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显微镜使用现状和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韵冰
摘要:光学显微镜是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仪器,但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显微镜规范使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实验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教学安排进度不统一,教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操作。因此根据本校医学部实验中心的具体情况规范显微镜教学使用,建立标准的培训和考核体系,开展趣味性、探索性实验课程和活动,将有利于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延长显微镜设备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显微镜;使用现状;规范管理
在医学形态学专业课程中显微镜是实验课里使用最广泛的仪器,如病理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学科实验都需要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组织器官切片、病原体标本进行观察学习[1],因此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对形态学实验教学来说非常重要。但大部分医学部本科生在实验课程中,对显微镜规范操作和使用后维护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作为一名形态学中心实验员,现就本人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显微镜使用问题和后续管理等方面做出以下总结和设想。
一、医学形态学显微镜教学使用现状
普通光学显微镜作为一个常见的实验仪器,在我国初高中教学阶段的生物实验课中部分学生就会接触到,随着国家对医学教育的加大投入,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显微镜在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同时,还逐步提升了显微镜的品质。如本人所在的形态学实验分中心拥有3间进口数码互动实验室和350台左右的进口光学显微镜。显微镜配置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日常使用规范的要求程度也更高,但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来说,普遍存在操作不规范、态度不重视的现象[1];另外部分任课老师也忽略了显微镜操作规范的讲解,使得学生在使用时出现很多问题。
二、显微镜正确的使用方法
要正确使用显微镜,首先要熟悉显微镜的构造,虽然显微镜品牌种类不一,但其基本构造和原理是相通的。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构成,机械部分主要包括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粗准焦和细准焦调节螺旋,光学部分主要包含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和光源。清楚认识显微镜构造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显微镜,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验课上的反复练习获得精准熟练的实验技能[2]。
光学显微镜虽然是一个基础的实验仪器,但它的操作注意事项并不少,对于显微镜使用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操作细节和其使用原理作者也进行了分析整理,详见表1。显微镜使用是贯穿整个形态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操作技能,它的规范使用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
三、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显微镜遇到的具体问题,作者对临床五年制1班、临床八年制1班和药学1班共158个学生在第二次课堂上的操作表现进行了详细记录,并梳理出学生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见的13项问题,详细见表2。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出错频率很高,有些被老师认为是很基础的操作规范也并没有很好地遵守。比如出现频率较高的“不使用物镜转换器,抓住物镜头直接切换”这一错误操作会导致物镜光轴偏离和物镜螺旋损坏等后果[3];观察标本调节视野亮度时很多学生也“只调节光源强弱,不会配合光圈使用”,从而错过一些未经染色的标本视野;另外学生基本都是初次接触油镜,有关油镜使用的系列操作都容易出现错误。因为操作的不规范,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因为找不到目标物而情绪烦躁,出现更多不正确的操作或是转而求助于其他同学。
四、显微镜教学使用现状原因分析
(一)光学显微镜规范使用的忽视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以及在教学设备上的大力投入,形态学教学实验也逐渐向综合性实验教学和电化及网络化实验教学方向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形态学教学实验还是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是已知的[1],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追求实验结果,应付了事,甚至还有学生因操作急躁找不到目标视野就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对照绘图,从而忽略了实验的规范操作要求,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考核也主要以结果为导向,只需要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制片染色并找到要求观察的视野即可,没有把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使用列入考核评分标准中,这也是学生不重视规范使用的重要原因。另外部分任课老师在实验课第一次课堂上,没有系统地讲解光学显微镜构造、原理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可能“点到即止”,尤其是油镜的使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也是出现错误频率较高的环节,如果老师不做示范教学,学生在独立操作时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二)学生基础存在个体差异
作者在三个不同专业的班级进行随堂观察记录时,发现有的学生可以很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有的学生却对显微镜的构造都十分陌生,经过询问发现能熟练使用显微镜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有很好的实验操作基础,而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校不重视实验课甚至不开展实验课,这就导致学生实验基础参差不齐,如果任课老师没有详细讲解,那么有部分学生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直都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三)教学安排进度不统一
学院安排学生首次上形态学实验课程的时间不一致,医学院和药学院在学生大一下学期同时安排了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但医学院学生在大一上学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就已使用过光学显微镜,而药学院学生是第一次在实验课上接触显微镜;八年制医学生和五年制医学生的教学大纲也不一样,医学八年制安排的是病原生物学综合实验,实际上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上的课时是少于医学五年制的。所以医学部各专业的形态学实验教学进度不统一,同一专业在验课程设置上也会有差异,就导致各专业学生首次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内容和习惯的养成不一致[1]。
(四)有限的教学条件不适应较多的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1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