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亓艳 吕晓华

  摘 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大众对现代建筑居住环境的要求日趋严格规范。除功能齐全外,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着重强调创设美观舒适的居住条件。同时,建筑行业受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理念的影响,极大程度上拓展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对于突出其的环保性能具有显著价值作用。因此,本文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必要性及现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旨在全面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环境污染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及阻碍人类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自2015年我国出台及实施号称“历史最严”的全新环境保护法以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扩大环境破坏及污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及打击力度,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理念,主张与各个行业及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1]。同时,建筑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将装饰装修工程与绿色施工技术相结合,能大幅度提升施工作业效率,保证施工作业质量,说明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是不可逆转的主流发展趋势。装饰装修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关键性环节,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能有效控制装饰装修材料对外在环境的不利影响,极大程度上减轻资源浪费。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行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往往被视为促进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性产业。以往建筑行业不同于现代化建筑行业,对于施工现场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相对严重,尤其是施工作业期间,严重浪费能源资源,完全与当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及现实需求相违背,而新型绿色施工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彻底解决以上问题[2]。同时,绿色施工技术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着重强调具体施工作业期间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理念,最大限度消除建筑施工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此外,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能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原则分析
  2.1 适应性原则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间灵活运用绿色施工技术手段,无法脱离贯彻落实适应性原则的支持。例如: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材料选择环节为例,着重强调突出材料种类选择的适应性,主张根据工程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材料类型,不得过于看重材料价格,完全忽略性价比。同时,突出施工材料使用量的适应性,大幅度提升施工材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上避免装饰装修施工期间出现材料浪费的问题及现象。
  2.2 通风性及标准化原则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普遍于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一旦室内通风条件不佳则可能沉淀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形成有毒有害物质聚集的现象,换而言之,施工期间始终保持施工现场的通风性,对于保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及减轻空气污染具有显著价值作用。同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作业期间,所有材料选择以保证符合质量要求及技术标准为前提条件,尤其是具体施工期间,遵循节能环保最大化及污染最小化的原则,选择适宜的装修装饰材料。
  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间环境污染问题相对严峻,长期以来困扰着多个施工单位,而如何抓住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机遇,强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水平,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除合理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外,主动与业主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能保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效果。总结起来,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如下:
  3.1 树立环保意识
  一般说来,绿色施工理念是保证绿色施工技术落实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保证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无法脱离向施工现场人员渗透绿色施工理念的支持,促使其于施工现场之中自觉自发地应用绿色施工技术[3]。例如:以规划室内空间为例,设计人员根据装饰装修设计要求,拟定科学合理的室内空间规划设计方案,满足最大化利用室内空间的要求,最大程度上降低空间浪费或规划不合理的风险,大大提高建筑使用效能。同时,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普及绿色施工理念,以达到渗透化教育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其总体管理水平。
  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间现场可能产生大量堆建筑垃圾及扬尘,严重破坏施工现场周围自然环境,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树立绿色施工理念,秉持环保节能降耗的工作原则,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浪费,控制建筑垃圾的排放量,甚至可自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强化施工现场清理力度,预防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此外,树立施工人员绿色环保理念,能约束其施工作业行为,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作业环节及流程,真正意义上做到绿色施工及环保施工,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为保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效率及施工进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 运用清洁能源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間应用清洁型能源能有效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必须立足于科学角度,拟定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及能耗要求,尽量于具体施工作业期间,选择节能环保效果优秀的建筑产品及建筑材料,充分发挥其清洁能力强的应用优势[4]。例如: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普遍用电需求量大,客观上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用电量的管理监控工作,尽量选择节能型的照明设备,有助于合理管控总体用电量。此外,气候条件及经济条件允许下,选择太阳能热水器进行安全,大大提高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的利用率。
  3.3 选择绿色材料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加大对于建筑顶端设计的重视程度,灵活运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突出材料自身力学性能,并且尽量于设计阶段,根据材料自身的性能指标,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材料,以达到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的目标,充分发挥材料自身的性能优势,最大化利用材料的应用效能[5]。同时,综合考虑高层建筑的特殊性,拟定切实可行的顶端设计方案,并且多多使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强调其设计特殊性,赋予高层建筑顶端设计全新的象征意义。此外,顶端设计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时,持续创新其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以美学角度为立足点,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3.4 重视外部装饰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尽量选择环保节能型材料作为外墙涂料,尤其是新形势下材料技术日趋成熟,新型外墙涂料类型日渐丰富且具备较强的防水效果,选择涂料时综合考虑其环保性能,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兼顾其防水保温功能及节能效果,例如:材料自身隔热导热的比值等,甚至可使用防紫外线产品,大幅度增强建筑总体的节能环保性能,为内部装饰装修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做好外墙装饰保温设计工作,选择网纱及保温棉配合泡沫板,能增强装饰外墙的保温性能,以达到固定保温层的作用,预防出现热桥的问题。此外,强化外墙装饰新型材料的应用力度,例如:玻璃幕墙等。
  3.5 强化技术应用
  强化环保技术应用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环节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关键性环节,尤其是具体应用期间,注意防控施工现场空气污染问题。通常情况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大量粉尘,一旦粉尘因空气流通则可能出现大量弥漫的问题,特别是装饰装修施工普遍为室内作业,严重危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可能污染施工现场周围空气环境。由此可见,具体施工期间,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可通过搭建完善健全的空气质量监测检测系统的方法,实时监控检测施工现场粉尘浓度,而对于发现超标现象时则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喷洒降尘措施,能有效控制粉尘传播。
  噪音污染是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常见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时,各种类型的施工设备开启使用,产生大分贝的机器噪音,对于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加大对于噪音污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合理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特别是夜晚施工作业时间,拟定合理的施工作业安排表,尽量避免午休时间段进行施工作业,反而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并且尽量选择或购买先进的施工设备,选择噪音小的机器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音的产生风险,最大限度上降低噪音污染程度。
  4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应用绿色施工技术不仅是建筑环保理念的集中体现,而且能满足保护自然环境及节约资源投入的要求。因此,相关施工单位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装饰装修施工环节的重视,灵活运用绿色施工技术,选择适宜的绿色施工材料,持续创新绿色施工技术,规范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环节,为保证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以创设温馨舒适的现代化家居环境为核心目标,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全面提高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海红.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1):166-167.
  [2]王玉秀.建筑装饰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8):57-58.
  [3]符志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9):77-78.
  [4]叶德才.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06):109.
  [5]候晓宝,宋二鹏.试论装饰装修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2):28.
  作者简介:亓艳(1983— ),女,汉族,天津人,文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吕晓华(1986— ),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工学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2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