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汶上县粮食安全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华媛

  摘 要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富强的保障。基于此,对当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粮食安全面临的多方机遇与挑战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研究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49
  1 汶上县粮食安全生产现状
  1.1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2019年全年汶上县粮食产量67.06万吨,单产为450.08 kg。其中夏粮单产为455.98 kg,总产量达到31.16万吨;秋粮单产为445.08 kg,总产量达到35.9万吨。油料总产7 129.99 t,棉花总产107.65吨,蔬菜总产22.88万吨。
  1.2 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升
  汶上县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粮食产能平均提高9%,每667 m2均粮食产量提高50 kg,荣获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县、“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称号。截至2019年底,当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有4.67多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1.3 土地产出能力逐步增强
  汶上县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大力推广“三降两增”模式,即降低化肥、用水、农药使用量,实现增产量、增品质的目标。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超过在田作物的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39%,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到1.2万吨,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点500余个,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0.67多万公顷,插杆式、卷盘式、指针式等喷灌机2 000余台(套)。全面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科学减量使用,建立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基地,农药利用率达到39%,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下降率达到1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
  1.4 农田水利建设逐渐完善
  汶上县依托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河道治理工程等项目,启动泉河下游、小汶河、泉汶渠治理工程,完成大汶河防洪治理、引汶补源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河湖相通、清水长流的现代生态水系,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生产格局,为抗灾丰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 汶上县粮食购销市场通畅
  粮食市场放开以后,国有粮库和私营粮商凭借各自的优势,打开了粮食购销市场,目前粮食购销市场通畅且能够实现“四保证”。
  2.1 收购市场有保证
  私营粮商凭借其灵活不受限的优势,在粮食收购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后凭借庞大的国有资金作后盾成为粮食收购的主力军。据粮食局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汶上县粮食库存中有158 140 t小麦,其中国有收储企业库存122 359 t,占比为77.4%;非国有库存12 781 t,占比8.1%,面粉加工企业库存
  23 000 t,占比14.5%。2019年粮食销售95 243 t,其中国有收储企业销售66 637 t,占比70.0%,非国有企业销售9 606 t,占比10.0%,面粉加工企业销售19 000 t,占比20.0%。这组数据说明,私营粮商只是充当了粮食购销角色,靠向外销售赚取差价生存,一般不搞库存,而国有粮食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以收购库存为主。
  2.2 收购资金有保证
  国有粮库由于有农发行的贷款支持,收购资金充足,近年来汶上县国有粮库不存在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收购粮食的现象。私营粮商由于经营方式比较灵活,粮食收购后一般不储存粮食,都在短期内出售粮食,资金回笼快,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
  2.3 收购价格有保证
  近年来,无论是国有粮库还是私营粮商,基本上都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保护价收购小麦,價格不存在大起大落,忽高忽低的现象,小麦市场收购价格比较稳定。
  2.4 农户售粮有保证
  收购价格稳定透明,农户惜粮待价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大多数农户基本都是留少许口粮后,余粮及时出售。因粮食市场购销渠道畅通,粮食随时可买可卖,而粮食收购部门也能保证库存,不存在收不上粮食或者无法售粮的现象。
  3 汶上县粮食生产的SWOT分析
  汶上县粮食生产发展有着自身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劣势,面临着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用SWOT分析法对汶上县粮食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3.1 “S”优势分析
  3.1.1 气候适宜
  从地理结构上看,汶上县地处鲁西南,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地质、水源、土壤和生态环境不仅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而且适合种植西瓜、葡萄、西红柿以及黄瓜等各类果蔬,生产的白莲藕、大荸荠曾是名优特色农产品,出产的芦花鸡独具汶上特色。
  3.1.2 良好的地理区位禀赋
  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临古城兖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电商+物流”发展步伐坚实,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物流网络为汶上粮食走向全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2 “W”劣势分析
  3.2.1 农业抗灾能力仍显不足,防范意识薄弱
  年季间冷暖、干湿差异明显,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干旱、洪涝、寒潮、大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部分农民侥幸心理较重,不接受农业防灾避灾知识、技术,防灾避灾意识仍然不足。
  3.2.2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近年来,因种粮收益与务工收入有较大差距,许多农民放弃发展粮食生产进城打工,部分土地“抛荒”,阻碍了资源的规模化效益,制约了农业适用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导致粮食生产高成本而低劳动生产率、低收益。
  3.2.3 种粮成本居高不下
  2015年以后,粮食价格的提升幅度受到了一定限制,然而农资价格却依旧维持上升势头,农药、化肥、种子、机械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增长,居高不下,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2.4 农民存粮意识淡薄
  存粮户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粮食保障能力,储粮设施也比较简陋。农民普遍缺乏储粮安全知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较薄弱,因粮食霉变、虫蚀鼠咬等原因造成粮食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3.3 “O”机遇分析
  3.3.1 政策环境
  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农资综合直补等“高含金量”的惠农政策。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8〕2号)提出,把粮食安全意识贯穿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全过程,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等典型示范作用,建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绿色生态、效益良好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3.3.2 科技兴农
  汶上县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粮食生产基本思路,建立完善了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体系、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等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此外,当地还邀请省农广校和市农科院农业专家开展“精准扶贫、科技兴农”为主题的农民技能培训,指导服务农业生产,实现了粮食连年丰产丰收。
  3.4 “T”挑战分析
  3.4.1 种粮成本居高不下,种粮积极性下降
  目前,汶上县粮食生产正处于高成本高投入时代,一方面,农民为增加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投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种粮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普遍低迷,农业生产效益明显降低,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下降。
  3.4.2 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农人口明显下降
  汶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从事务农工作的相对来说是年龄比较大、文化层次较低、劳动力弱的老人,再加上外出务工的收益比在家务农高,极大地挫伤了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
  3.4.3 农业污染严重,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的不合理使用;农、兽药残留超标;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农业污染问题已经转变为多方面、立体式的污染,极大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4.1 切实加强政府支持引导
  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种地养地结合,提高粮食产量质量,使“藏粮于地”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制定出台并落实相關鼓励政策,加大对粮食种植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谁种植补助谁,谁种粮多奖励谁,谁经营的好奖励谁”,以调动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实现“藏粮于民”。
  4.2 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整合农民培训师资资源
  强化培训,对各涉农科技部门和农广校、职教中心等师资资源按照新型农民培训要求统一整合,采取“请进来培训、送出去深造”的办法进行知识更新和结构完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常规与重点相结合的办法,分层次对农民进行培训,实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4.3 加强储备粮监管,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建仓资金的投入,扩大粮食仓容量,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现代化粮仓,提升仓内粮食管理水平。吸收有技术、有文化的年轻新生力量充实到粮食保管部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4.4 提高生产科技水平,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土壤质量不下降,加快推广“高产、优质”粮食品种和高产、高效技术,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使没有种植意愿或者无能力种粮农民的土地流转到高素质种粮大户手中,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粮食。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1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