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贸易自由,在农业生产领域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生产资料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一方面为工人提供更多食物,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也从侧面促进了工业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在农业领域,推行固定实物税带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农联盟进一步加强,城乡经济发展得以良性互动,推进了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农业合作经济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式。推行土地国有化使农业生产领域以土地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步建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了更紧密的联盟,劳动者个人利益包括农民的个人利益,与支持国家有效发展的共同利益都能得以均衡的实现。“要是完全实现了合作化,我们也就在社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脚跟。”合作社是向私人买卖让步的产物,合作化具有社会主义意义,将其作为过渡方式,对于农民来说易于接受且实施简便,列宁提出在合作化过程中坚持遵循自愿原则,拒绝强制的行政手段,保护农民利益,尽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制度都是在财政支持的前提下产生的,为了使合作社良好发展,需要给予它经济、财政、银行方面的种种优待,并且这些优待政策要保证落实到位,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列宁提出要进行文化革命,用农业合作新思想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来激发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经济的热情,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合作经济的劳动者。
  4结论和当代启示
  列宁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可以整体上概括为要破除封建农奴制下小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村土地国有制,在农业生产领域要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经济,逐步建立起农业领域的社会化大生产,利用农业合作经济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改造,不断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重温列宁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对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启示。一是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需要,要在农村继续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二是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根本方向,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三权”分置,优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適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发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合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是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生产的机器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农业时,及时关注广大农民的诉求,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收稿日期]2020-05-11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思想历史演进研究”,项目编号:2019030201002;河北师范大学重点项目“‘三权’分置下优化土地承包权制度研究”,项目编号:S2017203。
  [作者简介]高梦嫒(1997-),女,河北昌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思想;郭玉倩(1995-),女,山西晋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2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