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越发提升,作为集高效性、稳定性于一身的优秀传媒方式,为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崭新机遇,但是由于其具备匿名性特征,因而也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诸多冲击。高校应该充分契合时代发展进程,将新媒体时代下的挑战转化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 新媒体视阈 高校教育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社会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新媒体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为现阶段社会形态传播转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模式。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阵地,正在受到来自于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使得高校同时面临大量挑战和机遇。如何切实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解决其所带来的威胁显然成为高校需要解决的首选问题,这将会关系到学生未来成长以及我国社会制度的发展。
  1整合校园媒体,打造立体传播新模式
  充分守护高校中传统媒体的固有阵地,切实有效地保障意识形态的稳定传播,此举主要为缓解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冲击。传统校园媒体主要包含学院报、校园报、广播台以及校园电视台等等。学院报和校园报的特征是具备较为显著的时效性,内部存储信息量较为广泛,并且通常具备固定的受众群体,能够实现对校园内部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确管控。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的核心特征是具备较为强悍的渗透能力以及传播能力,在部分情况下甚至能够实现实时直播,有助于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合理增强受众群体的参与力度,保证学生群体的正常成长。
  全面推进高校校园媒体的构建,打造立体化传播新模式,这对高校的发展来讲,具有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高校校园新媒体主要包含高校官网、贴吧、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等,其核心特征是具有强力互动性以及广泛传播性,能够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趣味性和活跃性特征。高校师生既能够成为信息的获得者,同时也能够成为各种信息的发布者,同时还能够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对部分时间的看法与观念,这将会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无可或缺的帮助。所以,高校应该全面推进校园内部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发展,将内容优势作为核心支撑,不断加强自身传播能力以及威严性。
  2创新教育模式,实现思政深度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课程可以说是高校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路径,在新媒体视域的影响下,高校需要全面强化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融合充足的新媒体元素,充分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让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更为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群体的跳跃性思维需要。列宁曾经表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充足知识储备、实践能力,为学生传递各种国家政策、纲领、思想,而且还需要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术能力,全面理解并分析相关技术,能够精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以及其规律,挖掘寻找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正能量网络流行语,采取更加令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意识形态教育更为活跃,更好地承担其培养学生思想,促进其健康的责任。例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结束后,人民网曾发布名为“一张图看懂十九大”的图片,其通过足够活泼有趣的方式,使各种抽象深奥的理论元素变得更为简单,受到了学生群体的广泛好评。
  3强化互动教育,实现抽象理论到师生体验的转化
  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往往无法脱离全体师生的参与和亲自体验,需要积极地引领师生选取合适的活动内容以及师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最为有效地汇聚潜藏于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元素。为行之有效地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促使其转发参与,有必要在深度内容中融合大量图片视频,并针对性地引导师生利用形象化以及活跃化的符号,以此来切实有效地增强各种信息元素的时效性,将抽象的、和生活并无直接关联的意识形态转变成师生共同拥有的个性化体验,在反思的过程中引发共鸣和认同。此外,教师还需要制作大量适合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文章、作品或者微课视频,以此来促使学生更为清晰具象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社会发展建设的作用以及根植在其内部的科学魅力。
  4营造开放环境,争抢主流意识教育的话语权
  首先,新媒体需要积极地承担起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打造更为开放活跃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网络媒体需要切实有效地提升对各種新生社会热点以及社会问题的关注力度,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积极地引领各种健康舆论,更为有效地宣传报道主流意识形态新闻,在面对负面新闻的过程中,应该及时予以处理回应,切实有效地避免被负面信息所影响,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作用,在网络中引领学生朝向更为符合国家需要的方向成长。
  其次,全面强化对网络媒体的法治建设工作,合理规范网络行为,对各种网络信息的审核均需要足够严格,如果出现恶意干扰政治的言论或者损害政府形象的谣言,需要迅速予以制止并给予其相应处罚,净化网络环境。学生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做到积极弘扬正能量,不传播谣言、轻信谣言。
  5结束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往往面临着大量挑战,为切实有效地顺应当前社会发展潮流,高校应该构建更为完整的意识形态教育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洪洋.基于熵增原理对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J].办公自动化,2020,25(05):38-40.
  [2] 谢如欢.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措施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6):173-174.
  [3] 张蕾.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J].汉字文化,2019(23):12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0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