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课堂中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戴嘉裕

  【摘要】本文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新学情和智慧课堂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运用出发,从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着手,针对短篇小说或中长篇小说节选部分的教学,提出并运用课例阐释了“主题式”“议题式/情景模拟式”“演绎式”三种小说阅读教学策略,为小说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可参考的新方法。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在新要求下,加之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学情,升级变革语文教学策略势在必行。目前,随着智慧课堂技术的投入,教学策略的改良和创新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下面从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着手,在批判继承传统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新目标、新学情、新技术、新方法,针对短篇小说或中长篇小说节选部分的教学,提出并运用课例阐释“主题式”“议题式/情景模拟式”“演绎式”三种小说阅读教学策略,以求为小说教学实践提供新方法。
  一、小说阅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新标准》中界定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而小说作为重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兼具了艺术性与现实性,阅读小说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综合训练过程。因此,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二、传统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学生正是“互联网的一代”, 即在互联网的伴随下成长的青少年。他们的阅读有着明显的碎片化、娱乐化倾向。因此,在阅读经典小说时,他们更容易感到乏味厌倦。此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有着明显的特征――发散性强而深刻性弱,知识丰富却缺乏体系。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十分显著――追求多元个性却又容易盲目跟风,共情能力弱,热爱表达,拒绝单方面接受知识。因此,传统的串讲式教学因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趣味,难以调动学生进行思维活动,也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封闭的课堂,使得课堂容量不足;生硬的知识分类、割裂的知识体系,让知识点与知识点间无法实现有机关联,学生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更遑论灵活地运用了。面对新形势,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已无法满足“互联网的一代”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切实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智慧课堂中的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一)主题式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1.概念阐释
  主题式小说阅读教学策略是针对那些需要对相关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有相当了解才能较好理解的小说,设计恰当的调研主题以促进与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梳理相关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策略。
  2.课例说明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讽刺小说。该小说通过刻画别里科夫孤僻、胆小、墨守成规、恐惧变革的形象,辛辣地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然而,若缺乏对在沙皇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的认识,学生便难以真正感受本文的批判力度,无法真正认识本文的艺术与社会价值。
  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调研活动:(1)主题:俄国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2)活动任务:①搜集俄国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②分析这些“小人物”形象的共性;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产生这些共性的社会历史原因。(3)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录制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课,并分享至智慧课堂班级空间。(4)评价方式:通过智慧课堂班级空间观看后,全班在班级空间进行线上投票,评选出最佳微课。
  该调研活动难度弹性大,《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都是学生熟悉的讲述“小人物”的篇目,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有诸多关于“小人物”的名篇,资料来源广,可操作性强;此外,调研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沙俄文化的了解,还能充分调动与锻炼学生的比较力、综合力,对信息的检索、筛选、归纳与呈现能力,实效性强。
  3.实施要点与技术支持
  此类活动的难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由其自由检索、整理,有余力的学生甚至可以自主查阅专业书籍、论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后以录制微课或资料共享的方式进行线上分享。而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将自主搜集资料调整为教师整理文本,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智慧课堂平台内有丰富的书籍、文献资源,师生也可通过班级空间互相分享资源。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检索与整理信息。此外,智慧课堂平板的录制微课功能让每位学生都做知识的分享者成为了可能。
  (二)议题式/情景模拟式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1.概念阐释
  议题式/情景模拟式小说阅读教学策略是针对小说中具有争议性、模糊性、多义性的地方,结合文本特征和当前时代特色,选择恰当的议题或设置生动的生活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策略。
  2.课例说明
  (1)《祝福》
  为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分析文章主旨,笔者创设了以下情景:假设你是负责审理“祥林嫂之死”案件的法官,嫌疑人鲁四老爷、柳妈、四婶、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我”、庙祝、鲁镇的男男女女、大伯都站在被告席,请你为他们判刑并说明量刑原因。
  鲁迅先生借《祝福》深刻有力地揭露与讽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首先,“判刑”与“量刑”实际上是在分析祥林嫂的死因,有助于挖掘文本的主旨与价值;其次,“量刑”过程中必然包含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思考,这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形成可综合调度的知识体系;最后,模拟法庭的情景设计,一方面能提高任务的趣味性、时代性,提升学生的任务意识;另一方面在不同量刑标准的碰撞中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帮助学生明晰与调整自己的价值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3067.htm

相关文章