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基于“知识守门人”的视角

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基于“知识守门人”的视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若斯 刘丽芬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现代农业;知识守门人;跨组织网络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2)01-012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现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小农户运用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手段、金融服务的先天能力不强[1],很难通过自主发展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承担培训”,2019年中办和国办又出台《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提出“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工厂或公司等模式”“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改变”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抓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上述《意见》中“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促进小农户之间、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合作与联合”的功能,因而被认为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载体[2]。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种促进作用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得以实现?从“知识守门人”视角出发研究上述问题,可为解释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并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难点和关键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共有20743万农业经营户,其中仅有398万户为规模农业经营户,占比不足2%;我国共有耕地20.24亿亩,户均耕地仅有9.78亩。参照世界银行耕地面积低于30亩即为小农户的标准,小农户大量且长期存在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1],小农户生产将是现代农业经济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3]。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引入了农机、水利、良种、化肥、农药和信息等先进技术,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尚不能与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创新的生产关系现代化[4]相适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亟须小农户更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
  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四十余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普遍从事非农职业、缺乏人力资本的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5],小农户因而普遍存在人力资本匮乏、传统文化基因深、采纳先进农业技术观念滞后等问题。由于小农户自身的弱势性导致其难以自主更新现代农业相关知识,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组织性制度安排来培育“现代小农”[2]。目前主要有以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安排[6]、以涉农企业为价值驱动的产业组织[7]、以合作社为代表的联结平台[8]。在这些安排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擅长低成本整合土地等资源、而非直接M织农业生产[9],涉农企业普遍存在与小农户交易成本高、利益联结不稳定[10]、侵蚀小农户利益[2][11]等问题,合作社则其因市场导向而有动力发现并满足成员的生产经营需求、因其经济互助性而与小农户具备互信互惠基础[9],故而成为受较多学者认可的带动小农户现代化的理想组织。
  然而,已有文献在研究合作社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时,大都从合作社对小农户的组织功能出发,较少关注合作社对小农户的知识转移功能。而基于农民人力资本提升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小农户的知识更新却正是其改善内生发展能力、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因此,研究合作社对小农户的知识转移功能,与研究合作社对小农户的组织功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知识守门人”视角出发,研究合作社向小农户进行知识转移、进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使合作社更好发挥“知识守门人”功能的具体途径。
  二、合作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作用机理:充当“知识守门人”
  (一)知识守门人的内涵和作用
  “守门”(Gatekeeping)一词由社会心理学者Lewin(1947)率先提出,他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负责检查和决定信息能否通过的人或组织称为“守门人”[12]。该概念后被Allen(1977)率先运用于企业层面,将能够识别和获取对组织有用的外部知识、并将之转移到组织内的员工称为“知识守门人”,这些“知识守门人”往往处于知识和信息网络的核心位置,例如公司高管、外派员工等。随后,该概念又被延伸运用于产业集群层面,指那些和集群外组织有着紧密联系[13]、在集群中处于网络中心或桥接位置[14]、具备较强知识吸收能力[15]的组织,如集群内的核心企业或科研机构。
  综上,“知识守门人”可以是组织中的个人,也可以是产业集群中的组织。由于其在组织或集群边界进行运作,相对于组织或集群内部成员,“知识守门人”有着更为广泛的外部联系,具备获取外部新知识的优势;相对于组织或集群外部成员,“知识守门人”又具备在组织或集群内部进行联络和协调的优势,能够以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实现从组织或集群外部到内部的知识转移。也就是说,“知识守门人”链接组织或集群的内外部资源[16],能通过知识获取[17]、知识转译[18]、知识传播[19]等行为,促进组织或集群内成员知识更新,进而推动企业创新、带动集群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239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