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景丽

  摘要:根据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模式。本文旨在总结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待达到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2-0094-02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大部分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交流,导致课堂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部分教师尝试进行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但是这种形式只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下进行的简单讨论,而没有经过知识的内化。因此,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大胆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课堂与互动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折中取舍,提出了“对分课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逐步被全国多所著名高校、多学科采用。
  1 “对分课堂”的概述
  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创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分为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对半切分,一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讲授,另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错开讲授和讨论的时间,讲授后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1]。在“对分课堂”中,讲授的要求是精讲和“留白”,课后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解决“留白”中的问题,准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讨论,实现对课堂上讲授内容理解上的升华和问题探讨。除此之外,为了促进互动,还使用了“对分易”教学平台;在考核的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对整个学习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学生不同的学习上的需求,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来确定对英语课程的要求。对分课堂的“留白”为大学英语互动学习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亮考帮”设定了明确的互动要求,“对分易”为互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为大学实践英语交互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具体方法。
  2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指的是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语言C合运用能力。在学习大学英语的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无论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还是进行语言操练和实践,英语课堂是最重要的场所。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善于发现语言的运用规则、掌握语言的相关技能,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然而,大学英语课堂仍然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传统单调、课堂的教与学存在脱节等问题。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难以组织[2]。很多学生注重专业课程,忽视英语公共基础课程,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放弃学习英语。所有这些现象都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选用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为例,探讨“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1教师的课堂讲授
  大学英语所教的内容体系庞大复杂,包括文化背景知识、词汇、课文、长难句翻译、语法教学和写作等多个板块。教师需要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本单元需要掌握的重点词汇和文章的结构、长难句的讲解,以及相关写作技巧及练习。在此阶段教师用一部分时间来讲授重点、难点,讲授环节只做引导性、框架式讲授,讲授环节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本单元需要介绍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为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利与弊引出热点话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开展课后学习。其次,在向学生讲授重点词汇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精讲本单元重点词汇的基本用法,还要进行相关的词义辨析,本单元其他非重点词汇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学习辅助工具查出相关具体用法,以便于下次课的小组讨论。最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的文章难度,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长难句与相关语法知识,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本单元的写作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范文,归纳总结相关的写作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要求在该单元学习结束时上交,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3]。
  3.2学生的内化吸收
  讲授环节之后,学生需要教师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此阶段除了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所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并根据自己的见解分析和归纳。教师分配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成功的关键。如果对分在当堂课进行中,课上需要完成授课和内化吸收环节,因为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布置相对简单一些的作业;如果对分需要在隔堂课中,学生拥有较充裕的课后时间,教师可布置需要利用网络等学习手段完成的难度稍大一些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深一步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并为下节课进行小组讨论做好相关准备。
  3.3课堂讨论
  一般以生生之间的小组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助,强调人人参与、互帮互助和交流分享。在课前教师需要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5人,讨论的时间为10-15分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交流心得,相互帮助解决难题,共同讨论解决课后练习,并总结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只做引导者,且不过多干涉。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几个小组以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展现其讨论的结果,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全班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并提问,教师进行相应的解答,并针对讨论的重难点做出相关的总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186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