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亳白芍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保良 贾滨

  摘要 亳白芍是亳州道地药材,对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从理论层面阐述亳白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亳白芍产业发展存在种植技术落后、产业链条短、专业组织程度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及亳白芍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促进亳州地方中药产业经济发展和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具有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亳白芍;产业发展;路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7-0248-03
  Abstract Radix Paeoniae Alba,a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 in Bozhou, accounts for mu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Bozhou. By theoretically expound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of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uch as backward planting technology, short industrial chain, low level of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lack of professionals and inadequate innov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selec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zhou white peony root indus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o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s Ca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Bozhou.
  Key words Radix Paeoniae Alba;Industrial development;Path;Policy suggestion
  作者简介 杨保良(1978—),男,安徽蒙城人,高级经济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白芍又名芍药,是大宗名贵地道中药材,亳白芍是驰名中外的安徽4大栽培名药之一。亳州有着中药材种植的传统,“《药典》中以‘亳’字打头的道地药材有亳白芍、亳菊花、亳花粉、亳桑皮[1]。经过长期的发展,当地药农具有传统的、丰富的中药材种植、初加工经验,是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1]。白芍的药用价值主要为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此外其成分有芍药内酯、苯甲酸脂肪油、挥发油等。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芍“味苦、性平,具有柔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主治邪气腹痛、利小便,益气”,显然白芍有着明确的药用价值,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2]。
  1 亳白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种植规模、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亳白芍因市场需求量大,人工种植面积多,收益稳定而成为当地主栽的4种道地药材之首,也是当地中药产业发展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近年来种植规模和产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8年,亳州白芍种植面积约2万hm.2,年生产约1.2万t,占全国的70%以上[1]。在安徽省致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发展战略的引领下,2019年,亳州建立1 200 hm.2亳白芍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核心区标准化种植基地6 000 hm.2、标准化示范区种植覆盖面积6万hm.2[1]。
  1.2 政策扶持提升产业效益增加 该研究采取实验地现场问卷调查法和典型调查方法相结合,在亳州市大杨镇郭万村选取有一定种植经验,种植技术成熟的20户种植户、1个家庭农场、1个中药材种苗基地进行調查。调查时选取的白芍种植年份均为2013年以来种植,因种植年份时间长,种植当年和以后年度投入的物资及工费等采取让调查户回忆的办法,然后按照2018年的相关成本费用折算[3]。在此基础上,分析亳白芍的投入产出效益。问卷调查涉及整地费、种苗费、肥料费、农药费、抚育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其他费用等。
  2013年亳白芍被安徽省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走向国际市场的“质量护照”[4]。2017年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将亳白芍列为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如今,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项目推进,落实“四督四保”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单月分管副市长调度、双月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共同调度的“双调度”机制,推行清单管理,强化督查考核,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加快了亳白芍产业效益升级,收入由12 000元/hm.2增加到15 000元/hm.2,年净利润1 948.75元/hm.2,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1.3 搭建现代流通体系带动产业化进程提速
  近年来,政府不断搭建中药产业发展平台,已建成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上市品种最多、交易最为活跃有形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5],积极培育以药都网、药通网、药博商城、珍药材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面向企业(B2B)、面向消费者(B2C、C2C)、线上线下同步经营的电子商务无形市场主体[5]。2017年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交易额实现292亿元[6]。主动加强对企业的培育和监管,全市169家药业工业企业,有157家通过GMP认证。引进安徽中医药大学与安徽济人药业、安徽协和成药业等联合围绕白芍生产过程的产业链进行研究,有效提升了白芍药材和饮片的质量、实现产业有序聚焦。   2 亳白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技术较为传统,质量效益难以保证
