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美学在园林建设中的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传统美学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但其共同的特征则是人类发展的智慧结晶,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融合、碰撞的结果。影响着园林的设计、建设、布局、格调、色彩以及风格等特征,是整个历史时期民俗文化的缩影,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而园林建设中多以山水自然风光的融入体现传统美学的特色,高度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融合统一,共同进步与发展,通过园林建设体现了传统美学中所寄寓的人类美好的生活愿望等。
  关键词 传统美学 园林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美学体现着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各民族人民的思想智慧结晶。在建筑中充分体现传统美学的文化魅力,是对我国园林建筑的最高体现。传统美学其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文化韵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审美意趣,以及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空间建设。传统美学之所以受到园林建筑的推崇和广泛使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美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
  1传统美学对园林建设的影响
  1.1发展的影响
  传统美学中儒家传统思想对于建筑有著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封建社会园林建筑的对称性等特征立足于文化的沟通交流,如祭祀建筑等。传统美学中园林建设追求的最高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与美学观念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体现,即纯任自然与天地共融的世界观的反应。这一宣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题,是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注重体验自然与人的契合无间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政治发展的目标。我国早期的园林建筑充分体现着儒家思想,与自然相呼应的建筑。后受到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建筑中多以超脱自然、寄情山水之上居多,体现了自然景观与诗情画意的结合。既可以体现纯普通建筑的简谱,又可以获得寄情山水的神仙先私家园林就此应运而生。而后园林建筑与传统的诗情画意相融合。在自然景观上,将自然之美与建筑之美相融合,呈现出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园林建筑获得了成熟的发展。
  1.2立意的影响
  传统美学无穷的智慧结晶。体现在自然山水园林建筑之间的高度统一,通过创造园林空间来创新建筑的表现形式。庄子的《逍遥游》中将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充分的落实到与建筑相融合的境地,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为明显的自然性,也表现着一种自然地情状,认为只有顺应自然而回归自然,进入“天和”的状态才能达到常乐的境界,所以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都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求打破形式上的中规中矩。大胆的对自然进行深入的研究,突破传统的山水限制和约束。通过传统的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中,提炼出更高更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从而创作出情景交融的建筑环境。超脱传统象征和意境与园林建筑的艺术融为一体。
  1.3布局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以及符合美学思想中建筑多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布局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的思想。儒家讲究中庸之道,注重事物的和谐、中正、均平、循环,布局体现出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之法,求得整体统一性。道家讲究追求自然万物本真状态,主张返璞归真、自然无为,摆脱外物的奴役,在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其园林无论在构图上还是情趣上都体现出了曲折多变和自由活泼的美学思想,而受这类思想的影响,园林建筑在布局上采取了天人合一,任其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因此,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建筑又体现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力图使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配合,相互增益,多以开放流通的形式自然和谐的色调,构建宛如人间仙境的园林建筑,体现凡朴归真的格局。其中典型的道家思想的建筑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多采用环境空间上灵动的表现手法,巧用地形划分区域,使每个景区布置都存在不同意境和趣味,使用疏密得宜、柳暗花明意境来追求传统美学园林建筑,造一张的精神。
  2传统美学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2.1平衡稳定节奏
  传统美学讲究对称辐射的特点,以此来体现园林建筑的庄严、肃穆的特征。中国园林是特殊的建筑艺术和空间艺术,特别注重园林艺术整体,通常用疏密、虚实、掩映结合的手法来展现园林建设的艺术气息。在园林建设中借助自然的轻松、自由的感觉,形成独特的节奏美,建筑与自然的连续交替呈现出的丰富韵律和节奏可以体现园林建设的美感。
  2.2升华意境、弘扬文化
  传统美学在园林建设中地应用,其遵循着空间与想象空间的遥相呼应。以点到为止的限制性空间背景观进行思考建设。对平淡无奇的园林景色进行感受、体验,用超越精神的色彩来描绘自然景观。以此来营造园林建设雅致幽静的特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美。如苏州园林中著名的“沧浪亭”,具有历史上最为悠久的自然景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巧妙构思,是道家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整个园林建设突出了返璞归真,寻求自然美观大方,以自然和谐之美为核心。“沧浪亭”不仅见证了我国传统美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思想,“沧浪亭”在升华了园林建设重要意境的同时,弘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美。“沧浪亭”在建设的过程中,体现了众多的自然景观,人文思想,更多的文化特征,将毫无情感的自然风景与人的思想结合,升华“沧浪亭”的意境,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历史悠久,闻名中外。
