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文举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優化教学手段,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此为研究切入点,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增强学生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7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34

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追求高效、愉快的课堂是一线化学教师探索的主题。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常常被忽略,教师以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致使化学课堂依然束缚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素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新课程提倡的能力和素养多重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传统,学习效率不高

教师自身拥有的教学观念,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新课程推动了教学改革,然而,一些教师还是习惯采取传统理念,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内容的讲授,引导学生统一记忆和学习知识。学生没有太多的自主权,被动学习,难以提升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无法兼顾所有层次学生

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是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关键性因素。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提升学生的成绩,常常采用“统一”的标准设计教学过程、补充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目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致使成绩差的学生因为难度大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制约了这一部分学生的发展。由于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致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逐渐扩大,与新课程理念下“实现所有学生发展”的理念相背离。

(三)忽视学生的诉求,照本宣科开展教学

新课程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化,在参与课堂活动中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然而,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诉求,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要求学生整齐划一,采用统一的授课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效率不高。而针对新课改下的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式教学、现代化教学模式等应用比较少。在这种“机械听讲、记笔记、题海战术”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过分关注成绩,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模式也随之发生转变。从教学评价的内涵来说,主要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指向教学目标,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衡量,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调整教学过程与策略的重要依据。然而,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依然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他方面素养、能力的关注,难以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教师在开展评价时,常常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统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1]。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优化路径研究

(一)坚持以生为本,优化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成了主流,教师要做好学生活动的全面引导,遵循学生差异,构建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参与和构建知识的课堂。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将自己从传统的育人理念中解放出来,积极进入课堂角色,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首先,教师应重塑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从传统高高在上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最终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教学整体。同时,在重塑师生关系时,还应从“以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下解放出来,借助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释放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潜能。其次,优化教学理念,化学教师还应从课堂“管理者”转化到“组织者”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价值,灵活借助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析和总结等过程,探寻化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能力,收获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还应借助提问、互动、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观点的平台,促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互相交流知识与经验,发现不足、汲取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最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还应在教学之余,逐渐养成“多实践、亲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有效的教学反思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以更高地满足课堂教学需求[2]。

(二)围绕化学学科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向,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以往,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常结合考试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而在化学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应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化学教学课堂进行审视:首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体现化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其次,立足学情设计目标。教学目标要与基本学情一致,将教学目标设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附近,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获得成就感,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立足学情,设计与其相契合的教学目标,能够激趣励学,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最后,教学目标应坚持循序渐进性。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核心素养下,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坚持这一原则,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增长逻辑顺序相契合。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在层次化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完成化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三)细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化学学科素养的关键途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资源,细化教材内容,优化学生学习流程,最大限度满足核心素养下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丰富教材上的内容。化学教材内容精而少,束缚于教材内容而不进行拓展,会致使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单一,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背道而驰。高中化学教师要以教材为核心,灵活选择恰当的素材,将各种教学资源与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够给学生更好的探究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将酸雨相关知识、进行了补充,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了多种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整合教材内容,系统备课。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内容难度比较大,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较大困难。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就可对教材中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选择最佳的切入点,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3]。例如,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优化,以教材中的图表、数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开展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的拓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理解化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多样化教学,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1.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往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只负责讲解和板书,学生只要认真听讲、记笔记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比较少,难以真正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可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连接化学微观世界与宏观现象,贯通抽象知识与具体现象,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多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共价键”的讲解中,教师就借助了多媒体的形式,将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开在学生面前,进而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将复杂的问题具体化,使得学生在直观地观看中,对共用电子、共价键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还可以灵活借助微课视频的方式,将其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强化重难点、补充教学内容等,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基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地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使所有学生的发展。

2.情境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建构主义研究理论基础,以情境为载体,促进学生感悟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生活周边、时事热点、科技前沿等方面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加工成有效的学习资源,立足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特点等,通过各种手段,预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还原化学知识本质。例如,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电池诞生历程作为切入点,结合化学史材料,使得学生了解世界上第一种电池的诞生历程,明白科学探究道路的艰辛。接着,再借助多媒体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进行展示。如此,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学习中,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等,落实了化学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3.生活化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立足于化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坚持“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实践”的教学策略,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知识与实践并重,实现知行合一。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求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搜集相关素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乙醇”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将“白酒没有保质期,且存放时间越长越香醇”的现象融入其中;在“PH”教学中,就将生活中常见的“酸雨、胃液PH”等融入其中;在“氯”的教学中,就将生活中利用氯对泳池消毒等融入其中。

同时,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关注社会实践调查,可将其作为一项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走进社会中开展调查,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解决方案等。例如,在“水污染”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摒弃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课下对附近的河流进行调查,找到其污染源,分析污染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污染物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解决方案[4]。如此,不仅丰富了课后作业的形式,也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实现了知识的灵活运用。

4.层次化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真正实现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状态等,将其科学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选择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等,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注重并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基于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忽视化学实验的现状,教师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各项探究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变化过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化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落实化学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教学中,学生先对课本、相关材料进行了阅读,了解到与原电池相关的知识,并在生活中寻找有关原电池的素材和资源。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常见的几种电池进行观察,明确其使用说明、特点、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探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时,还应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灵活选择情境辅助、问题引导、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等方式,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六)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点。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就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结果进行衡量、判断、总结,最终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师调整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持续强化学生自信心的关键。第一,教师要聚焦“化学学科素养”和新课程理念,丰富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必须要在“成绩”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融入教学评价中,不再单纯地关注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第二,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丰富评价主体。教师可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积极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評价等模式,使得学生在自我和相互评价中,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第三,实施激励性评价,持续强化学生学习欲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优化评价时,必须要从“批评式”评价中解放出来,努力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进步等,借助激励性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作为高中化学一线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结合生本理念重塑教学观念、围绕学科素养优化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蓝本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诉求进行多样化教学、实施评价等,不断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旨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小宇.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31):55.

[2] 王香爱,张咪,王敏.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化工,2021(13):199.

[3] 任建国.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53):125.

[4] 张华.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高考,2021(18):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103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