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基于SPOC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建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存在单向灌输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大一统教学忽视了学生差异化需求、单一性教学评价影响了人才成长、学而不思与教而不改现象制约了师生成长等问题。结合SPOC的特点和深度学习的特征,高职院校应该遵循全员参与性、学习自主性、课堂互动性、能力生成性等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路径、以团队提升为目标、以翻转课堂为模式、以分层教学为策略、以综合评价为手段、以师生反思与改进为提升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院校;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孙建(1975- ),男,江苏如皋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5-0107-06
  从传统课堂教学到在线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一直在发生着变革,学习的渠道和途径也在不断增加。实践表明,传统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如何运用信息化时代多样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研究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探讨基于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深度教学设计策略成为高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已有文献分析,专家学者注重于SPOC深度学习模式内容和构建策略的研究,而对于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要针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困境,结合课堂教学的优势、SPOC的特点以及深度学习的特征,开展基于SPOC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學的困境
  (一)单向灌输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高职课堂教学的利弊,学界有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体现的是教师的基本功,师生面对面无障碍沟通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也有学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过于依赖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学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对象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常见于高职课堂的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忽视了学生间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的差异性,既不利于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运用PPT开展教学越来越常见,而PPT往往成了黑板的替代品,单向灌输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能够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应有的科学态度。然而,在日常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理论教学照本宣科相对比较容易,而实践教学需要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新问题。目前教学中普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既不利于学生理论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大班授课制忽视了学生差异化需求
  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目前高职教学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其优越性,师生之间面对面教学、互动性强,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按照同一种进度学习,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均得不到应有的学习帮助,这也是班级授课制自身的局限。高职课堂教学中,几十人的小班和几百人的大班授课是常见现象,大班授课、灌输式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四)单一性的教学评价影响了人才成长
  教学评价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改进的一种重要举措。目前的高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考试特别是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往往成为广大学生最为重视的一次考试。事实上,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擅长于考试,也并不是每位学生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够正常发挥。一两次考试并不能衡量教和学的效果,部分学生甚至形成了考试恐惧症。单一性的评价方式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五)学而不思与教而不改的现象制约了师生成长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教学后的反思和学生学习后的反思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师生共探讨和共同总结的重要一课,也是教学改进的基础。教学反思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流于形式或直接被忽视,教学环节往往终止于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环节的缺失,造成学而不思、教而不改的现状,既不利于教学诊断与改进,也不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二、SPOC深度学习的优势
  (一)SPOC破解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困境
  SPOC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小众”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是指对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开放课程,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它是一种结合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称为MOOC与传统校园课程相互融合的产物。
  运用SPOC模式进行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高职课堂教学的困境。一是改变了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可以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线上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指导,线下课堂更多的是研讨、交流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一定帮助。二是解决了学习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实践交流,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线上学习的单调性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钻研精神。三是打破了大班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可以在线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可以与教师、学生在线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了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四是解决了评价单一性问题。在SPOC模式下,教学评价往往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有学前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能够立体而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从而打破了终结性评价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的良性成长。五是改变了学而不思、教而不改的现状。师生在学习结束后不但可以在线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反思交流,有助于师生共同改变教和学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SPOC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能
  早在1976年,美国学者就提出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概念。上海师范大学的何玲、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能在多种思想间相互联系,并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提升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祝智庭教授认为,深度学习包含掌握核心学术内容能力、审辨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学习能力、发展与维持学术意念的能力、协同作业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六大能力。靳晓颖等认为,深度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准备、主动知识建构、知识迁移应用、批判性高阶思维的养成四个环节。
  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深度学习是人才培养所追求的高级目标,是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高级形态。课堂教学一般能够做到浅层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知识、一般原理,但要将所掌握的知识、原理综合运用并能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有深度学习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决定了很难开展深度学习,也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要。SPOC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能。SPOC模式“小众”“私密”的特点可以根据学习兴趣或学习层次将不同的学生组合起来,形成学习小组,不同的小组学习不同深度的内容,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再通过课堂教学与线上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层次探究,并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一)全员参与性
  全员参与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在线教学,良好的教学成效离不开全员参与。全员参与的前提是教师要深入浅出引领学习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SPOC深度学习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对象,通过线上分组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中互动学习,步调一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线上学习之后,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共同进行讨论和交流,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比超的氛围,从而能够激发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自主性
  学习自主性是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深度学习模式的根本区别,学生不再是被“灌输”,而是根据拥有的学习资源主动进行学习。教师提供既符合当前学生状况,又适当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线上教学资源,学生根据教师的线上导学自主进行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线上资源的超链接性决定学生学习行为的发散性,学生不再按照循规蹈矩的流程进行学习,而是根据自己求知的需求进行发散性学习。线上作业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具有应用性的小研究,任务式、项目式的课后作业驱动学生线下开展相关研究。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的讲解,而成了线下研究的“比武场”。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逐步形成。
  (三)课堂互动性
  课堂互动性是深度教学的保障,只有在互動的课堂中,教师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深领域拓展,学生之间也才能够相互激励,相互启发,共同成长。课堂的互动性体现在线上和线下两个层面,线上课堂的互动性设计除了运用在线平台的技术手段设计互动环节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线上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在线上以启发式的语言或问题引领学生互动,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线下课堂由重理论教学转变为重交流与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在如何交流、如何实践上做好教学设计,让课堂交流有内容、有启发,实践有深度、高度和针对性。有效的课堂互动是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SOPC深度学习模式为课堂的互动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四)能力生成性
