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Kano模型的蜡染技艺体验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林欣 沃晨雯 王思奇 李熠炫 毛茸茸

  摘要: 应用Kano模型对苗族蜡染技艺的体验过程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文章筛选出关键的用户需求进行蜡染技艺的体验设计,探索将蜡染技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途径。首先,构建用户体验地图,得出影响用户满意度的16个用户需求指标;其次,应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指标进行分类,得到3个基本型、5个期望型、5个魅力型和3个无差异型需求指标;最后,依据结果筛选出重点需求,从蜡染载体、工具与材料、体验流程三个模块入手,设计出一套符合年轻群体诉求的蜡染技艺体验套件。研究验证了Kano模型在蜡染技艺体验设计中的可行性,从用户体验的视角为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用户体验;Kano模型;用户体验地图;蜡染;用户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 TS941.2;J5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2)01-0102-07
  引用页码: 011202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1.015
   蜡染在古代被称为“蜡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防染手工技艺之一。2006年,苗族蜡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蜡染技艺受到现代多元化艺术市场的冲击,生存空间愈渐狭小,主要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技艺传承人断层、审美不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等问题[1-2]。因此,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探索蜡染技艺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蜡染技艺传承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性保护,包括蜡染工艺的精进[3]和蜡染纹样的现代化应用[4],但难免缺失蜡染的原真性。对此,部分学者提出对非遗手工艺进行体验化,赋予非遗“体验”属性[5]。同类研究也表明,从非遗发展和顾客需求满足视角来看,通过正确评估非遗元素自身优势使得消费者一目了然获得产品所指,不仅能让消费者在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更有助于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6]。因此,本文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对蜡染技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途径进行探索,通过系统的体验设计,试图让用户感受蜡染中蕴含的造物智慧,推动蜡染技艺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由于传统蜡染技艺工序繁多,为了实现用户满意度最大化,本文应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筛选,最终设计出符合年轻群体诉求的蜡染技艺体验套件。
  1 研究模型
  Kano模型是由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定性分析模型[7],根据用户需求与产品/服务质量特性的关系,从多维度对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划分,将产品/服务质量特性分为五类(图1)[8]。其中,基本型属性(Must-be Quality)表示具备该属性时对满意度没有影响,不具备时会造成满意度降低;期望型属性(One-dimensional Quality)表示具备时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反之则降低;魅力型属性(Attractive Quality)表示具备时可以提升满意度,不具备时没有影响;无差异型属性(Indifferent Quality)表示具不具备该属性对满意度都没有影响;反向型属性(Reverse Quality)表示具备时反而会降低满意度,反之则会提升。
  应用Kano模型的流程如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设置正反向两个问题,请目标用户分别对产品满足或不满足的用户需求情况进行评价,答案x项为“满意”“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和“不满意”,得到不同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Kano模型评价标准(表1)对用户需求进行属性分类,表1中A对应Attractive Quality(即魅力型属性)、O对应One-dimensional Quality(即期望型属性)、M对应Must-be Quality(即基本型属性)、I对应Indifferent Quality(即无差异型属性)、R对应Reverse Quality(即反向型属性)。选择频数最高的属性作为最终类别。
  
   对分类后的用户需求分别进行Better-Worse系数计算,并以Better为横坐标、Worse为纵坐标构建敏感性散点图,距离原点越远的用户需求对满意度的影响敏感性越高,应当优先实施。计算公式如下:
  Better=A+OA+O+M+I(1)
  
  Worse=O+MA+O+M+I(2)
  式中:Better为满意度系数;Worse为不满意度系数;A、O、M、I分别表示魅力型、期望型、基本型、无差异型属性指标频数。
  
  2 应用与分析
  2.1 提取用户需求指标
  蜡染技艺是以蜡为隔水材料的防染技术,基础工序如下:首先通过反复搓洗、打磨等方式处理布料,使之更易于上蜡和染色;然后构思图案,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加热固态蜡至液态,用铜制的蜡刀蘸取蜡液,在布料上绘制图案,绘制的过程称为“点蜡”;以蓝靛为染料制成染液,将布料进行反复染色;清洗后加热煮沸,洗去表面浮蜡;最后晾干、熨烫,得到蓝白相间的蜡染作品。根据以上工序,将蜡染技艺体验分为6步,分别是设计、融蜡、点蜡、染色、脱蜡和收尾,现代化的蜡染体验流程还包括体验前的准备工作阶段和体验后的展示阶段。
  邀请8位被试者参与初步的蜡染技艺体验。手工艺体验类项目的目标人群年龄集中在20~29岁[9],本文将被试者年龄设定在此区间内,男女比例为1 U 1,均为初次体验蜡染,受过良好教育,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实验工具有小型专业融蜡炉、蜡粒、大中小三种型号蜡刀、棉布、铅笔和蝴蝶纹参考纹样。实验人员引导被试者完成体验,对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和计时。
  对被试者进行访谈,汇总得到16个用户需求指标,然后构建蜡染技艺的用户体验地图(图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276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