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建设对事业单位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专项资金管理模式,进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内涵,通过分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事业单位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具体实施路径,从而为当前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亟须优化专项资金管理模式,以实现对各项资金管理风险的有效把控,为增强社会公众服务能力提供保障。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应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内部组织环境和保障体系,有效利用财务管理手段,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由于对内控的重要性和经费属性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管理上的粗放,事业单位有必要在长期战略目标指导下,结合专项资金管理的实施现状,从预算源头抓起,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流程,保障事业单位短期资金管理目标与长期社会服务目标的实现。
  二、专项资金管理的内涵
  事业单位获取专项资金需要实现具体的绩效目标,为实现目标,要在预算编制、目标设定、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科学合理规划。事业单位通过建立针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实现专项资金风险的有效防控,并高质量地完成既定的绩效目标。事业单位通过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目标和战略目标,优化整体管理体系。同时,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高效运行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增强整体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不规范行为。重视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增强单位内部控制能力,减少随意更改专项资金用途及专项资金挪为己用的行为。
  三、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1.经费管理粗放
  第一,对专项经费内控方面认识不足。认为专项经费尤其是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而来,课题经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课题组全权掌握,财务人员从预算开始,对专项经费的组成了解甚微,实际支出中也很难对专项经费实施全过程管理。
  第二,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事业单位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但针对专项经费,尤其是科研经费中预计购置的固定资产,购置前没有进行可行性认证,资产的购置是否符合项目工作需要、能否带来预期效益、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功用等考核机制欠缺,容易引发资产浪费。
  第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项目组人员在项目申报前期,对工作缺乏足够的预期,同时由于没有财务工作经验,预算金额与实际使用往往有一定的差距,经费批复后难以实现预期的使用目标。从项目申报到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项目组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沟通不足。由于财务人员没有参与项目申报,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的必要性了解不足,同时,项目组人员也容易将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审核的严格把关理解为阻碍项目顺利开展,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的情况。
  第四,没有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监督的内设机构,但组成人员大多数没有财务监管背景,不清楚要监督什么,也不知道要怎样监督,没有建立专项资金内部监管理机制,缺乏管理日志制度,内部信息公开不足、透明度不高。
  因此,建立科学管理专项资金理念,加强方法运用,完善内控体系,优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2.信息平台建设不健全
  事业单位信息平台不健全,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效率不足,容易发生资金滞留、项目延迟等问题。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专项资金预算目标制定、预算执行、反馈等环节中信息的真实性不足,对专项资金管理风险的把握不准确。信息平台的缺失也会导致事业单位对政策变化信息的获取不及时,影响目标效益的实现。同时,事业单位人才缺失,尤其是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对监管信息平台提供技术保障,缺乏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专项资金管理活动中的财务人员,从而降低了财务工作在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中的作用。
  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第一,应完善预算编制环节,把财务管理工作前移,有效帮助课题申请人编制项目预算,加强预算编制的目的性。同时,财务人员也能及时获取专项资金项目开展内容的相关信息,了解项目进度与资金需求情况,使专项资金预算更加合理,申报更加符合经费使用要求。
  第二,事业单位应根据长期战略目标和专项资金管理需求,把握好对课题组管理专项资金的放权力度,通过财务管理促进课题组使用专项资金的规范性,帮助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绩效目标的完成。
  第三,建立专项经费管理责任制。项目进度管理,预算执行管理,经费使用建议、调整,经费决算编制等等,管理责任制贯穿整个项目执行过程。探讨建立项目负责人与财务管理人员平行管理的机制,让财务管理融入项目执行过程,帮助而不是有碍项目执行。同时,加强对各项目专項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跟踪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第四,加强内控建设。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考虑设置监管内设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提升监管的专业程度,加大对专项资金管理风险的把控。
  第五,强化管理意识。应该在事业单位中加强思想引导,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对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绩效目标的重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自觉履行必要程序,规范管理行为。
  2.建立健全信息平台
  事业单位信息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信息处理效率,而且能够实项目管理一体化。探讨建立集项目管理、财务审核、资产管理、内控审计于一体的集成系统,对接财务核算及项目管理环节,贯穿项目申请、审批、使用、结题全过程,增强项目管理的一体性。
  第一,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平台,能够从项目申报开始,规范过程,统一处理,减少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项目管理和财务核算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第二,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增强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联系,加强项目和项目之间、不同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在资产购置使用上避免出现重复购置、短期使用等降低资产使用效率的问题。
  第三,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平台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提升整体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部门分析各专项资金预算完成情况、支出进度的难度。同时也利于课题组人员随时掌握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四,事業单位在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时,应注重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建设,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单位信息化水平,增强部门间、项目间联系,使信息更加透明、真实,有力推动课题研究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平台,使专项资金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对专项资金风险控制更加有利。
  3.加强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应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
  第一,为避免专项资金预算内容与实际使用脱节的情况出现,事业单位在申报专项资金时,要从绩效目标入手,可将单位中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吸收到项目申报的行列中,绩效目标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要有说服力,尽量量化专项资金的目标值。
  第二,绩效目标的设立要结合工作任务情况,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增强绩效管理整体的弹性和动态性。
  第三,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奖惩机制,促进工作人员对专项资金申报、按项目内容使用资金的主动性、积极性。课题组在获取专项资金时应根据任务和目标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完成进度,财务人员配合拟定资金使用计划,避免出现由于计划不合理而导致的任务完成与资金使用脱节的情况。运用绩效评价机制,对及时完成专项任务、达成既定绩效目标的课题负责人,适当奖励,反之惩罚。
  五、结语
  事业单位以实现专项经费的绩效目标为前提,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强化绩效管理作用等方式,提升专项资金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很多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的反馈及监管不足,影响了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内部信息化建设不足,对专项资金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较低,影响了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实施有效监管的力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健全监管机制,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强化绩效管理作用,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俊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财经界,2019(017).
  2.张恒广.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强化对策探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05).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4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