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师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祯达
摘 要: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提出的全新教学目标,在该目标的引领下,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均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幼师音乐教育来说,其也应该将音乐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参照,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互联网+’时代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019-ZZJH-594)研究成果。
一、音乐核心素养对音乐教学的新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随后,多个学科明确了学生需具备的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音乐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则集中表述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大项,其作为音乐教育全新的目标引领,在多个方面都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第一,在教学理念方面,音乐核心素养要求将学生培养为素质全面的音乐人才。音乐教学不能以单纯的技术训练为主,而要注重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音乐视野的扩展和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比如在演奏一首新曲目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学生要通过音乐史、作曲、音乐美学等知识,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讲明自己将以何种方式去演奏这首曲目。这个准备的过程,正是使学生音乐素质得到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第二,在教学模式方面,要求教学模式十分丰富。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如跟随式教学模式。所谓跟随式教学模式,是学生跟随教师给其他学生上课,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中。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实现身份和视角的转换,学生观摩他人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对比和反思的过程,可以达到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的效果,而且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对话式教学模式,针对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为主要内容的现状,很多教师都对对话式教学模式予以了成功运用。该模式主张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三,在教学内容方面,主张与时俱进。内容选择并不拘泥于古典音乐,而是将大量的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引入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继而树立起一种创新意识。
第四,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求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当下很多高校都配备了MIDI系统、数码摄像机、投影仪等,开展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类教学活动,彻底打破了以往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教学效率。
第五,在教学实践方面,要求学校和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并将学生的表现纳入最终考核中。高校应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社区一起组织各类演出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师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近年来,幼师音乐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通过对比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看出,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得到有针对性的补足和完善。
(一)革新教学理念
幼师音乐教育从表面上看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其实在教学理念方面是较为落后的,对于将学生培养为何种类型的人才缺少深入的思考,仍然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这既不符合音乐教育本质艺术规律,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学理念的革新势在必行。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进行技术训练是必要的,也是这门教学的基础所在,但是技术训练并非音乐教学的全部,也并非最终目标。之所以学习音乐,是为了在掌握扎实演奏技术和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认识和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技术训练上,也不能将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个模式培养,而是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而且在教学评价方面,不能再以技能高低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关键在于学生认识和理念的形成。学生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都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丰富教学内容
从当下幼师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古典音乐作为人类音乐的精华,其价值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必学内容之一。但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来看,还要将更多内容引入教学中。20世纪初,西方音乐大规模传入中国,中国音乐工作者为了使这门外来艺术在中国落地生根,开始了民族化创作的探索,他们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和技法的借鉴,融合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佳作,不仅在国内广受认可,还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获得演奏技法方面的提升,更可以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使中国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形成鲜明的创作和演奏风格。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幼师音乐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讲述+示范”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使双向建构变为了单向传输,也让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对此,教师应及时将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设备的普及,已经为互联网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运用。如当下十分流行微课,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要点录制成视频,然后在微信公众号或群里发布,供学生预习。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作品信息、技术要点、演奏示范等,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如果遇到了困惑,则可以利用即时通信功能和教师进行沟通。这种新型模式既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又如跟随式教学,同样也值得借鉴。每位教师都会负责多个学生的学习,对此可以根据跟随者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配对,让跟随者听课,观摩其他人的学习过程,并主动对比和反思。再如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与学生互相选择,组成包括一名教师、五六名学生的工作室,工作室面向学校内外,主动承接一些演出任务,如果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则用于奖励学生或工作室的建设。此外,还有任务驱动模式、对话模式等,也都是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应用。
(四)完善教学实践
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以在公开场合熟练演奏。舞台表演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提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琴房练习时可以正常发挥,但是登台演出时就会紧张和不安,严重影响演奏效果。对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对教学实践环节予以全面的完善。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汇报演出、演奏会等,将学生的实践表现作为最终考评的重要标准。其次,学校要主动和校外的文艺机构、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师生进行实习。再次,学校和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一场音乐会的举办,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组织,从策划到排演,从演出到后勤服务,整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只有在校内获得丰富的锻炼机会,学生才能见多识广,更好地满足就业要求,为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予以及时的关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每一次实践都成为一次历练和提升的过程,让实践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Y语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幼师音乐教育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下一步,则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新的参考目标,对基础音乐教育中一些成功经验予以积极的学习和借鉴,保证培养的人才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培养出真正被社会所认可的优秀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丹.试论晚清到民国初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8):125-126.
[2]胡杨.谈爵士乐在国内音乐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7(3):175-178.
作者单位: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1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