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段鸿妮

  【摘要】新课程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发展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常识,以多样化方式考虑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问题,创新方法,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发现和反思自身考虑问题的不足之处,以多样化角度发现问题并对其分析和解决。因为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层面是我们以往教学中常常忽略的,而其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问题解决  核心素养  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09-02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的目标,通过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逐步内化而形成的,它是各种数学能力的一个集合,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是为了把数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操作、认知情感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作为数学老师,除了教知识,更要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与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我们虽然学习了数学,后来可能很多知识都忘了,但留在脑海里的就叫素养。核心素养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在师生、生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将要展开当今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以“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1.当今数学教学的现状
  针对于教学方式而言,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較落后,所以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落后,不能够做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把课堂时间全部占为己有,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教师把课上时间全部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忽略了问题的解决,致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教师“给出来”的知识并没有感染力,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比较低。
  针对于教学内容而言,由于数学这一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讲课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几乎全部是课堂中必须讲的,而不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这就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考试过程中,学生看到问题时可能会不知道如何解决,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所有习题,从而阻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也阻碍了数学教学的展开。
  针对于教学环境而言,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平铺直叙的讲授知识点,使得教学环境变得沉闷,死板,丧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如果能够将平铺直叙的教学转换为问题解决教学,就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有些波澜,而且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2.1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国家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主要的学校课程,我们要认真落实在课堂上,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在提问的过程当中就是提出自己对条件的理解,在提问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了解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解答数学问题过程当中要加强思考,不要停留在数学条件表面知识。初中阶段是学生好奇心和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通过发现有兴趣的事物并对其提出问题,这也是学生深层次思考的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要根据知识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举例说明在对分式概念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以分数概念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分数引导发现原来在分数运算中有不够运算的数,只有对数的范围进行扩充,才能够对两个自然数进行运算,最终结果得到还是自然数。但是两个自然数相除就不能够得到自然数的结果,所以就产生了倒数运算,如果小数减去大数就会产生负数,所以算式也会有整数和分数运算。
  问题1:在整式2,a,a+1中任取两个进行加、减、乘、除中的一种运算,你会得到哪些结果?学生独立完成后,得到下面一些答案,然后追问这些结果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没学过的?能否将它们进行分类?
  在对这个试题进行讲解过程当中,教师要对讲解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要以数学角度对分数和分式概念进行划分。首先让学生对整式的除数运算进行计算和观察,然后再对分式进行计算,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了解分式与整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此知识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分式的重点内容是根的分数,新知的最近生长点是整式,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关注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以多样化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分式与分数是特别容易混乱的知识点,通过引导情境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划分二者之间的区别,还能加强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建立数学知识构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老师在教学中不要过于看重方法技巧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和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发现的问题,对新旧知识点进行联系,对问题进行解答,开发思维,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2.2在数学活动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2.2.1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数学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具体地说,就是应用数学思维观察情境,思考存在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解答问题。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包括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答问题整个过程,逐步推理,建立数学思维模型。生活中从不缺少数学,缺少的是观察数学的眼睛。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完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的知识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可利用这些数学模型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时,一位老师紧紧围绕学校小菜园的改造为例,编写了这样一道题:咱们班要用20米的木篱笆围成一块矩形地供栽种欣赏用的花草,已知矩形一边长为x米,问当x是多少时,所围成的面积最大?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模型来解决具体问题。
  在学生学习测量这一章节时,课本中会有很多的习题,在学生解决完课本中的问题后,教师也可以留有作业,让学生去测量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的尺寸,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而且提升学生的生活常识,在学生今后遇到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增加解决问题的正确度,从而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在生活中渗透问题解决这一因素,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2.2.2用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来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虽然是理科,但良好的书面表达和缜密的语言表达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必备能力。数学书面表达实质上就是数学写作,能使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促使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深入思考并内化数学概念、活动经验或思想方法。思维导图、用例题解释概念、重难点易错点整理、数学思想方法等都是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时经常采用的方式和内容。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去进行这方面训练,可以进行数学写作和讲题比赛。让学生写写对数学哲理的感悟,对一道难题的思路贯通后的情感体验,对某次数学实践活动的心理感受,对解题思路的获得过程的体会,对课堂上的发现与精彩生成的记录。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活動的过程中要主动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解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做一个模范的作用,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用主动建构数学模型,不断发展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沟通、互助、分享的团队合作建设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当好组织者,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美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齐华.以“问题解决”促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6(11):5-9.
  [2]高艳玲.借题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7(7):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5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