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丹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提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关键。高职教育最终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将校企合作渗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及对策,为高职学生走向就业市场夯实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据中国商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上涨比例达3.15%,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行业景气指数低,社会经济下行,公民收入和就业都面临巨大压力。这标志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艰难。面对这些情况,我国高职教育更应该找准办学定位,改善教育环境,完善教育制度,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目标,践行职业梦想。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20世纪50年代,舒伯提出了“生涯”的概念,他所指的“生涯”就是职业生涯,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仅停留于职业指导层面,它是一个人在客观评估自我能力的基础上,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主观分析,定下职业目标,最终奋力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会静止于某个点,它包涵一个人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全部角色的动态过程。高职大学生正是面临人生的探索阶段,他们需要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帮助下,通过对自我兴趣、自我优缺点进行客观评判,结合所处社会环境,定位与自身能力相符的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及职业生涯,为将来走向社会顺利踏入职场作好铺垫。
  二、高职院校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如今,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存在职业满意度低、离职率高、职业稳定性差等因素。要想改变这些不良因素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就要重视对毕业生在校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步伐明显滞后,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课程师资缺乏专业性、课程内容缺少企业参与度等现实问题显而易见。
  (一)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职院校已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修炼学生职场素质模块。通常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大二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大三学年开设创新创业课程[1]。这三门课程贯穿于每位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得到提升。但现实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讲授的内容更多倾向于关注书本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均相同,这种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通常是递交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就算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在后续二年的学习生涯中,学校老师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继续跟踪,学生也没有向老师反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需要重新评估调整。高职院校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过程性、系统化和跟踪指导,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课程导师缺乏专业性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参与授课的教师群体主要是以辅导员、学生中心、就业中心的老师为主[2],这些教师虽然在学历上占有优势,但他们大多数未受过系统的培训,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领域知识了解甚少,更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咨询领域实操锻炼。人们常说“学高为师”,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身就应该俱备十倍乃至百倍于一桶水的知识。可见,随着社会发展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仅有“一杯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水平的实力对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且直接影响该课程最终教育教学成效。
  (三)课程设置企业参与性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环境,会出现焦虑、依恋、盲从等恐惧心理。目前部分高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用的是自编校本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均是校内授课老师拟定,老师上课以理论教学为主,深层次的专业内容引入较少,导致课程结束,学生都不能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最终意义[3]。如果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效果会有所改变。比如,大一大二时企业导师进入课堂以讲座形式普及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等相关知识,学生于大三进入合作企业完成在岗实习任务,企业导师严格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这种校企合作情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毕业后冲入职场打牢根基。
  三、校企合作对推进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推进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化办学的职业教育机制。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模式,共同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职业标准为主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人才。借鉴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为社会培养良好品德、毅力坚定、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一)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面临就业时往往感到迷茫然失措,在“继续升造还是直接就业”选择中来回徘徊,有的学生对找工作陷入绝望,不知道何种职业适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專业技能是否能胜任企业用工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增强自身职业技术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专业特点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生涯决策,而不是盲目跟风迷失求职方向。
  (二)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当下的职业环境,企业对用人要求逐渐提高。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是企业在录用员工时重点考察的一项指标。这些职业素养的形成光靠校内课堂教育远远不够,必须要通过企业导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缩小企业岗位与学生素质的实际差距,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拓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企融合渠道,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一起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专业教学,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在校企合作中得以体现。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通过校企合作,设立“校企”联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先导[4]。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市场要求。学校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边做边学来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立由学校、企业双方联盟的校企合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研究校企合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满足彼此的需求,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双方互惠。
  (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确立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建设,邀请知名企业专家参与修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会理解的更透彻。将校企合作渗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也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实现企业和学生双赢。
  (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库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指导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生涯教学实践才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想要取得实际成效,除了依靠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更要依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不断提升自身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水平,才能指导在校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为就业做好准备[5]。建立校内与校外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库已十分迫切,学校规划师要对职业咨询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学科,如教育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等内容补充学习,并积极参加全球生涯规划师、职业指导师等技能培训,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另外,可以依赖校企合作渠道,聘请职场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或企业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补充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对学生展开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与外部工作世界,理性面对职业抉择,合理做好规划,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均与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有关。高职学生只有尽快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才能成为素质全面、专业能力拔尖的职场精英。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实现高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善战.“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211-222.
  [2]王玉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8):15-16.
  [3]姚钰,胡雨桐,郑思思.高职院校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23):45-46.
  [4]褚夏.高职大学生職业生涯规划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0):222-223.
  [5]孟宝珠.关于高职院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77-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8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