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消减校园欺凌的实效性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志海

  【摘要】我国文化历经长达五千年的时间经久不衰,为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内容。而对于初中班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培养的管理是提升初中生道德素质和提高他们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能力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先贤们从不断的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以及准则,其可以作为初中班级学习的内容,初中班级的老师们需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好地融入到班级管理中,让每一位初中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当今社会培育具有德育的初中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班級管理
  【基金项目】2019年度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巧用传统文化中“和”、“忍”、“仁爱”消减校园欺凌的新模式》,立项编号:JQ(2019)GHB108。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13-02
  1.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作用。处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成长。因此老师们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日常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将融合后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初中生,对他们今后的各项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也有利于老师将班级管理好,为班级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风,这样,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
  2.将传统文化和班级管理进行结合
  2.1 儒家思想为做人准则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校园存在的欺凌事件非常关注,欺凌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以往经常可以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看到有关学校欺凌事件的报道,该现象也被当作电影题材拍成了电影。受欺凌者害怕遭到报复,所以对于他人的欺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知该如何对自己进行保护。导致该问题出现与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不够全面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班级管理工作不应当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同学之间相处的方式。现代社会信息开放化特点越来越突出,一些不良的思想理念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强烈的冲击。甚至一些黑社会题材的电影备受学生喜爱,例如日本的《铃兰高校》,电影中讲述的就是校园团体与校园暴力。学生观看这类的电影,其思想也会发生转变。只有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避免学生受外界不良文化冲击思想偏执。古代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仁爱,如果学生之间相处的过程中可以以仁爱理念对待他人,同学之间必定会相处得非常融洽。
  儒家思想的主张分为六德、六行以及六艺,六德是智、信、圣、仁、义、忠,六行是孝、友、睦、姻、任、恤,六艺则是礼、乐、射、御、书和数。在《礼记·大学》中有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为我们做人提供了准则,初中生的心智在此时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在这时老师将儒家思想融入到授课中,可以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儒家推崇“仁”,对于他人要抱有一种“仁”的思想。教师可以将“仁爱”思想融入到日常授课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他人怀有善意,鼓励同学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关心,培养学生善良、仁爱的道德品质。
  在《论语》中记录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将其运用到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上课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时,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发言让他们从其他人身上借鉴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2.2 道家思想作为管理准则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他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什么,对于什么来说,老师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将初中生管理好,让他们在这个时期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提升他们自己的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与此同时,不要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反而忽略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正处于一个懵懂的年纪,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老师在此时要管理好学生。同时,老师也不能懈怠,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言传身教。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同学之间有一些小摩擦或小矛盾,教师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使学生自己解决,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也可以将无为而治的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在面对一些小问题时,并不需要把矛盾放大,大家各退一步,便能够解决问题。当然,在面对校园欺凌等严重的问题时,并不能用这种思想来解决。所以教师要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思考与行动。
  2.3 法家思想作为纪律法则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纪律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纪律并不只代表约束,只有在规则当中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纪律和规则的制定,使初中班级的学生人人都遵守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班级的秩序才能很好维持下去,同学之间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处。同时在规范的管理之下,班级也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法的作用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是从“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角度提出来的,而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一种目的”的角度来认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将这两者进行一个完美的结合,对初中班级的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墨家思想作为行为准则
  墨家的创始人是稍后于孔子的又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墨翟。墨子的思想纲领是以“兼爱”为核心的“尚同”“非攻”论。墨子的十大主张为:兼爱、尚同、尚贤、非命、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天志、明鬼。另外也有丰富的逻辑学、自然科学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兼爱”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心怀大爱,爱人如己。在“兼相爱”中达成“交相利”。友爱同学、互帮互助、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形成良好的社交思维、社交风格、社交模式。
  墨子思想最特异、最得力处不在于他所知所行的具体主张,而在于他注重效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逻辑。墨子认为判断言论是非要有标准,否则就会逻辑混乱、是非不明。应当鼓励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鲁问》中的一句“择务而从事焉”。体现了墨家思想中更核心内容“从事”二字,墨子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实践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中更应该理论结合实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应当鼓励学生注重实践,避免纸上谈兵,多看、多思、多做、多想。在实践中验证真理,学得知识,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2.5名家思想作为思维准则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注重于名实关系研究的思辨学派,名家在先秦的著作中最早被称之为“辩者”。“善辩”是这些“辩者”的特点。名家重思維为中国古代逻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名家逐渐没落。直到近现代,学者看到西方逻辑科学在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尤其哲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对名学重新展开研究。名学善于思考诡辩。最著名的莫过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理论。青少年思维天马行空,正是培养思维逻辑的好时机。学生更多地了解名家思维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发现更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奇角度。有益于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切入问题的角度,发散思维。提倡一题多解并加以奖励。为学生的生活寻找更多可能性。
  此外,“辩”是一种态度;“善辩”是一种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辩驳不赞同的观点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意识。在课堂上,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交流,互通有无。甚至乐于采取课堂辩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自信,锻炼口才,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能更好的表达自我,帮助学生进步。
  2.6兵家思想作为处世准则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一家,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做了何种事情,其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取胜。在非战争时期,也很有必要将面临的每一件事情都当作是一场战争来处理。全力以赴、目标明确、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言传身教,从生活小事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处世观。
  3.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凝结了多少前人们的汗水、泪水以及血水的结晶,学校可以将其融入到一些校园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加,在这些活动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使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初中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记录和校园管理等可以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使得学校对于这些更加游刃有余。班主任在这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需要积极努力地发挥他的作用,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美好德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妮.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6(33):102.
  [2]曹冬腊.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9(3):2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8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