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丹

  【摘要】信息化时代正在加速推进教育变革。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有效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拓展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数学 教学改革 创新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死板、教师主导,互动较少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初中数学在学科特点又是偏于理性,对于逻辑能力要求较高。传统观念认为:“熟记公式是学好初中数学最有效的方式。”死记硬背,如此生硬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热衷感性事物,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积极实行新课程下初中教育教学实践及探索,对于目前的初中数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学的学习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需要掌握的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上课从简单的教师在一旁单方面的灌输知识,到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使学生真正参入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合理创建教学情境,知识点讲解环环相扣,主动启发引导、多维度互动,随时掌握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讲练结合,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不断转变为积极主动热爱学习。
  一、立足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记忆公式,大量做题巩固知识点,而是需要学生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反复思考给出问题的答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开展专业教学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等专项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掌握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规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典型案例,充实教学资料库;优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结合教学组织和管理方法,编写管理文件。認真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相关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教学手段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学科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二、丰富课堂教学,推进信息化大赛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教师,紧跟时代发展,从学生视角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针对“点”制作合适的资源,如微课比赛,微课的重点是短小精练,它是教师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围绕相关知识点开展的短小精悍、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嵌入互动环节,使学生时时处处可学,随时在线测评,相比传统教学资源获取快捷,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三、深化教学融通,构建学科间的桥梁
  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学习角度知识时,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时针旋转60度,分针转多少度。作为教师,积极推进数学内容与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融合,积极推进数学教学与教学管理的融合,积极推进数学教师与物理、化学专业教师的融合,让数学课陪伴学生成长的全程。多思考,多总结,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及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更新,让将最新的教学理念的方法引入工作之中,活化数学。
  四、启发思维,不断改革创新
  在数学课讲解过程中,通过富有趣味的设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锻炼探究和合作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意识,潜移默化中使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初中数学的数学体系,有利于对重难点的高效理解,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教学,从而活跃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创造,帮助学生发展多元化的思维意识,积极推进新时代新要求下的人才培育模式。例如,在讲解“菱形的性质”时,和学生一起回顾已掌握的几何概念,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的菱形实物模型,通过测量,折叠,进一步观察、讨论、分析、分小组归纳总结菱形的性质。经过动手展开操作,强化应用能力,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拓展空间观念,同时把学校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活动与课程教育、教师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大力实施初中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参加“互联网+”初中生创新大赛和各类学科创新竞赛活动,加快学校众创空间建设。
  五、立足教学一线,服务学生发展
  教师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书育人等情况都对学生有很多影响。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应该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发展。
  六、以人教版七年级上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例说明实施情况
  1.课程设计思路。以正方体展开图为主线,侧重于对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反复实践,互动交流研讨,进而获得知识,提升学生自信心和理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完成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实现教学练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师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录制微课小视频《正方体的展开过程》,其中包括两种正方体的展开图,再将其发送至班级钉钉群。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在家找一个或几个小正方体纸盒,自己尝试剪开正方体,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在课堂教学的环节时,让学生将预习成果先相互展示,然后教师在利用flash动画再次演示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让学生明晰正方体的展开过程。但是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相互之间有不同的展开结果?那么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展开图呢?”这时,教师再将提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磁吸教具,按组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亲手拆分,实现正方体展开的科学探究。在展开过程当中,还要让学生观察“需要剪开几条棱,才能把一个正方体完全展开。同时要数一数展开后的图形又有多少条边分布在四周?”在这个分组实践过程中,教师主动启发引导、多维度互动,随时掌握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选派不同展开方式的同学将各自得到的磁吸正方体展开图演示到黑板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踊跃,积极融入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融知识讲授、素质培养为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自制教具直观演示,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大胆提问、作出假设、教师引领,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特征,给出探究方向。并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实践,小组成果分享,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应用环节,来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知识,提升思考能力和思維整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学法指导适合学生实际,课堂氛围活跃有序,课内课外的教与学有机结合,师生的自由度和拓展度得到充分体现。
  4.教学效果。教师从学生的视角思考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磁吸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把控,更深刻,更自如;借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模型呈现给学生,同时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使学生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讨论中扩大将所教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学有所获,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有效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突出教学的直观性效果。
  数学是数与形的科学,学数学要勤思考并善于思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互动交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培养团队合作,信息化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有质量的教学,做人民满意的教育筑梦人。
  参考文献:
  [1]毛吉珍.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本理念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 :106.
  [2]张兴泰.浅论新课改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 :125.
  [3]郑燕娟.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模式探析——以人教版“二次函数”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2017,(14) :28.
  [4]纪慧芝.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 :105+123.
  [5]巫雪琴.新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内涵、体例与活动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09):5.
  [6]杨萍.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141.
  课题项目:
  1.2019-2020路北区小课题(初中几何教学中教具的制作及使用)课题编号:LB19048。
  2.2019-2020年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专项课题(国家“双高”建设背景下学校专业组群资源库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019ZJPG043。
  3.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国家“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结构化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ZY200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5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