  自东汉末年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种植芍药至今有近2 000多年历史。独有的历史环境让“药农形成了传统的、丰富的中药材种植、初加工经验,为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但大多数药农多凭经验种植,缺乏规范的技术性操作知识,将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品种同时种植,加之长期采用分根繁殖方法种植,原种无法实现脱毒处理,最终带来品种质量下降。另外,药农为追求高产量带来的利润,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偏高,药材质量下降,药农的基本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2.2 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目前亳州的白芍饮片加工企业共有65家,其产品大多以提供饮片、芍药苷粉、芍药胶囊等为主,其中中药市场份额大部分源于原材料粗加工(简单切片),优质药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植物提取物的供给所占比例甚少,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自行研发的现代中药剂型数量偏少,优质药材没有突出其独特的优势。多数白芍加工企业在芍药成分的提取上仍采用传统的水提法、醇提法或水醇法,药物的有效成分或组分无法全部提取,给中药产品在治疗效果上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市场拓展。据晋小军等[8]对甘肃主产大宗中药材产业链经济效益比较分析得出,板蓝根种植利润占总利润的0.77%,加工成饮片占总利润的0.13%,加工成复方板蓝根颗粒占总利润的6.70%,制成板蓝根注射液占总利润的92.34%。加工链条越长,增值空间越大。
  2.3 专业化组织程度偏低,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足
  目前,亳州的中药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产值亿元以上的98家企业中,达5亿元以上的仅15家,10亿元以上的仅3家),业内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导致的生产集中度偏低,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效益,进而通过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获得最佳产业经济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自行研制新产品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等因素,已严重影响了亳州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的中药企业中,多数企业获利能力较弱、经济效益不佳,受资金影响在科技研发及创新上投入十分有限。而政府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年增量指标过多关注,忽视对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风险方面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对龙头企业点对点的扶持,导致企业间相互竞争严重,即便像安徽井泉中药股份有限公司那样有一定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因受小企业价格竞争的挤压,市场拓展困难,存在老客户流失现象,难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挥的引领效应。
  2.4 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引进难度大
  亳州中药种植虽然历史悠久,但种植技术多为农户口口相传方式获得,而“基地模式”下的规模化种植,“需要集农、林、中药、栽培、土壤和药材加工、检验、营销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型专业人才”[9]。亳州在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科技研发、教育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人才引进不利。目前,亳州的中药种植基地多达40余个,综合型专业人才奇缺的“短板”在短期内尚较难弥补。多数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在基地标准认证时,临时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请专家帮助指导准备申报材料,一旦基地认真通过就再无人问津。然而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对高学历、高職称过于看重,区域内中药材行业里现存的“土专家”“田秀才”关心不够,利用不足,中药祖传“世家大师”后续传承引导力度不强,人才流失严重。
  2.5 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缺少
  在单项产品方面,“虽然亳州的中药饮片已占全国总量的1/4,但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3];同时,以“互相压价”为典型特征的非理性竞争也给终端市场造成了诸多尴尬,进而品牌化经营已经成为制约亳州中药饮片产业化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3 亳白芍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调整种植方式,加快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药材质量是保证医药制药标准、医疗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规范化药材种植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基础。充分利用亳州自然环境优势,中草药多种多样性特点,遵循白芍道地药材自身规律,进行合理布局,建设GAP基地,实现连片种植。政府出面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亳州市白芍种植进行把脉施策,开展测土配肥,研制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生物防治替代药物防治,减少土地污染和药材农药残留,实现生态种植,提高药材质量。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农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农业种植大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业种植大户按照标准种植、规范管理,推进亳白芍“标准化生产。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白芍产地道地、专业化水平高的中药材种植区”[10],树立“亳芍药”质量品牌。
  3.2 加快推进中药新药研发,提升制药企业发展后劲
  梳理亳州现有中药企业,对像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有自已专用品牌的知名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围绕主导产品开发方向,重点支持企业进行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生产加工项目建设,鼓励做大做强,发挥其对中药材种植和延伸深加工链的龙头带动作用,使亳州地区的医药加工企业向规范化、集团化、现代化迈进[9,11]。
  3.3 点对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发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片产业的示范效应
  中药新药研发和科技创新是制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三高”产业链。研发前期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政府作为市场的推动者,可以整合区域内白芍饮片企业资源进行入股,参股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设立新药研发专项资金或风险基金给予资金扶持。联系省、市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研发,提高域内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同时政府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帮助企业向省、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后期专利权注册保护和专用技术保密,搞好内部协调和外围服务工作。   3.4 以结果导向型为基础,加大专业人才内培外引力度
