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超

   摘 要: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综合型及专业型艺术表演人才的摇篮。在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而开展舞蹈编导教学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分析舞蹈编导的特点,探究目前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实践,进而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实践
  在探索普通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实践价值以及教育理念时,需要首先了解舞蹈编导教学的性质和教学特征。对舞蹈编导教学的实践现状进行研究,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实践,并针对教学环节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舞蹈编导的特征
  根据目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设置舞蹈编导课程的情况来看,舞蹈编导注重用特定的舞蹈形式表达艺术感受,突出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将专业化的符号与肢体语言有效融合[1]。舞蹈编导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对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意识的舞蹈专项人才,即让学生从舞蹈编导课程中掌握舞蹈编创的能力,最后通过独立思考与创新,完成对新的舞蹈作品的呈现[2]。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提升学生对各类舞蹈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引导他们结合舞蹈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并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与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让学生通过舞蹈编导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舞蹈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达成高校舞蹈编导课程的教育目标,实现舞蹈编导的教学价值。
  二、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形体训练是舞蹈学习的基础,其目的是扎实基本功和提升气质。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曾指出,作为活的造型艺术的舞蹈,其所曾具备的伟大的社会势力,实在是我们现在所难以想象的[3]。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做好课程评价与反馈,只有掌握舞蹈训练的规律,才能提升学生的协同配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而舞蹈编导课程是运用教学手段传授学生开展舞蹈创作的方式方法。学生需要将熟练的舞蹈技巧运用到舞蹈编创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舞蹈创作理论的学习,结合对社会现象、人类文化、音乐感受等方面的解构,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舞蹈作品。由于舞蹈编创过程的独特性,舞蹈编导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等院校的舞蹈编导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舞蹈专业的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舞蹈实践的规律,创造更多贴合生活,贴合主流思想,且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实践性的舞蹈作品。近年来,高等院校的舞蹈编导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产生了变化,强调了其对于培养综合型舞蹈人才的重要作用。其中,该课程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两点:第一,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舞蹈编导这门课程内容涉及其他相关艺术领域,可以通过对某些画作和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拥有更高的审美能力;第二,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了解到除舞蹈表演之外的艺术文化领域,学会如何搜集艺术素材,从而产生想象,获得灵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技能型转化为复合型,而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要素,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学校应该根据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标准进行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舞蹈编导课程是以培养专业的编导人才为目标,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该课程也在一直引导学生回报社会,符合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理念。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创造力主要体现在舞蹈表演中的即兴发挥环节,重在表现舞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对舞蹈动作的排练进行强化。创作编排教学是舞蹈编导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独特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舞蹈编导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容易只强调过程,从而导致学生更加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发掘自身欣赏美和发现美的能力。然而,舞蹈艺术中的元素往往来自生活,体现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感受不同风格舞蹈的魅力,把握与其相关的文化特征,洞察舞蹈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观念,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的认知。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需使他们具备创造美的能力。首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审美认知差异。这些差异来自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深浅、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领悟能力的区别[4]。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使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通过感知与交流展现不同形式的美,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与时间内抒发内心的审美感受,并将其运用到舞蹈编创中。
  三、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实践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虽然目前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对舞蹈专业教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当前舞蹈专业学生的编导意识来看,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实践的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值得各高校给予重视。
  (一)做好充分准备,完善设施配备
  高校对舞蹈编导教学的专业设施的配备程度参差不齐,一些高校在开设舞蹈编导课程时,并没有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只是盲目地跟L去开设舞蹈编导的相关课程,导致舞蹈编导课程与其他舞蹈课程内容衔接力度不够,学生学习感受不佳,难以将学习的重点快速消化,从而影响学习进程。因此,在舞蹈专业课程筹备时,各高校要提前做好课程规划与安排,做好资金预算,提前采购相关教具与设备,避免因为客观因素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舞蹈编导课程的教师水平不一,这也是影响高校舞蹈编导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下功夫。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需要随时随地将自身的专业敏感度带到生活中,从生活中获得启示,并将各种生活体验和学习感受输出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构造各种舞蹈形象,从而达到舞蹈编导课程的目标。高校要邀请有经验的舞蹈编导领域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和学术交流,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渠道。
  (三)完善教材编写,构建综合课程体系
  在教材的选择上,大部分高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具体的要求,然而要提高舞蹈编导的教学质量,就不能忽视教材的重要性,教师若只是凭空讲解和示范,将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舞蹈编导知识[5]。因此,在教材的编写环节,应该明确舞蹈专业的学科教学目标,以此来有效地落实舞蹈编导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
  此外,高校应该完善舞蹈编导课程的学科教育体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舞蹈编导教学环节更加科学有效,并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机会,保证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使他们学有所用,用有所获。
  四、结语
  高校舞蹈编导课程在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关于舞蹈编导课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舞蹈编导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合理的课程设置、专业的师资配备、科学的课程内容等。同时,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应注重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引导,使其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潮流。此外,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舞蹈编导人才,推动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媛.高校舞蹈编导课程教学中编导意识的培养[J].大观(论坛),2021(2):155-156.
  [2]姜莹.大学舞蹈编导教学策略的原则及应用:评《综合性大学舞蹈编导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21(3):114.
  [3]辛颖.原始艺术之“秘”: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64-65,77.
  [4]李宇博.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探析[J].戏剧之家,2021(19):139-140.
  [5]田原.高校舞蹈编导教学质量提升与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74-75.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146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