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水利工程角度而言,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形势下的水利事业现存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研究突破点,从优化水利人才培训机制、完善节水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深化全民节水意识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水资源形势逐渐严峻,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121位,是世界人均水量的25%,并由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形势下的水利事业现存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经之路上,水资源作为必需战略资源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为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必是走节水型社会之路。在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形式下,因水利条件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专业的高素质水利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实现水利工程的高速发展,导致水利人才质量始终限制着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水资源及其价格分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在水利市场经济作用下,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节约保护,不仅能够协调水资源供需关系,更能够通过对水资源的经济效益调整完善节水机制,但现阶段水资源市场以及节水运行机制存在不足,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认知不够准确,在人们印象中,我国是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是世界第四的存在,不会存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且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表明,节水意识在人们心中并不强烈,尤其在农业灌溉与餐饮企业用水中,水资源浪费格外严重,因此在各行各业中深化节水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3  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形势下的策略分析
  为实现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下从优化水利人才培训机制、完善节水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深化全民节水意识四个方面展开优化策略分析。
  3.1  优化水利人才培训机制
  在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应基于国内水利经济发展状况,不断完善优化水利人才培训机制,通过人才合理配置确保能够人尽其用,以此实现水利实践的稳定发展,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例如:加强高校对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水利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校进行水利人才培养时,应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以及工程实习计划,在高校各大假期期间,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社会实际,由学生自行组成实践小组,为确保学生安全不允许独立进行实践的情况,由专业教师作为指导,逐渐推进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作为实践效果检验,并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院校在组织工程实习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基本技能测量实习,通过对校内各指标的测量,不断完善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并为第二阶段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为校外实习,由学校与水利工程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加深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并加增加其水利事业工作经历,以此提升水利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另外除加强校内水利人才培养外,可通过水利企业在岗培训的方式加强在岗人员的成才几率,定期的企业内部培训能够针对工作过程中各项常见问题进行讲解,使培训更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
  3.2  完善节水运行机制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优化配置水资源与节水运行机制的完善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加强社会中节水机制的合理运行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为提高节水运行机制的落实,应针对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及节水运行机制进行优化,从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角度,制定一系列关于水资源流转规范制度,由水利事业独自运行水资源机制转向用水户共同参与管理,使用水户能够真切了解到水资源的储备情况以及节水机制的运行情况,建立起以水為纽带的节水运行机制,从而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度,除此之外,应转变水资源利用形式,从节水先进单位、节水型城市逐渐过渡到节水型社会,凭借社会节水企业与节水城市的建设,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夯实根基,凭借机制层层递进关系,全面完善节水运行机制的合理性,由政策指导型社会节水逐渐转变为用水户自发型社会节水。除此之外,为保障节水运行机制的顺利运转,可通过一系列激励制度的设立实现,如设立节水先进社区、节水先进家庭等荣誉称号,并为此类称号进行适当物质奖励等,只有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激励机制,才能够是节水能够用水户的自发行为,以此实现长久有效的节水机制,避免仅靠政策推进节水的现象出现。
  3.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展开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城市建设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常态,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与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始终是核心环节,可从多个角度展开水资源利用率提升[2]。例如: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内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率的比率,在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的合理发开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在国内众多水源中,黄河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因其含沙量较大,主要用以农业灌溉,但由于各类环境因素导致,黄河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流,在黄河断流期,其周围城市的用水无法受到保障,因此可通过冬季及含沙量少的时节多次进行引储,利用现有河道、水库等进行储水,以此提高黄河水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地下水的运用比地表水的利用率低,因此需加大对于地下水的合理利用,但由于地下水受污情况较为严重,因此需通过水资源污染治理提高地下水使用价值,以此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3.4  深化全民节水意识
  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与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市民的节水意识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开源节流并重,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节流思想更值得提倡。在深化全民节水意识中,农业灌溉用水是主要方面,例如:宣传推广是最基础的节水意识宣传工作,能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的匮乏以及重要,且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与责任,在农业灌溉中,应不断优化灌溉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为实现节水灌溉,应杜绝打水漫灌,在农作物健康生长情况下,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措施进行,从而降低水资源灌溉耗水量,同时在农业灌溉中,应杜绝频繁水资源渗漏情况,经过农业灌溉技术的转变,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中展现节水素质,促进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进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根据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现存的水资源浪费、利用率较低、水利人才严重缺乏、节水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水资源实现合理分配,以此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薛朝霞.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评《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人民黄河,2019(6):161.
  [2] 崔伟宁.分析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8(5):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7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