  2.3山水自然为主体
  中国传统的美学充分体现自然之美,将传统美学贯彻到人们思想中,将山水融入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形式比比皆是。利用水的纯洁动态之美,设计园林景观,以此来映衬园林建设的独特之处。另外,动静结合的自然水环境给人以深刻的视觉感受,通过水来映衬园林建设的景色之美,达到扩大视觉空间的效应。传统的园林建设与生活相结合,通过潺潺的水声融入音调和音质,赋予节奏感。如“怡园”创作上博采众长,取得苏州整个园林建设中最多的创作手法,获得了最高的评价。其在设计上与水池回环,围绕着整个园林建设的核心。整个水池与树木遥相呼应。“怡园”在设计上更加全面的融入了山水自然风光,进一步体现了山水自然风光之美,庭园建设与自然风光虚实结合的特征,增强了画面感,从整个园林设计中可以看出,处处体现这自然风光之美,传统的美学得以更好的诠释。纵观苏州园林以及历史以来众多的园林设计,大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山水作为依托,错落有致的构建设计园林景观,无处不风景,无处不是自然之美。可见,我国对传统美学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更富有魅力。   3传统美学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1园景融合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情景交融,赏园赏景相结合的设计应用。在合理安排景物设计的同时,构思巧妙,为园景的结合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园林设计过程中体现内外空间的互相渗透,借助内部的景色之美来升华园林建设的内涵。加之园林建设多以名人题词来生化意境,为园林添加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不仅体现着园林的艺术,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并运用远近相结合,虚实共用的原则提升园林设计的造诣,扩大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并以园内的景物点缀园外的风景,借景寓情,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3.2山水寄寓思想
  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建设与绘画、文学作品相互融合,高度体现着某一时期的园林设计特色,极具代表性。园林建设通常是历史文化中的政治、经济的重要体现,其在格局、色调等方面有着时代的差异性。但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通常都注重文学与艺术文化的高度统一。在提高园林设计的意境的同时,注重创造的技巧、建筑的构思,大量以升华艺术思想为创作核心。而传统的绘画、文学作品无不高度体现着传统美学的高超艺术,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绘画等作品展示着更多的人文思想,将上水作为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自然的美好愿望,对生活的期望,寄寓着人们的美好祝福等。而皇家园林则以气势磅礴的设计来体现壮丽山河,借助山水来体现庄严肃穆的园林设计,也以此来比喻大好河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3居住与欣赏并用
  园林建设不仅可以居住,而且可以供人们赏玩。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之时,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发展,在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与自然相融合的意境。在园林的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体现着某一时期的历史文明,影响着某一地区的建筑格调。在充分体现传统美学意境的同时,起为历史保留了更多的文物价值。在精神内容以及物质内容上为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文化,人生哲理,同时也赋予传统美学以更高超的意境美。园林建设的过程当中,多以书法名家、大家的真迹留存于世间,极具文物价值。反应某一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等,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因此,传统美学在园林建设中,不仅可以体现更多的人文文化,而且见证了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为历史保留了痕迹,指导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园林建设中高度体现着传统美学的高超设计手法、意境以及艺术气息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体现和集中表现。
  4结论
  传统美学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针对人文思想、自然风光以及山水寄情等多个方面,诗词歌赋、以及绘画等都可以成为传统美学的重点表现方式之一,且影响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同时传统美学还包括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诸多的文化内涵。指导着园林设计的整个规模、方式,体现着不同的思想内涵。传统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最具表现力者当属山水自然风光,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对园林设计的参与,加之综合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的设计理念,从整体上体现着园林建设的艺术特色,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可以说人类是传统美学的缔造者,无数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并逐步以艺术的特色展现给世人,也因此为后人留下众多出色的园林建设艺术,供人们瞻仰。
  *通讯作者:蔡熙
  作者简介:杨长娟,女,1985.07-,白族,云南大理,硕士,高校助教,美学、花艺、园林植物与观赏研究方向;通讯作者:蔡熙,女,1987.12-,白族,云南大理,大學本科,高校讲师,园林设计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汪训虎.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2] 王正刚,陈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意涵[J].宿州学院学报,2007(03).
  [3] 胡珩,沈守云,温婕.浅议文人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体现[J].广西园艺,2008(01).
  [4] 朱建龙.谈谈生态风景园林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
  [5] 曹林娣.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0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