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省荞麦生产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翠明 刘荣甫

  摘 要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基于此,针对江苏省荞麦生产情况与经济价值进行调查,分析讨论荞麦生产情况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合理性的优化建议,促进江苏省荞麦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 荞麦;生产情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44
  在江苏省荞麦生产情况与经济价值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户对新品种及施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施肥量较少,新品种的播种面积较小,对新品种和新栽培技术的了解也不多,制约了荞麦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大力向农户推广最新品种和最新的栽培技术。
  1 现状与问题
  1.1 调查案例
  2019年5月—2020年3月,江苏省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联合对江苏省的荞麦生产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中,对泰州市泰兴市、泰州市姜堰区、南通市如皋市、扬州市江都区、连云港赣榆区5个市(区)10个乡镇的125户农户及5个专业合作社和2个农业管理部门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从业人员概况、荞麦种植面积、品种及来源、播种时间、产量、收购价格、施肥量及种类、使用农药情况以及农业补贴等,初步掌握了江苏地区荞麦生产的状况[1]。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与农户的沟通状况良好,农户积极回答此次调研中的问题,使得本次调查的结果有着较强的可参考性。
  1.2 江苏省荞麦生产分布
  江苏省属南方秋冬荞麦区,荞麦种植非常普遍,主要分布在徐州、淮阴、盐城、扬州、泰州和南通高沙土地区。其中,泰兴市、如皋市、姜堰区、江都区等是江苏省荞麦种植优势区域。目前,江苏全省荞麦常年种植面积3万公顷,单产水平1 200 kg·hm-2左右,总产4万吨,其中甜荞是主要的种植品种,其单产量约为1 200 kg·hm-2。2020年中期,全省荞麦种植面积达6.7万公顷,单产450 kg·hm-2,总产3万吨。江苏地区荞麦主要作为秋季填闲和备荒救灾作物,种植面积小且零散,主要种植在一些排灌条件较差、不能种植水稻的田块或者生育季节较短、种植其他作物不能成熟而又适宜荞麦生长的田块,以提高复种指数或作为受灾后的补种作物。种植品种以甜荞麦为主,前茬作物多为春大豆、春玉米、春花生等[2]。目前,随着蔬菜种植的兴起和农业休耕土地的要求,为了茬口布局,春播荞麦在江苏省也有了零星种植。在荞麦发展中,江苏省鉴定了众多荞麦新品种,筛选出“榆荞4号”等,并进一步促进荞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向扩大化方向发展。
  1.3 施肥情况
  调查区域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5 m,年均日照时间为1 958.1 h,年均气温为15.8 ℃,无霜期约220 d,年均降水量1 031.7 mm。荞麦种植地绝大多数为旱地,土质砂壤,含有的有机质和磷钾元素较少,土壤的肥力较低,因此只有适当施肥才能确保荞麦高产稳产。在调查过程中发现,125户农户中有111户不施肥,只有14户认为荞麦生产有施肥的必要,且施用的肥料多为尿素或复合肥,普遍存在施用肥料品种不当或施肥配比不当的情况。此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秋荞麦每公顷施钾素45 kg能使产量增产30%以上,肥料利用率高达37%。春播荞麦由于植株较矮,分枝少,生育期相对较短,且不易倒伏,施肥增产效果更显著。
  2 对策
  2.1 完善沟系配套,做到能灌能排
  荞麦生长周期较短,生育期在65~75 d。调查案例地区125户农户中有124户荞麦种植安排在旱地上进行;只有1户种植在“水改旱”地,还是由于水稻播种前浸种时间过长导致未出苗,又错过了水稻补种的时节,被迫改种的荞麦。在不太干旱的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前先浸种过夜,让种子吸足水分,再播种和盖种,这样容易长成齐苗。幼苗期,由于有较庞大的根系,所以能忍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不足,但土壤持水量需保持在70%左右才有利于植株生长和分化。开花结实期荞麦对水分的需求最高,此时要求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80%,空气湿度应在70%~80%较为适宜[3]。在有灌溉的地方,应及时疏通沟系,干旱时及时灌水,以畦灌或沟灌为好。江苏省属长江中下游地区,秋荞麦生长期间雨水较多,而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与积水,所以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尤其是稻田种植荞麦,更应注意开沟作畦,建立良好水系。如因抢茬播种,未来得及开沟,播后应立即疏通沟系。总之,良好的配套沟系是保证荞麦产量稳定的前提条件。
