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多

  摘 要 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农林牧副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一直困扰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问题成为畜牧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基于此,分析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并以实际畜牧养殖羊牛中的布氏杆菌病防控为例,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进行分析,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动物疾病;畜牧养殖;病因;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79
  畜牧养殖技术是重要的动物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细心管理,保证动物健康生长,确保畜牧养殖的效益。疾病是导致畜牧养殖减产的重要因素,有效防治疾病对于促进畜牧养殖产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想要真正有效预防疾病,分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类型、疾病病因尤为重要。
  1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分析
  畜牧养殖动物患病种类较多,不同疾病对动物影响不同,有些疾病并不会导致畜牧动物死亡,但有些疾病为害性大、传染性强,很容易导致畜牧养殖减产。通常对畜牧养殖产量影响较大的两类常见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为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
  1.1 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即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这一类疾病发病率较高,且传染性较强,可以通过病毒、细菌、真菌等形式扩散与传播,严重时还可能传染给人。通常情况下,畜牧养殖过程中大量畜牧动物都汇聚在一起,动物之间的接触不可避免,为这一类疾病的快速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通常传染性疾病会导致畜牧养殖动物出现腹泻、肌肉损伤、死亡等情况,对养殖户经济效益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而且传染性疾病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地域性,不同区域的畜牧养殖传染病存在一定差别,不同季节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也不同。
  1.2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除了传染性疾病之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导致畜牧动物出现这一类疾病的主要病因在于寄宿在畜牧动物体内的节肢动物和蠕虫。畜牧动物体内存在寄生虫,会导致畜牧动物原本的营养物质被寄生虫吸收,引起畜牧养殖动物出现生长过缓、体型瘦小等情况。寄生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还会转移,从一个畜牧动物体内转移到另一个动物体内,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病害传播,对畜牧养殖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2 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病因
  畜牧动物出现疾病的病因诸多,除了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影响之外,导致畜牧动物出现疾病的原因还包括人为养殖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等。
  2.1 人为养殖因素
  畜牧养殖属于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养殖工作,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的养殖技术对养殖效果影响十分明显,如果养殖技术不过关,会导致畜牧养殖动物消瘦甚至死亡,进而导致养殖效果大打折扣。1)养殖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了解不足,动物养殖不够科学与合理。个别养殖户对畜牧动物养殖认识不足,认为畜牧动物养殖十分简单,不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随便选择一个场地搭建养殖棚后便开始养殖,动物无法有效抵御外界环境,影响到动物的健康生长[1]。2)养殖管理不到位。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发现动物出现疾病,还未对畜牧动物疾病病情进行分析与判断,便滥用药品,动物疾病没有得到对症治疗,导致部分动物残疾甚至死亡。3)部分养殖户没有学习意识。部分畜牧动物养殖户缺乏学习意识,不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平时也很少学习相关的养殖技术内容,在养殖过程中闭门造车,对新型畜牧动物传染疾病认识不足,没有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畜牧动物受传染性疾病影响较为严重。
  2.2 外部环境因素
  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环境受到污染,会给畜牧动物感染传染性疾病或者寄生虫病创造条件。养殖环境是养殖户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较容易忽视的因素。在养殖过程中,畜牧动物主要生活区域为养殖基地,如果养殖基地环境与畜牧动物实际生长所需的环境不同,畜牧动物长期处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为了使得自身更加适应环境,机体各项机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出现代谢性疾病或者功能性疾病。另外,养殖环境不够卫生是导致很多寄生虫滋生的重要原因。在养殖过程中,某些养殖户对环境卫生重视程度不足,畜牧动物生存环境脏乱差,一些细菌、病毒与寄生虫滋生速度快,会导致畜牧动物感染传染性疾病或者寄生虫病。
  3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3.1 加强畜牧动物饲养管理
  养殖户应加强畜牧動物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畜牧动物生存环境,有效预防寄生虫病与传染性疾病发生。1)科学选择畜牧动物所需要的饲料。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畜牧动物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宜动物生长的饲料,为动物健康生长提供基本保障。在饲料选择上,养殖户需要理智、科学,选择正规的销售商,且在购买之前需要对饲料品质进行检查,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饲料。2)加强畜牧动物养殖环境打造。在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根据所处地区不同适当搭建动物棚架,确保动物群居生活环境相对稳定,避免环境变化过大。同时适当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剪毛处理,避免动物出现疾病。3)注重养殖环境卫生控制。在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畜牧动物长期休息、停留等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卫生,避免一些病毒与细菌滋生。
  3.2 完善畜牧动物养殖基地设施
  养殖户在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需要完善畜牧动物养殖基地设施,为畜牧动物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1)注重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工作。养殖户在建设畜牧动物养殖基地时需要充分考量本地环境状况,选择利于排水、清理、通风的位置进行基地建设,为畜牧动物养殖基地维护与管理打下良好基础。2)完善畜牧动物养殖基地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养殖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完善养殖基地排水系统、排污系统等,确保污水与粪便可以及时排出,有效抑制细菌与病毒传播。3)畜牧动物养殖基地选择需要尽量避免在居民集中区域,避免畜牧动物养殖对附近居民造成不利影响,促进畜牧养殖质量有效提升[2]。   3.3 采用科学的动物检疫措施
  为了避免滥用药物等情况出现,养殖户在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动物检疫措施,做好畜牧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控,促进畜牧动物健康生长。1)定期对畜牧动物进行检疫检查。养殖户需要定期對畜牧动物进行检疫检查,建立动物健康记录表,及时记录动物的具体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动物出现感染疾病倾向时做好相应的防疫工作,减少动物疾病对畜牧动物养殖效果造成的不利影响。2)科学对待新引进的畜牧动物。对于新引进的畜牧动物需要进行观察与消毒,在确定其不会对原有畜牧动物产生不良影响之后再将其放入到畜牧动物群体中。3)科学处理感病畜牧动物。一旦感病动物出现传染性疾病,需要第一时间将感病畜牧动物与正常动物隔离,待感病动物康复之后再解除隔离,避免传染性疾病进一步扩大。
  3.4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具体应用
  布氏杆菌病属于畜牧动物细菌性疾病,该病的病原布氏杆菌可在畜牧牛羊等的巨噬细胞内繁殖和存活,改变牛羊体内吞噬体成熟过程,抑制B细胞增殖,对牛羊免疫作用产生危害[3]。此疾病易感、范围广、传播途径复杂、可多动物交叉感染,对畜牧养殖经济效益影响较大。面对此种疾病,主要防控策略如下。1)利用血清检测手段对牛、羊每年进行一次检测,奶牛每年进行2次检测。2)牛羊在转运过程中检测合格后方可调出,并在调入地隔离30 d后,再进行一次检测,牛、羊无问题后解除隔离。3)给牛羊接种疫苗。4)对牛、羊养殖场定期消毒,消毒区域覆盖棚舍内设备、设施、垫料、居住场所等。5)做好人员防护,佩戴护目镜、防护口罩等。6)加强防控技术宣传。
  4 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包括人为养殖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在防控过程中可以从病因出发,阻断畜牧动物发病病因,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养殖户可以加强畜牧动物饲养管理、完善畜牧动物养殖基地设施、采用科学的动物检疫措施等,有效促进畜牧养殖效益增长。
  参考文献:
  [1] 熊芳.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兽医导刊,2018(4):125.
  [2] 申华伟.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分析及有效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8(2):18.
  [3] 阳爱国,陈冬,郭莉.2016—2017年四川省奶牛主要养殖地区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5):93-95.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1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