  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是人。做大做强白芍产业,必须实施人才战略。一是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减少对全市本专科高校和中等学校过多的管理,以培养与市产业发展高吻合度人才为目标进行结果考核,放手让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做好院墙内的事情。学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与当地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开设课程,培养能研发、懂技术、会管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型人才。二是用活已出台的《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主动关心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017年出台的《亳州市招才引进实施办法》,列出5类不同人才并给予相应丰厚的待遇,但《办法》规定“安家费按3∶1∶1比例分3年发放,……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当年年初集中发放上年应享受待遇”[12]。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想在引进当年利用安家费在亳购房安家是有困难的,此外因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房价)不断上涨因素,实际上3年后领到手的高层次人才全部安家费的实际购买价值是下降的,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4 亳白芍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加快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及商品等级标准 加快制定亳芍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等产品质量标准以及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对亳芍“田间管理、化肥农药使用、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产品检测”等进行档案记录,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2 加强金融服务与科技合作融合创新发展 政府牵头搭建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亳芍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大户)3家合作平台。支持亳芍“生产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向亳芍种植基地建设投资;允许亳芍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种植风险纳入地方农业政策性保险支持范围,减少他们的损失。
  4.3 对重点企业给予点对点支持 对本地区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知明高度,社会影响力好的企业给予点对点支持。发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引领一个行业的示范效应,以提升域内企业的科技领含量和综合竞争能力。
  4.4 建立中药材GAP种植基地 为保证整个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打造好“世界中医药之都”,从源头上管控好药材质量,提升中药种植技术,引导药农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制药企业,形成规范化和专业化种植,建立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唱响“亳芍亳药”品牌。
  5 结论
  亳芍是亳州四大主要道地药材之首,在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打响“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带动旅游产业提升,促进亳州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抓好亳芍为代表的道地药材产业。首先加快亳白芍道地药材GAP基地建设,推广优良品种选育创新、生物种植技术替代化肥农药使用、机械化采收加替代传统人工等,把好种植关;其次搭建好服务平台,引导农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經营模式,利用已建成的中药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价格信息,适时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做好产销无缝对接,把好产销关;再次对药材采收、加工、贮藏、检测建立规范的标准体系,实现药材流通全过程监测和可追溯,把好药材质量关;最后对全市所有药业生产企业强行通过GMP认证,多措并举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自已的品牌,把好药都品牌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将亳州早日打造成“世界中医药之都”。
  参考文献
  [1] 杨保良.亳白芍人工种植经济效益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32(5):82-86.
  [2] 陈群,金雷,强玉芳.基于大健康产业视角的品牌发展战略研究:以亳州市中药产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24):38-39.
  [3] 张启岭.把脉亳州中药产业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7-01-05(005).
  [4] 李辉.药都亳州的“质量护照”:安徽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亳白芍品牌形象[N].中国质量报,2014-12-11(008).
  [5] 余兴华,李茂龙.基于SWOT分析的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营销,2016(2):127-129.
  [6] 吴雪婷,赵欣.以药为媒促发展 安徽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J].金融世界,2018(10):124-125.
  [7] 左艳丽.亳州道地药材亳白芍的采收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45-47.
  [8] 晋小军,任应宗,晋昕,等.甘肃主产大宗中药材产业链经济效益比较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5):800-806.
  [9] 白军锋. 陕南中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0] 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管理局.农业农村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农农发〔2018〕4号[A].2018
  [11] 李思锋,周杰,祁桦.面向21世纪的陕西中药现代化[C]//李维林,冯煦.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
  [12] 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N].安徽日报,2017-10-26(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95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