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翟梦晗

  一﹑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诗的魅力
  邓老师认为朗读在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要,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可通过对经典诗文反复的强化诵读,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课前,邓老师让学生读已经学过的诗歌《再别康桥》和《双桅船》,这个课前环节的设计既起到了巩固旧知的作用,又营造了一种优美的高雅的诗歌学习的氛围,可谓一举两得。然后才进入到对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练习册上的作业)的学习。
  课堂上邓老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朗读情感 ,感受诗中语言的魅力,与诗人进行情感的交流。邓老师鼓励学生要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去品味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在想象中还原诗歌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通过反复诵读,逐步理解理解艾青在诗歌中蕴含着的激昂悲壮﹑充满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满怀着对土地、对家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在品味中提高学生对诗的欣赏能力
  邓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一只鸟”的特点来把握这首诗歌流溢的情感,学生抓住“一只鸟”的“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思考: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通过不断深入对诗歌本身的品味,学生明白了诗人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机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对情感的强化;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前面加上 “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这也是诗人对情感的强化;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倾尽全力为土地歌唱,和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依然是诗人对情感的强化;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独白,艾青用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这是情感的升華!
  邓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设计问题,使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回归到学生身上,使学科内容,通过教育,真正转化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
  三、在创作中让学生表达审美的体验
  邓老师通过前面“诵读”与“品味”两个环节,让学生对诗歌进行了审美体验,第三个环节则需要在学习写法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学生在纸上依次写出10种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的名称,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将这些事物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从以上这些事物中选出最感兴趣的事物,并畅谈自己对其最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成为师生生态互动、和谐共处的思想交流的乐园。老师趁热打铁:“你们正处于诗一般的年龄,这个年龄远离诗歌是令人遗憾的。那么我们就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来写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我是……》。写诗时,要选择自己有兴趣,他人也感兴趣的来写,这样才能有真情实感,引起他人的共鸣。”邓老师还提出借鉴本诗的写法:“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思考如何借助语言来升华情感。”学生于是进入写作环节。
  学生们写的诗,尚显稚嫩、粗糙,但都大胆的想象,抒发了真情实感。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与审美能力,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最为可贵的。
  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珍视学生的诵读感受,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独特品悟,尝试着用诗歌这种创作形式来传情达意……使得这节课韵味无穷,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宛如一篇构思精巧的佳作。每一个环节都是某一方面语言能力的训练,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语文学习的殿堂,充分发动学生去感受,去交流,去概括,去创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语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极富创造性,并逐渐促进人的成长和生命完善发展,最终实现生命质量整体提升。
  课后,我向邓老师说:“您的课给人那种气定神闲的感觉,令人特别舒服。您为什么能做到那么‘稳’呢?”邓老师向我面授机宜:“讲课就像带领学生散步,师生的步子要协调。教师不能走得太快,把学生抛在后面;也不能步子迈得慢,使得学生不敢前进。”是呀,邓老师课上表现出的沉着冷静、不急不躁、温声慢气的气度,是由他内在的修为换来的,是他始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顺应 “热带雨林”课堂丰富的层次性、多彩各异的规律,回归师生和课堂环境的“生态位”,他的一招一式,无丝毫的哗众取宠之感,似乎在不经意中,就把我们常常没有落实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实现了,把我们经常忽视的东西又放回到学习过程中,令人有“繁华落尽见真淳”之叹慨。
  总之,邓老师的课堂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让我充分领略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也让我更加期待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春光明媚的那一天!“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剔除了一切急功近利的心理与行为的“生态”教学环境,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也许正是因为邓老师等名师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成就了他们的今天。也许我们永远不能成为名师,但是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却可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6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