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课堂提升课堂智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建林 陶雪梅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设是关键因素。作为职前教师的师范生,其驾驭智慧课堂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受到师范类高校的重视,对于智慧课堂研究及智慧课堂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智慧课堂的总结,立足于智慧课堂三个特点及维度,从职前教师从学校培训、教师主体回归、学生信息道德素养出发,阐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优化途径。
  “智慧课堂”解读
  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保证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师范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2019年4月,教育部颁布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再次强调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总体发展目标之一。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当前教育系统的一个研究重点就是智慧课堂。很多中小学开始普及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智慧课堂特点,探讨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探索与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从教育本义出发,智慧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聪明才智;其定义为:智慧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包含对自然、社会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与升华等所有的能力。
  智慧课堂是当下教育研究热点,很多学者持有不同的解读。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对于智慧课堂的特点研究,也有学者都提出不同见解。对此,刘邦奇教授总结为“智慧教室具有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与资源推送智能化特点”具有典型意义。
  “三个维度”推动力
  在智慧课堂前提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教育”智慧教学新模式,需建立“价值共创性、技术异化性、泛在性学习”三个维度,并形成三个维度推动力。
  价值共创性中的“价值共创”提法源于经济学领域,近几年才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使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价值的共同创造者,他们之间蕴含着一种“共生关系”。智慧课堂价值共创的核心环节是师生借助智能学习平台,立体、高效、持续沟通与交流,整合知识、激发潜能,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发展。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消费者;但在价值共创理论视域下,智慧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已经发生改变。教师完成“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的转变,学生完成“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回归。智慧课堂教学中所有教学要素及流程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价值共创要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的运用,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常规教学本非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生产”学生“消费”,教师一桶水满足学生“一碗水”。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常规教学更加复杂化,因为,教师要在智慧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价值共创,对教师(生产者)要求会更高。为实现价值共创,教师应学会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也就是“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技术知识”三位一体。当下,还没有一个最好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教师或所有课程的技术应用“处方”。相反,在智慧课堂情境中, 教师针对特定的主题内容(学科不同)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整合尤其必要。
  技术异化性中的“异化”本意是“脱离”与“疏远”,其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客体之间的分离和对立,甚至是客体超越主体,成为主体之外的力量反过来制约主体,从而造成“异化”。信息化技术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大量信息、图片、数据。但如果使用不当,信息技术可能产生“主人的职能”。因为“数据远远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可靠。”智慧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依赖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图片、数据,必然导致数据独裁。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一切便捷会产生大数据技术异化的后果。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象征,主导课堂教学,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智慧课堂则颠覆了这种结构,原因在于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占有者和消费者,公众拥有数据权力,对传统的等级权力体系形成了冲击。真正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师过于依赖“大数据”,而丧失话语权,会失去教学中的主体价值。导致技术异化的原因不少,但教师对网络大数据的过度依赖以及智慧课堂的诸多软件所呈现的信息爆炸现象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泛在性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智慧课堂中的泛在性学习指以在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手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利用随手可得的学习设备以自己的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泛在性学习具有高度整合性,整合了信息技术物理的、自然的、社会的多个领域知识,为学习者提供全面、多样的学习环境。中学学习阶段的对象是心智都不太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自制力差。所谓自制力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自觉地去克服困难,不断地调节、支配个人行动的一种心理过程。青少年心理尚不定型,加之其年龄、阅历、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的变动性与可塑性,决定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薄弱,易受外界的诱惑。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均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很多家长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到担忧:其一,教学效果不好评价。在学校孩子不听老师会管理,在家里主动点播课程,听没听进去、听进去多少,家长没有办法把控;其二,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网络只要一旦使用,就会有廣告、游戏、抖音短视频等诱惑学生,会让学生上网课时心不在焉。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好好学习,发挥智慧课堂泛在性学习的优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提升学习能力途径
  任何教学模式都存在利弊之分,智慧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但这种教学模式的普及势不可当。如何迎接这样的挑战,如何把智慧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提升学习能力途径,对即将走向教师行业中的师范生迫切需要思考。
  加强对师范生学科技术的“整合培训”。为了迎合智慧课堂的价值共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应学会知识整合;具体来说,在师范生没有毕业前,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学科相关的技术课程,针对具体的学科,组织、选择最优的适合这个学科的技术对师范生进行培训。事实上,文科与理科即英语与数学、文科(语文与政治)、理科与理科(数学与物理)在教学技术使用上存在区别;其次,培训教师在对师范生进行相应技术教学培训中,还应该给师范生强化整合教学设计的培训。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而设计。整合教学设计比普通教学设计不同,就在于需要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丰富。
  职前师范生应有主体回归与人文修炼的“重建意识”。大数据力量形成数据权力,让教师过于依赖并受控于这种工具,因而产生依赖,要摆脱这种依赖,首先,应坚守教学的本质立场。所谓教学本质,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学活动。无论技术环境如何改变,“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是所有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与出发点。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任何中断这种你和我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 其次,教师的主体立场应明确,智慧课堂本身所呈现的信息、视频、数据、图片收集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有削减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可能。不管如何,这些只是工具,唯有明确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真正的教育生成。
  加强职前师范生“信息道德素养”,信息道德素养是信息素养、信息伦理和道德教育的集合合成。一直以来,多数教师侧重于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以为信息素养就是信息运用能力和技术的提高,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导致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缺失的现象出现。
  其实,师范院校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智慧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树立规范与秩序,智慧课堂比传统课堂难于把控的原因是因为学生 “把自由认定为活动的自由”。首先,教育学生遵守国家制定的网络信息法律法规,国家对此有详细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同时培养学生在网络中的自律意识与行为习惯,使学生正确选择健康网络信息。比如引导浏览如新华网、人民网等正规、健康网站信息;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在章节教学中有意识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包括学科课程教学,强化思政课程主阵地作用。
  利用智慧课堂提升课堂智慧是一个长期任务,通过探索与发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与进步不可回避的话题。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84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