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园共育,科学衔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佳珊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幼儿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作息时间和师生关系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如何科学地衔接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因此,要加强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有效的衔接。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家园共育;科学衔接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初始阶段,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要重视。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创造有强烈愿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美感,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学前教育是以游戏和发展为主的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课业和静态学习为主的教育。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之后将步入小学生活。对于这样的一个重大转折,家园该如何配合才能做到科学衔接,让幼儿们得以顺利地过渡呢?
  一、家园合作,情感衔接,激发幼儿对校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幼儿即将步入校园生活之前,他们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又有对课业学习的担忧,教师和家长们要注意保护幼儿入学前的心理,让他们以一种期待和向往的心理步入小学生活。幼儿园通过“幼小衔接”的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学校的环境,在对比中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而作为幼儿园的合作者――家庭,该从情感上如何协助幼儿进行科学衔接过渡呢?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走进校园,熟悉校园的环境,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径和学校周围的环境;树立榜样,增强幼儿入学的愿望,听已经是小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说说他们在小学生活里的趣事,多引导幼儿与小学生接触、交流,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更加了解,增强入学愿望;同时也可现身说法,分享经验,和幼儿一起通过照片,分享自己小学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以及当时解决问题的做法,让幼儿了解到小学生活是有趣的,同时也让幼儿明白难题的存在,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二、家园协调,调整作息制度,做好作息衔接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和小学有较大的区别,从入学的时间到教学时间的安排,从午休到每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在有效的幼小衔接时幼儿园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度的调整。分阶段规定幼儿们的入园时间,家长准时送幼儿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为步入小学后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奠定基础。如,在大班第一学期,幼儿的入园时间是8:30前,第二学期的入园时间则提前到8:00,也可以让幼儿通过对活动室时钟的观察及“我的入园时间”“今天你准时到了吗”等活动,让幼儿逐渐形成时间观念。然后逐渐减少午睡时间,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第一学期从原来2.5小时的午睡时间,减少到2小时左右,第二学期再减少到1.5小时左右,多余时间通过益智区域、美工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而家长在作息上要配合幼儿园的作息,准时送幼儿入园,逐步延长幼儿在家的学习时间,从25分钟慢慢延长,逐步达到30、35、40分钟,有意识引导幼儿从作息时间的规划,到做事情时间的安排,进行合理设计,以便达到能科学安排时间,为时间上的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三、家园互动,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做好意识衔接
  幼儿园里有很多规则,教师也会对幼儿提出任务要求,但相对于小学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进入小学要遵守的学校规则、社交规则更多。同时,学生的任务也会比较多,所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尤为重要。在园活动时要多采取自选的方法让幼儿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通过值日生工作,让幼儿记清活动任务,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重视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认识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对幼儿良好习惯、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保持的重大意义。在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利用生活实践让幼儿认可其意义,形成和发展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比如,在家里,针对一些生活习惯问题,与幼儿一起讨论思考规则的作用,制订规则,一起遵守,并持之以恒;选择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擦桌子、浇花、拿碗筷、扫地等,与幼儿商量并明确这项任务要交给他,他必须完成,探讨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与幼儿一起练习几次,然后交给他独立完成,家长检查,肯定幼儿付出的劳动。当幼儿熟记并能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可更换任务内容,不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四、家园一致,养成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做好习惯衔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非常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在说明部分专门谈到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学习的动力。家长在幼儿活动时应多鼓励,少批评,发现幼儿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肯定其努力的过程。例如,幼儿在做家务时,家长不要只看幼儿的劳动结果,要关注幼儿的整个过程,发现其进步的地方,关注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专注力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家长可以与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其专注力。一起玩听说游戏进行故事复述、创编、建构、找不同等游戏,从简到繁,让幼儿从听懂一个词、一句话、一件事到能复述一个简短故事、讲清一件事到创编一个故事;也可和幼儿一起玩拼图、玩多米诺骨牌、七巧板等游戏来进行锻炼。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前进的阶梯。书对幼儿的影响不可估量,书不仅带给幼儿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如,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亲子共读,阅读故事后与幼儿一起分享阅读感受,讨论里面的内容,谈谈彼此的想法,一起续编故事,等等。
  而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坐姿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幼儿书写或者画画时,家长要注意幼儿正确的坐姿与握笔姿势,而且书的量要少,家长在一旁要细心观察和耐心指导。通过注重方法的认识和感受,强化幼儿的学习习惯,从而达成目标意识。在习惯意志的磨练中,让幼儿学会自制和坚持,同时加强行为习惯的锻炼,提高听说读写做想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发展的源泉,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握各种学习机会,引导幼儿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会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自己再总结,进而把相关经验迁移到其它的活动中。
  最后,家园同步,引导幼儿注意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行为衔接。幼儿进入小学,将会面对更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教育幼儿更好地保护自己,比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遇到危险怎么求救。同时还要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把内容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渗透到生活中。
  总之,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互相协调、紧密结合,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才能为幼儿做好过渡和衔接工作。
  责任编辑 潘绮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304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