  能力生成性是深度学习的典型特点。深度学习是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生成性是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必须坚持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思考“教什么”与“不教什么”,思考学生“了解到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合理处理好教师的“舍”和学生的“得”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SPOC深度学习模式通过在线学习不但解放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运用网络的拓展性给学生深度学习与探索提供了可能。线上深度学习与线下自主探索、实践交流相结合,学生的能力在行动中逐步形成。
  四、高职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任何一种学习策略都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SPOC深度学习模式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线上翻版,而是立足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合理利用线上与线下两种资源、两种课堂,采用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实践运用中逐步形成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中主动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同时通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素质。此外,教学策略不仅立足于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而且要从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长期成长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动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信息化社会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渠道,培养学生充分整合学习资源、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也是SPOC深度学习策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应贯穿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学生能力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生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等。从工作能力角度看,学生的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特殊需要的能力。麦可思参考美国SCANS标准,把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共五大类型: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可见,教育教学承载了繁重的学生能力培养的任务和使命。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使命,特别是高职阶段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开展策略设计。SPOC在线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前置、延伸和补充,要着重培养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沟通交流的能力和习惯;线上学习结束后,通过线上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线下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下课堂教学阶段,不同的SPOC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师生互动交流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教学结束之后,师生开展教学反思,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反思能力。SPOC深度学习模式下,能力培养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三)以解决问题为路径
  学以致用,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提升,从而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这是学习的一般路径。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众多能力中最能够体现应用性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时刻不忘教学的应用性,不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打下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要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目标中要包含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具有梯度性、探究性和应用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两种课堂,综合运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要围绕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与成效,开展师生共同反思,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最佳途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深度学习模式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在推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以团队提升为目标
  团队合作学习、团队整体提升是SPOC深度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SPOC深度学习模式下,具有相近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学习团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同一学习团队的学生学习进度和深度一致,不同学习团队的学生学习进度相同,学习深度可有所区别。具体到学习过程中,线上教学阶段,教师提供基本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内容和拓展学习内容等具有递进式的学习内容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团队学习,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开展深化学习。在线下教学阶段,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开展团队内学习成效汇报和团队间学习成效汇报,不同的学习团队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为了避免给学生形成标签化印记,要建立团队动态调整的激励机制,如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根据学习成效重新组建学习团队,引导学生之间形成比拼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团队。通过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形式,学生之间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通过团队激励机制,团队间形成了竞争的学习气氛,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以翻转课堂为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教学模式,遵循“课前线上自学—课中深入交流讨论—课后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高效、个性化的课前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要遵循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内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拓展性内容转移到线上供学生课前自学和线上互动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到线下课堂进行汇报并展开问题研讨,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互助,最终释疑解惑。线下课堂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在解决基本问题后,教师或学生抛出更多的问题,有待学生及其学习团队课后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掌握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产生新的问题、深化研究并逐步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的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翻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共存、浅层学习与深层学习共生的SPOC深度學习模式。
  (六)以分层教学为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水平相近的学生科学分组并区别对待。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有利于形成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也为高职培养大国工匠提供了条件。SPOC作为小型限制性在线课程,“小型”“限制性”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不是面向所有人,而是面向具有相同学习特点的人群,不同的SPOC课程面向不同的学习人群,其本身就具备了分层的特点,为线上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SPOC深层学习教学设计要实现线上分层学习与线下异层共振相结合,在线上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线下课堂采用不同学习小组共同研讨、汇报与实践,不同层次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当然,对于分层教学,学界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分层教学给学生贴上了快慢、强弱的标签。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小组重新进行分组,实施学习小组动态调整机制。
  (七)以综合评价为手段
  综合评价体现的是学生整体学习情况,是学习成效检测与学习效果反思的重要手段。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不够全面,评价结果不够真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综合评价包括学前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多个阶段,包括检测、作业、汇报、实践等多种形式,评价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始终。在线上学习阶段可以设置学前测试,了解学生前置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开展针对性导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平台技术手段进行过程测试,如视频学习中间测试,过关后才能进入后续学习,章节中进行阶段测试,过关后进入后续章节等;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水平。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对汇报、交流、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课后深度学习阶段,教师对学生深度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前与课中、课后相结合,汇报交流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
  (八)以师生反思与改进为提升
  师生教学反思是教学改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而教学反思往往被忽视或流于形式,造成教和学一成不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SPOC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要重视师生在教学后的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成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反思,可以采用线上学生个别反思与线下师生共同反思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反思与教学结束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而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宫,王宇,刘汉英.基于SPOC的高校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4):62-67.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3]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4]靳晓颖,冯峰,刘翠.基于知识链与核心技能耦合的高职SPOC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7):88-92.
  [5]田娟.基于SPOC 的深度学习模式策略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4-37.
  [6]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53.
  [7]祝智庭,彭红超.深度学习: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J].中国教育学刊,2017(5):36-45.
  [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0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