  2.2 重视中耕除草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定期中耕除草工作,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除去田中的杂草,中耕除草的针对性较强,能够简单直接、干净彻底地除去杂草,給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一般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都会进行多次中耕除草,除草要趁早、趁小,尽早将杂草消灭在萌芽时期。人工中耕除草的目标更加明确,操作更加方便便捷,株间的杂草也能被及时除掉,除草的效果也更好,但工作效率较低。机械除草的工作效率高,但灵活性低,株间的杂草不能除去,且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对作物造成伤害。此次调研了解到,98%的农户会在播种后的30 d左右进行人工中耕除草,为荞麦生长创造优良的环境,使荞麦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中耕除草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荞麦幼苗生长[4]。同时,还有除草增肥作用,是值得采用的增产措施。一般荞麦中耕在第一片真叶出现后进行。在第一次中耕时,同时需要疏苗间苗,去除弱苗、病苗,提高植株的整齐度和壮苗率。中耕次数与土壤状况有关。一般春荞麦,由于春季杂草多,需要中耕2~3次,夏、秋荞麦1~2次即可。荞麦由于生长迅速,中后期已封垄,杂草在遮蔽下死亡,可不必再中耕。据报道,中耕可增加单株粒数和粒重,能提高荞麦产量30%左右。在多雨的江苏荞麦产区进行中耕,还具有加强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根系良好发育的作用。为了能够提高除草效率且确保除草效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鼓励农户合资购买中耕除草机器,每3~5户农户购买一台即可。   2.3 重视农业的科技化发展
  由于农业种植的效益较低,调研区域的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都到更加发达的城市工作,留在农村的常住人口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所以智能化机械、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区域难以迅速推广。由于人手不够且劳动力体力不足,农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作物缺乏优良的生长环境,产量也较低。随着人们对荞麦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的认识,荞麦由过去的填闲作物转变为具有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荞麦加工产品种类也日益增多,种植荞麦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荞麦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荞麦价格的提升,农民也希望能够提升荞麦的单产[5] 。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推广机械化、智能化、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提升荞麦的品质和产量,使农民看到种植荞麦的优势,是农业主管部门和推广部门的义务和责任。
  以推进农业的科技化发展为例,1)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条例,鼓励农业科技的研发,每年按时拨出相应的款项用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在智能化时代,将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农业中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2)为了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国家应该提升对农业科研的经济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对农业科研进行研发;3)国家还可以以县为单位,每一个县建立农业科研发展部门,负责该县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农业科技发展部门每年对县内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评选出农业科技发展状况最佳的10家农户,并给予2万元的经济奖励,以此来激发广大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每年组织两次农户经验交流大会,邀请最佳农户分享种植经验和技巧,邀请相关专家来传授最新科技和经验,通过提升农户的种植经验来推进各地的农业科技发展状况。
  2.4 加强农业重视程度
  加强农业重视程度,要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出发对江苏荞麦生产进行倾斜,从而进一步激发江苏荞麦种植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利用国家燕麦、荞麦体系泰兴综合实验站落户这一契机,促进江苏荞麦种植进一步发展。在资金方面,则应该促进资金向荞麦种植方面倾斜,做到科研计划扶持、生产规模扶持,强调资金向荞麦种植倾斜,并不是强调单纯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而是需要将资金用在实处,强调剩余资金回收,保障资金的落实程度,确保资金计划的可实施性。资金也应该用于建立优质生产荞麦基地,做到荞麦生产规范化、规模化,采用大机器生产,充分排除人为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漪清.张家口市燕麦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19.
  [2] 张海博,刚永和.燕麦在青海高寒地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6):153-154.
  [3] 刘荣甫,常庆涛,陈学荣,等.江苏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6):389,396.
  [4] 刘荣甫,王全友.荞麦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5] 苏怀鲜,黄朝宾.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分析与思考[J].南方农机,2020(11):2.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1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