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孟娟 王磊

  摘要: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果没有借助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会使得管理工作出现效率低下和质量低下的问题,影响信息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给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重要创新,改善了信息服务单向模式。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传统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形式,已经难以满足读者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阅读需求,影响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成为各行各业所应用的新型技术之一,能够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挖掘图书信息资料内的价值和规律,从而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如果信息服务模式不合理,会给图书馆未来持续发展造成制约和影响。因此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大数据技术对图书信息服务的创新价值,能够将大数据技术合理应用在信息服务创新活动中。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也给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如果没有对服务模式进行改进,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第一,图书资源载体发生改变。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图书信息。人们可以利用各类移动终端上网获取图书资料,削弱了人们对纸质图书的依赖程度,图书资源载体开始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图书获取渠道拓宽。网络时代下,人们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得到了满足,读者在读书选择过程中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选择。读者可以利用网络自主获取图书信息,对于图书信息服务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第三,服务重点发生转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读者需求成为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所重视的关键问题,因此在信息服务重点也出现了变化,开始重点分析读者需求,结合读者需求对有限采购经费进行合理使用。同时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也开始选择各种数字化图书资源,丰富文献资源系统,满足读者对数字化图书资源的需求。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问题
  (一)管理人员服务能力较弱
  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是影响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然后目前高职院校图早已聘用图书管理相关专业毕业人员,只是有些一线流通操作人员非专业出身,难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读书服务。第一,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招聘工作人员时没有针对其专业技能进行考察,只是要求其能够处理借阅活动所产生的数据,登记图书借阅情况。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接纳的对象基本均是校内师生,在图书馆内借阅和教学活动相关的书籍。因此工作人员普遍缺少主动服务的意识,难以及时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院校图书信息服务质量。第二,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创新的必要性,缺少主动创新的想法和意识,影响了信息服务的创新速度。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忽略了信息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其在信息服务方面出现了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管理人员队伍结构进行创新和调整,才能够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水平较差的问题。
  (二)图书馆建设体系不合理
  以往图书馆在进行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物理空间、设施以及文献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其中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保证图书馆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管理系统整体配置较低,无法满足大量读者的访问需求。在高职院校内各个年级的学生对于图书馆系统的使用均有着较多的需求,例如毕业生需要在图书馆系统内查找毕业论文资料、考研和考公的学生需要在系统中下载文件等。在用户过量过多的情况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难以同时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网络延迟问题严重,甚至会出现系统崩溃的现象。部分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也较为单一,只能查阅书籍的基本信息,不能做到线上下载,数字资源建设进度较慢。在当前信息技术和图书馆建设体系融合度不断加深的进程中,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能够将其合理应用在建设体系中,不能出现形式化的问题。
  (三)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单一化
  信息服务是帮助读者快速寻找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程。通过对信息服务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可以被划分成为服务客体、服务主体、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将四个要素进行统一结合则成为信息服务。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出现了单一的现象,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仍然是以书目推荐、读者指南以及图书馆信息为主,服务内容少,局限性强。这种信息服务模式没有将图书馆的核心业务转移到线上平台,仍然需要读者前往图书馆实地才能够获取核心信息服务。然而大多数读者缺少前往图书馆进行阅读的时间,线上信息服务形式化问题突出,难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及时的信息服务,服务客体不能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
  (四)信息服务人性化水平不足
  目前在进行信息服务时缺乏以人为本意识,没有将用户和读者作为服务主体,服务模式过于被动,难以为读者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1]。当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虽然已经引进了信息化技术,但是在服务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同质化问题严重的现象,未针对读者实施统一的信息服务,没有认识到不同读者对于信息服务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度高,思维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仅需要能够满足学习需求的图书信息,还需要能够满足个人精神层面需求的图书资源,这就会使得服务需求变得多样化。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时没有将读者作为核心,这种状态下所形成的服务形式会影响到读者对于图书馆的认知,在主观层面难以对读者产生积极影响,不利于图书馆未来的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195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