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宏伟

  摘要: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阐述,简单地说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包括吸引关注的本能、與家长的合作、建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性。学校里的教育,要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而最重要的即是传道,也就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心理教育是达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让学生拥有一个远离疾病、充满精力的健康身体,一颗能够体味更多快乐、抵抗更多苦恼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这是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我时常想起上学时的一篇课文,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的行为、言语和情绪,作为塑造学生的媒介,作为学校,是在帮助学生们更加挺拔茁壮了呢?还是在以爱的名义,慢慢地把他们变成了“病梅”?实施学习心理讲课教育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并依此整理出解决方案。
  一、吸引关注的本能
  从进化心理学上来讲,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照顾,会尽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因为大人对孩子的关注越多,孩子存活下来的几率越大,这是为了维系人类物种延续而进化出来的本能。婴幼儿的自主意识尚未发展完全,所以该时期主要吸引父母注意的行为基本是因为生理需要或者身体不适引起的哭闹。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在“获得关注”本能的驱使下,会有一些为了获得关注而产生的行为,这些行为当中往往就包括 “不好好吃饭”、“扰乱课堂纪律”或者所谓的多动症等行为。当“扰乱课堂纪律”这一行为获得了老师的关注的时候,这个行为就得到了强化,进而增加了出现的频率,最后演变成习惯。而学生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于这个原因引起的。比如:学生对老师说:“我看不清黑板”,马上触动了老师与家长的神经,大家一起担心地讨论起学生是不是近视了,学生在老师、父母关注的眼神里获得了无比的愉悦,最后带上了眼镜。这是本能的驱使,而不是学生的欺骗。
  对于上述举例的问题,有时候可能学生是真的胃口不好,但偶尔的一次也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每个人都有胃口不好的时候。而对于是否真的看清黑板,就需要老师在不经意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试探”,最后来确定是否是真的近视了。总之,教师不可盲目地关注学生的行为,应该在其积极的行为上予以关注,比如读书、体育锻炼或者表现出勇敢、善良的时候,而对于消极的行为则应采取“不理”或者“中立的就事论事”的态度,使其问题行为自行消退。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对大人的关注极其敏感,无论是大人直接的关注,或是与他人对学生的谈论,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其敏感程度往往是超过成年人想象,不要以为学生听不到或者注意不到,甚至越是学生偷听到的影响越大。谈论学生也一种关注,也应当十分留意议论的内容。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首先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即前后的一致性。比如学校教育里面今天要求学生每天默写一首古诗,而第二天就要求学生不用默写古诗了,改做两道应用题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习惯的培养,一定要坚持持之以恒,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长久以往能形成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学校里的教育要与家长对对学生的要求要一致,比如学校要求学生当天完成的作业,家长怕孩子压力太大,就说没关系,明天再做也不迟,这就是不一致。   这两种不一致都会造成学生的混乱,养成学生任性、执拗的习惯,不再听从学校、家长的安排,变得不听话起来。
  每一次对于学生的任性行为的的屈从,都是对这种行为的强化。而学生这种行为习惯常常使得学校、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变得紧张,这不但增加了隔阂,使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反叛的更加强烈,而且还有更深远甚至是整个一生的影响——体现在自控能力即意志力上。这样的学生在缺少外在制约的情况下,会无节制地放纵自己。他们因缺少自制力会与自己妥协,“再玩一会,再看一会……”这样的想法经常性地出现在他们的思想里。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校与家长对学生的勤于沟通、要求要明确、具体,同时也要适度,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学校与家长在提出要求前要仔细斟酌,尽量多地预想到会碰到的情况。要求要有一致性和一贯性,重要的是提出要求后能坚持,不因学校或家长自己或者外在的原因而改变。
  三、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性
  所谓世界观是指对世界总的观点或看法。与世界观有关的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总的观点和看法,其基本核心是人生的价值观,即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等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受世界观决定的。
  学校教育应本着平等、尊重为原则与学生相处,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则会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自尊,与之相反则会令学生形成自卑的性格,外在的表现就是懦弱退缩,担心受到欺负。(往往这样的学生又常常成为有攻击行为倾向学生欺负的对象)。而高自尊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肯定自己的前提下,才可以把认知从自己身上转到外界。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学生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和顽强坚韧的性格的前提和动力。当一个人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时候,就会相信眼前的困苦是暂时的。当一个人愿意为实现目标克服更多困难、付出更多的汗水,是因为他相信成功是需要努力、收获是需要耕耘而非运气的。在这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正确的方面进行引导和影响,比如在学生面前遇事从美好积极的方面着想,尽量不要再学生面前表达出宿命论的观点等。要了解自己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当学生这棵小树多余、扭曲甚至病变的枝桠被学校与家长悉心去除,使其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的时候,两方还应该尽量给予更多的帮助,使其成长得更高——拥有一个完美、能够自我实现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方富熹《儿童发展心理学》,方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01月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学校 田宏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0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