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教深度融合视角下校本课程的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乔亚军

  摘 要:产教融合强调的是产业和教育要有机的融合,产业和学校都成了教育的主体。产教深度融合视角下校本課程的开发必须要注重教育和产业创新发展是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校本教材开发为例,详细阐述了产教融合视角下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本教材;新能源汽车
  一、产教深度融合视角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1]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态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许多中职学校相继开设了新能源汽车课程。开设新能源电动汽车专业的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传统汽车专业的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还有一种是电类专业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我们学校属于第二类。目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课程是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笔者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教材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东拼西凑
  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专业是教育部研究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的新专业,自2019年起执行。在2019年之前,很多学校也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的课程。所以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的编写都很匆忙,可选择教材比较少。新能源汽车系统的“三大电”指的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传统汽车专业的教师对纯电动汽车三大电研究不够深,传统的电类专业教师对汽车的研究不够深入。以上原因造成了教材编写时,教学内容的东拼西凑。
  (二)教学内容陈旧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突飞猛进,有些教材用的还是新能源汽车刚发展时候的内容。有些教材在讲解纯电动汽车电池部分用的是铅酸电池。关于驱动电机结构的图片用的是工业电机图片。对汽车车型的讲解都是市场上已经完全淘汰的车型,教材的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匹配度不高
  我校的教学设备生产厂家和北汽新能源有着深度的合作,教学设备用的都是最新的纯电动汽车。有配套的微课、VR教学软件和实训手册。敖东光主编的《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但该书对于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不够深入,没有涉及驱动电机的拆装与检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周毅主编的《纯电动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对原理、拆装与检测讲解得很到位。但是教材与我们的教学设备、微课和VR教学资源不配套。
  (四)教学方法落后
  中职学校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他们遭受了过多的批评,导致他们的自信心遭受了太多的打击。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不够积极,眼神里没有学习的想法。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动力不足。再加上教学设备的限制和教学安全的考虑,教师最常用讲授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确是昏昏欲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的课堂如果只采用讲授法,对于学生是一种折磨,滔滔不绝的课堂,学生确是一无所获。对于产教深度融合视角下中职学生使用的教材,不能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要求教材从情景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入手,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动手动脑,全面发展。而且对于中职学生,教材的内容不是追求广而全,而是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就行,更加注重动手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五)教学内容和地方新能源产业集群没有融合
  我校处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江北新区将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形成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先进制造业基础,江北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正不断完善。先后引进了国轩电池、海尼兴、建康汽车等一批优质项目,形成了以国轩电池为代表的新型锂电池生产企业、海尼兴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建康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构建起“动力锂电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整车”的发展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逐步成型。中职教育应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样中职教育才有了发展根基和不断创新的活力。中职教育应主动服务当地的产业,形成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
  综合以上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开发具有产教深度融合特点、信息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特色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校本教材和课程资源库很有必要。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在2017年开设了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在三年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的课程从情景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信息化教学和实践教学入手,形成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资源库。
  (一)产业调研,教学合作
  产教融合强调的是产业和教育要有机的融合,产业和学校都成了教育的主体,所以我们首先进行产业调研。我们积极与当地南京国轩电池、建康汽车、海尼兴汽配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教学合作。为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我们和企业共同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班主任制,企业和学校各安排一人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在实习期间企业每星期安排各部门主管或工程师给学生讲课。每天下班后,学生和班主任一起总结自己今天的收获并记录在实习手册上。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企业也会定期到学校为学生讲课。我们将企业课堂录成视屏,形成企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工学交替,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新能源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知识,激发了他们对新能源产业的兴趣,为日后的工作夯实了必备的专业知识。
  通过工学交替,学校能够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不能够只为一家企业服务,所学的知识必须能为产业服务。通过对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不同的企业对学生要求侧重点不同。南京国轩电池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主要侧重于电池知识,建康汽车和海尼兴汽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主要侧重于汽车的总装技术和结构原理与检修。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岗位调研,分析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   (二)职业能力分析
  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零配件制造、整车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压安全意识、职业规范、动手实践能力等基本素养。同时应能够熟悉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具备对关键部件生产制造、故障检修、整车维护等技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课程标准编写
  在产业调研、教学合作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学校召开了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和本专业优秀教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转化成课程,把产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转化成课程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建立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
  (四)教材编写
  教材的编写团队由我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部门主管、工程师组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校本教材的编写由笔者负责,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我校实训设备、实训手册、微课、VR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结合敖东光主编的《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和周毅主编的《纯电动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两本优秀教材和产业资源。开发具有产教深度融合特点、信息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特色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校本教材和课程资源库。
  三、教材特色
  教材以驱动电机结构原理、驱动電机检测与更换、电机控制器检测与修复、传动系统拆装四个教学情境入手。设定的情景来源于企业工作岗位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教学情境内容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中含有学习目标、任务描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四个部分,保证了学生“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
  本校本教材采用“互联网+汽车专业”思维创新模式,融合了大量的微课,在任务学习环节配有二维码,可通过手机扫描观看视频学习。视频内容包含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还有大量新能源汽车前沿信息视频。提升了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与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提升实践操作的学习效率,我们在部分实践操作包含有一定的VR教学操作。VR教学的优点是学生可以通过VR软件学习操作步骤,熟悉操作步骤后再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能够增强学习效果。在VR软件上进行实训操作,可以多次重复操作,无操作危险性。VR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VR能够最大程度虚拟现实进行实训操作,但在真实程度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为了产业和教育要有机的融合,产业和学校都成了教育的主体,一起培养人才。这样教学内容才不会与时代脱节,培养的人才不会与产业脱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也需要跟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校本教材能够弥补普通教材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教学后应该不断地总结校本教材的优缺点、课堂教学的得失,这样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融合产业资源和学校的教学资源,为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S].人民日报,2019-10-11.
  [2]李雅祺.VR在车辆维修专业维修实践类课程方面的应用[J].轻工科技,2020(4).
  [3]廖丽平,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以《建筑施工用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6):135-138.
  [4]周毅.纯电动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87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